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岳 楊勁松 佟言 王婷
摘要:目的:討論閉合手法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24例患者,并使用隨機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2例)和對照組(12例),為觀察組患者使用皮克氏針內固定的方式,為對照組患者執行非手術治療的方式。結果:對全部患者進行為期8個星期到20個星期的隨訪,觀察組在骨折愈合情況上好于對照組,P<0.05;在愈合時間上觀察組好于對照組,P<0.05;在肩關節評分上觀察組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使用閉合手法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手術的時間上比較短、組織的損傷比較小、臨床上的效果較好等特點,尤其適用于治療老年性的肱骨近端骨折。
關鍵詞:閉合手法;皮克氏針固定;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Methods: Select 24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November 2020 and randomize patients into observation (12) and control (12), using the intra-Picneedle fixation and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weeks to 20 weeks, the fracture heal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healing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shoulder sco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losed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Kirschner wir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er operation time, less tissue damage and better clinical effect,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Key words: closed manipulation; Pichian pin fixatio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Clinical effect
肱骨的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到6%左右,大約占全部的累及肱骨骨折的五成左右。近七成以上的肱骨近端骨折都是老年人,且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三倍,其中以三部分和四部分的骨折是最常見的[1-2]。基于此,本次針對閉合手法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進行深入研究,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2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利用隨機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2例)和對照組(12例),觀察組中男4例,女8例,年齡在56歲到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3±2.3)歲;對照組中男3例,女9例,年齡在71歲到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7.3±1.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上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手術方式
使用神經阻滯或者神經阻滯結合靜脈符合麻醉的方式,引導患者使用臥位的方式,使得患者的肩部在手術床之外,使用常規的消毒鋪巾,上臂位置旋轉中立位或者輕度內旋位,沿著急性的方向進行適當的牽引。在復位之后要保證患者上肢在屈肘90°內收位置在胸前。C型臂X線透視患者肩關節政委及腋下位置骨折端復位滿意之后,經肩關節肱骨頭位置使用直徑為4.0毫米或者3.0毫米的克氏針穿針進行固定,并使用克氏針位于肱骨髓腔之內穿過對策的骨皮質,普遍使用兩個克氏針進行固定,是可以獲得最佳的穩定性。活動患者的肩關節來判斷骨折在固定上的穩定性,針對不穩定的患者可以在肱骨近端前端的外側再使用一個克氏針進行固定,C型臂X線機透視之下使用克氏針固定到患者肱骨頭骨軟骨之下。活動患者肩關節之后多次的進行透視檢查患者骨折固定情況和克氏針的實際穩定層程度,在滿意之后剪斷并折彎針尾部分并將針尾留在皮膚之外,以免克氏針下沉到患者髓腔之中,進行無菌的敷料包扎。
1.3觀察指標
為患者進行為期12個月到24個月的隨訪,比較兩組患者在骨折愈合率和愈合時間及肩關節上的評分。使用Neer評分進行患者治療效果的評定,并使用常規的疼痛評分和X線進行分析,評分為百分制,其中優為90分到100分,良為80分到89分,可為70分到79分,差為小于70分。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 (±s)表示,并利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 表示,經X2檢驗,以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為標準。
2.結果
2.1骨折愈合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12例骨折情況都得到了愈合,愈合率為100%,觀察組患者愈合為9例,愈合率為75.0%,觀察組顯著好于對照組;觀察組在骨型愈合的時間為(11.3±1.5)星期,顯著好于對照組的(15.7±1.2)星期,P<0.05。
2.2兩組患者Neer評分情況
3.討論
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的方式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方式,其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骨折周圍的軟組織被過度的剝離和破壞,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并有效降低肱骨頭缺血和壞死的風險的,且創傷的風險也比較小[3]。本次研究中,使用皮克氏針進行固定手術的觀察組在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Neer評分上均好于對照組,且P<0.05。
綜上,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療使用皮克氏針內固定的方式,有著創傷比較小、在手術之后恢復也比較好等優點,值得在后續的臨床上廣泛的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唐曉俞,羅維,王雨.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2017,5(02):145-150.
[2]張蛟,秦攀,趙偉,高靜,羅先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小兒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08):107-108.
[3]劉海鵬,李相卿,劉振剛.經皮穿針固定與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對比[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06):2599-2601.
169850170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