摘要: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普及,帶動了物聯網、云技術、大數據、虛擬現實以及增強現實這五個關鍵技術的創新。毫無疑問,這些技術的創新對整個世界帶來全新改變,也會帶來社會文化信息發展的重大變革。隨著時代與所處環境的改變,大學生閱讀習慣及方式也會被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大學生的閱讀方式以及習慣進行探索。結合時代背景,通過調查研究大學生的閱讀時長、內容、方式等基本情況,了解到了大學生的閱讀現狀,探索研究5G時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的變化,發現大學生的閱讀傾向逐漸“電子化”“功利化”“碎片化”“娛樂化”。
關鍵詞:大學生閱讀;習慣;傾向
閱讀習慣從廣義上來講是需要在長期的閱讀實踐和操作中,經過反復培養而形成的比較穩定的一種行為傾向。作為一名讀者,在長期的閱讀積累中我們會慢慢形成一種具有自身特點的系統化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傾向與閱讀方式等幾個方面。
一、5G時代大學生的閱讀傾向
閱讀傾向就是讀者個人或群體對閱讀所表現出來的趣味傾向。影響到讀者閱讀傾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讀者的心理特征、理解思維以及價值觀。對于在5G這樣高速低延時、擁有云端儲存大數據等技術的時代,信息技術對傳統閱讀方式的沖擊,新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與變革,大學生的閱讀傾向隨著環境背景的變化也隨之變化。
1.電子化
5G網絡技術的出現,不僅在高質量、高速度、高容量的傳輸特點有了顯著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全新的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之間的傳播不僅會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會掙脫流量的束縛,同時,其下載時的速率可以達到每秒10GB。這就意味著人們相比較于之前在相等的時間類可以瀏覽更多更全的內容。另一方面,5G網絡技術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聯系緊密,AR、VR、大數據、云計算將會運用到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甚至提供定制化的個人服務。可以說,5G網絡的普及,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的來臨,電子化的閱讀方式會成為這個閱讀時代的主導力量。
2.功利化
閱讀的功利化是指人的讀書行為不是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對讀書的熱愛,而是帶著一些特有的目的進行閱讀。讀書的功利化從古至今都存在。古代學子為了求取功名,學四書五經;《傲慢與偏見》中將閱讀的功利化表現的更為明顯,小說中的人物將閱讀作為社交的手段;某大學的調查結果中這樣體現:大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中,英語和考試應用類的書籍占到課外閱讀時間的一多半。現在的社會中就出現這樣的風氣:“多拿一個證,多一次就業機會”。再比如,為什么選擇考取研究生,有部分的同學是真心喜歡研究,想要在這一方面做下去;有的同學只是為了更好的就業,可以有一份較為不錯的學歷作為敲門磚,另一方面,許多公司、單位在用人時會考慮需要碩士及以上的人才,這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
功利性閱讀是市場經濟、社會體制下的必然產物,是當今電子時代閱讀的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依托于電子產品的閱讀習慣,是大學生注重對物質、名利的追求,忽視了對文化、精神層面的追求的表現。
3.碎片化
碎片化閱是電子信息時代下的產物,它的出現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4G、5G的網絡時代背景下短視頻、直播行業的快速興起、蓬勃發展,大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會更加傾向于碎片化。所謂的碎片化閱讀主要指的是閱讀習慣、方式、時間、內容的碎片化。讀者從生活中、工作上抽取零零散散的時間進行閱讀。通常碎片化的閱讀時間都不會太長,大多以2-5分鐘左右為主。
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及新媒體行業的迅速興起,更大程度的延展了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正因如此,完整、系統的信息被篩選和檢索成為一個短小、精煉的視頻。這樣的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是“閱讀淺讀化”,讀者關注的點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研究和思考,會讓大學生更加浮躁,不利于其思考;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下,帶來的是內容質量的下降,新媒體平臺的準入門檻較低,媒介從從業者的媒介素養和職業道德無法判斷,不利于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長此以往,對大學生的思考方式會產生較為惡劣的影響。
4.娛樂化
從閱讀的內容上看,首先,市場化競爭帶來的壓力迫使新聞媒體千方百計迎合受眾的各種需求,甚至是格調不高的需求,使得他們制作的內容以“抓住眼球”為主,而降低了甚至忽略了制作內容的品質,內涵與意義。媒體對 收視率、發行量的過分追求使得新聞策劃逐漸走入了“誤區”。電視媒體的“泛娛樂化”一方面是滿足了人們的閱讀觀看需求,從另一方面是導致了閱讀內容的娛樂化,尤其是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背景下,年輕人作為網絡瀏覽、視頻觀看、娛樂app使用的主要群體,閱讀內容的娛樂化就更加明顯了。
閱讀之所以在表面上陷入庸俗化的泥沼,娛樂化的漩渦,是因為文學閱讀的受眾主要是年輕人,他們的閱讀興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更看重閱讀內容的實用性與娛樂性。
二、5G時代大學生的閱讀方式
1.紙質閱讀
紙質閱讀是較為傳統的一種閱讀方式,是指以紙張為載體的區別電子閱讀的閱讀方式,具有獨特的價值,能給人以無與倫比的閱讀體驗。紙質閱讀歷史悠久,更具穩定性和便捷性。紙質版書籍利于存儲、便于翻閱。在上海交大發布的年度讀者閱讀狀況報告中,64.4%的受訪者傾向于閱讀紙質書,他們認為紙質版書籍閱讀起來更加便捷,有利于印象記憶,再者,有許多書籍只有紙質版本,沒有電子版,只能依靠紙質閱讀。
2.數字化閱讀
2.1 電子閱讀
電子閱讀是指依托于于電子產品、在軟件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閱讀形式,是目前閱讀式的一大趨勢。在電子設備十分普及的今天,電子閱讀已經成為了人們必不可少的閱讀方式,手機、電腦、 iPad、kindle都能用來閱讀。相比較于紙質閱讀,電子閱讀有很多優點,如節約紙張,綠色環保,方便閱讀,下載快速,便于攜帶,易于保存,便于搜索,功能豐富,實用性強,選擇多樣,互動性強等。隨著網絡環境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越來越和網絡聯系在一起。
2.2 有聲閱讀
數字有聲讀物主要是通過音頻的形式由編輯人員將文字轉化為聲音,通過 PC端、智能手機、電子閱讀器、車載、廣播等形式傳播給受眾。有聲閱讀的興起得益于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量增加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同時有聲閱讀具有兩大優點,即放松感和陪伴感。放松感是指人們在利用有聲閱讀的方式進行學習時不需要投入全部精力、聚精會神、深入理解,而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其內容有大致的了解。陪伴感是指有聲閱讀的方式能夠帶給人們共同學習的感受,而不是孤身一人,這樣的感受有助于將讀者置于深刻的學習氛圍中。數字有聲讀物滿足了人們對于圖書的多媒體需求,符合當下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娛樂化的形式生產內容,以感性類、廣播類、脫口秀、兒童教育類等形式呈現的FM 類,例如如荔枝FM、蜻蜓FM等偏社交化平臺以及出版類的聽書平臺,如懶人聽書、微信讀書等以偏閱讀化的平臺都被大學生廣泛使用。
2.3 “沉浸式”閱讀
由5G帶來的技術的提升突破使得VR、AR、3D全息媒體等技術得以推進,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和知識內容服務使得人們在信息獲取和傳播方面的認知不斷刷新。5G技術進一步促進了AR/VR/MR等的發展,比如,VR智能眼鏡更加清晰、分辨率提高、美觀度提高,延遲度更低、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效果。
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華為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5G時代新閱讀。國家圖書館將設立5G新閱讀體驗中心。在中圖集團的“5G新閱讀體驗區”,人們使用手機應用就可以參觀國家典籍博物館中的“甲骨文記憶展”;可以體驗線上360°全景紅樓公共藏書樓,置身多面屏環繞的全景空間,可以讀、可以看、可以聽。在未來大學生可在收聽有聲書時佩戴AR/VR等相關設備,并通過設備營造的虛擬空間,體驗音頻內容描繪的場景,在增強沉浸式體驗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頻內容。
三、結語
在5G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子化閱讀逐漸變為大學生閱讀方式的主體,本文對對國內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得到科學的結論。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的閱讀傾向、閱讀方式兩部分展開論述。在大學生閱讀方式這一部分中,總結出“電子閱讀”、“有聲閱讀”、“沉浸式閱讀”三種5G時代下的流行閱讀方式。在大學生閱讀傾向部分里,根據時代背景和調查的大學生閱讀現狀得出的大學生閱讀逐漸“電子化”、“功利化”、“碎片化”、“娛樂化”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大眾傳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J] 趙雅文.新聞知識 . 2005 (04)
[2]劉華梅, 龔芳. 電子化閱讀時代的高校圖書館發展策略[J].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17,?032(005):85-88.
[3]向楠. 年輕人文學閱讀為何日漸淺俗化[J]. 全國新書目, 2012(08):38-39.
[4]景畦蕓. 淺析數字有聲讀物的發展現狀[J]. 新聞研究導刊, 2018, 9(23):137-138.
(本論文為2020年大學生實驗創新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YCX-2020-149。指導教師:陳蓓)
鄭州西亞斯學院余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