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觀點報》3月15日文章,原題:蕞爾小國立陶宛被迫挑釁中國龍波羅的海蕞爾小國立陶宛正與遙遠的巨大競爭對手中國進行對抗。令人費解的是,這發生在立陶宛多次聲明希望發展對華貿易關系之后。那兩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美國又與此有何關系?
數年前,立陶宛曾表達對與中國友好的極大興趣,多次重申希望與這個遙遠的東方巨人建立經濟合作,甚至稱中國為“戰略伙伴”,還對“新絲綢之路”表現出極大興趣。2018年11月,時任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訪華,在立陶宛被視為國家外交的重大成功。兩國在經貿領域快速發展,立陶宛人對與中國這個經濟強國建立友誼興高采烈。
但沒過多久,奇怪的事就發生了。一些立陶宛政客稱使用華為設備構成威脅。當然,這種指責出現并非偶然——美國在背后。在立陶宛開始聽到有關需要重新考慮對華整體關系的言論。該國安全情報部門稱俄中是最大的安全威脅。2019年7月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稱,中國在克萊佩達建設深水港的投資可能損害立陶宛國家安全。立陶宛于今年3月宣布將在臺灣開設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計劃。這一系列攻擊令人震驚。中方對這些毫無根據的指控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靠臆測來指責中國,是荒謬可笑的。
對于立陶宛惡化對華關系的行為,俄羅斯漢學家尼古拉·瓦維洛夫認為,立陶宛損失巨大。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不斷增加與北京的經貿往來,“我對立陶宛領導人的這種行為很不解。這給該國造成的不是數百萬而是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如此一來,它將逐漸失去自己的未來,并成為波羅的海地區的被拋棄者。芬蘭、挪威、波蘭和其他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對華關系。”顯然,與東方巨人關系惡化未必是立陶宛領導人自愿的,這個小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華盛頓操控。為了竭力討好這個跨大西洋的主子,立陶宛政府準備犧牲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作者瓦連京·茹科夫,柳玉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