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面臨著眾多的經濟發展難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經濟快速增長, 加劇了環境保護的壓力, 是選擇環境質量,還是追求經濟發展,這個兩難的議題一直備受關注。由于環境本身的公共產品特性和較易受到外部性的影響,由于環境資源的外部性特征,經濟活動中的主體難以克服利益沖動。對生產者來說,由于污染產生的外部性,導致生產者的私人生產成本低于社會生產成本,但對于消費者來說,生產者所排放的污染雖然對消費者的生活環境產生了危害,但很難去通過市場機制得到公平的補償。
關鍵詞:西北;經濟發展;環境
一、引言
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發展與環境污染惡化并存的窘境。由于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大氣污染已逐漸成為影響中國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據統計,2017 年我國 33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 78.0%,同比下降 0.8 個百分點。以我國西北五省為例,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總面積304.56 萬平方公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重工業具有相當規模,其中有色金屬工業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地特有的產業結構,相較于廢水和固體廢棄物而言,工業廢氣的排放與當地重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由于環境的特殊性,蒙肖蓮等以污染管理中企業與政府的博弈行為為例,針對對環境政策問題進行了數理分析[2]。張倩等對環境規制中政府與企業的策略行為進行了動態博弈分析[3]。張學剛等則通過引入聲譽成本和政治成本,對政府環境監管與企業污染治理的互動決策問題進行了探討[4]。
在這種高集中度的產業模式下,高速發展使得西北五省脆弱的生態環境被進一步破壞。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又由于區位等因素的限制,西北五省的產業固化較為明顯。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破壞——發展——補救——再破壞——再發展——再補救”的惡性循環。有學者質疑,被廣泛驗證的環境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西北五省是否成立。盡管西北五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但在 2016 年都出現了明顯下降,那么環境治理真的只受政府影響嗎?是否能通過市場進行?目前西北五省依舊不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要求嗎?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如下思考: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中國西北五省是否成立,是否符合基本的倒“U”型曲線的要求?
二、不完全信息下的三方純策略博弈模型
在環境污染博弈中,企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是三個非常重要的參與主體。企業作為生產者,在生產產品的同時,向環境排放各類污染物質。由于環境的公共資源性質,作為理性的環境參與人——企業,出于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傾向于自由地向環境直接排放生產的廢棄物,并不加以處理。如果政府不從制度上進行監管,環境的過度利用導致的環境污染將不可避免。
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一是地方政府需要落實中央政府的政治指令,負擔起對于排污企業的監督責任,直接管理當地的污染情況;二是在“政治錦標賽”主導思想下,地方政府會出于晉升預期或者追求短期的經濟發展速度,選擇消極監管,通過與排污企業合謀來應對中央政府的檢查。
三、實證過程
鑒于中國式財政分權的特性,在實行環境保護制度的過程中,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目標會發生沖突。企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中央政府追求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在博弈中,企業和政府都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則選擇策略。他們的損益設定如下:
從通過構建支付矩陣中不難看出:如果不考慮中央政府監管的收益與成本問題,實際上該多方博弈發生于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由于 X>X>X,R>R>R,此時對于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在中央政府不監管的情況下,(合謀,合謀)是一個絕對優勢策略,博弈雙方都能達到最優的選擇,且這個決定不會被背叛。但考慮到中央政府對環境污染排放進行監管時,(合謀,合謀)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則會變成嚴格劣勢策略。也就是說,假設中央政府一定會進行進行監管,在考察地方政府晉升資格時賦予環境保護更高的權重,使得地方政府可能遭受的損失,遠大于其選擇與排污企業合謀得到的收益,那么地方政府則不會選擇與排污企業合謀。否則,如果中央政府監管力度不足,那么對于地方政府與排污企業而言,(合謀,合謀)則是最優解??梢钥闯?,中央政府可以通過提高污染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處罰C中企 和C中企 ' ,即提高企業和地方政府合謀的交易成本,來達到組織地方政府與排污企合謀的目的。
3 結論
西北五省環境污染曲線大致符合 EKC 曲線的特征,但其趨勢并非經典的倒 U 型,而是倒 N 型。由于數據量的缺乏,尚無法判斷西北五省的水平處于拐點的相對位置。但可以看出,在西北五省經濟發展的初期,經濟增長會導致環境質量下降,即“先污染后治理”。隨著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可以實現“邊污染邊治理”,但想要保持高效率的治理,需要中央加大監管力度,合理指定財政分權度,在給予地方政府一定自由度完成當地環境污染監管的同時,加大在政績考量中環境治理績效的比重。地方政府則應充分利用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引導排污企業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達到博弈的均衡解。
參考文獻:
[1]張雁林,杜建國,金帥.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的三方博弈[J].生態經濟,2015,(4):29-3
[2]蒙肖蓮,杜寬旗,蔡淑琴. 環境政策問題分析模型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22(5):79 - 88.
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邱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