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羅斯”網站3月15日文章,原題:緬甸令北京頭痛試圖將緬甸最近發生的政變歸咎于中國的做法實在過分。這是緬甸的內部問題。緬甸局勢動蕩,西方有一些個人和組織竭力在緬甸煽動反華情緒。《衛報》副主編西蒙·第斯達爾本周發表一篇情緒化文章,題為“一個孩子在緬甸尖叫……中國卻假裝沒聽見”,將緬甸局勢歸咎于中方,并拋出許多反華的陳詞濫調。中國一再表示無意卷入沖突,希望局勢穩定。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似乎在采取協同行動,目的就是讓中國承擔責任,令事情變為“反北京”的代理沖突。
情況并不像(西方)媒體渲染的那樣,對中美來說是零和的輸贏關系。北京并不介意緬甸民主,他們是務實的,穩定是其首選。但這并不意味著某些集團不渾水摸魚,要把這個問題轉嫁到北京身上。為了說明這點,不妨以“奶茶聯盟”為例。這個反華聯盟得到美國支持,旨在推動對北京的抵制,緬甸是其中一部分。最近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文件顯示,美國有意在亞洲各地幫助“活動人士和改革者”,通過非政府組織等渠道向(反華)組織和個人提供資金。
遏制中國難免有意識形態驅動。煽動反華聲音來影響局勢,一直是此類戰略的重要組成。當美國政策從中東轉向亞洲之際,推動“動亂”并非偶然。與此呼應的是,香港反對派的一些人公開煽動緬甸國內反華情緒,影射中方參與政變。此類做法的目的,顯然是想把緬甸的內亂變成北京的政治尷尬,通過煽動反華情緒和攻擊中企來激起北京的反應。
這或許是令北京頭痛的政治問題。緬甸仍是中國的戰略鄰國,是“一帶一路”中繞過馬六甲海峽的重要基石。中國如何捍衛在緬利益的同時避免被視為助長軍政府?這將是對中國地區領導力和決心的考驗。目前看,一個民主穩定的緬甸注定不會反華,但若事態繼續惡化令某些聲音得逞,那中國可能更難給局勢降溫。因此,應采取行動盡快找到解決辦法。▲(作者湯姆·福迪是英國作家、國際關系分析家,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