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綠色IT網3月16日文章,原題:實習生,1500萬中國電子行業的“廉價勞動力”?16歲的曹旺(音)到達四川某工業開發區后,發現自己的“實習”就是每天擰螺絲。曹的專業本應讓他從事與時裝和紡織業相關的工作,但實習崗與專業嚴重偏離。曹只是數百萬中國年輕實習生中的一個例子,他們必須參加實習才能獲得文憑。
面對來自地方行政及企業的壓力,中國許多職業高中沒盡到保護學生的職責,而是將他們送入企業參加所謂的“實習”。比如在富士康,實習生和其他員工一樣在高峰期一周6天、一天10到12小時地晝夜輪班倒工作。盡管實習生從事與其他工人相同的工作,卻享受不到同等待遇。由于身份是學生,他們無法享受一些社會保障。
自2007年以來,中國推出法律法規保護中等教育框架內的學生。理論上講,實習生每天工作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職高生不得夜間工作,學校須與家長合作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睡眠、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然而,很多機構招募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實習生,為富士康這樣的公司輸送廉價勞動力。雇用這些實習生不但成本低,而且企業可以隨時與他們終止合同。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學者撰寫的一份報告,直到今天,仍有約1500萬中國年輕人在惡劣工作條件下“被實習”。
實習生們在富士康受到管理政策的約束,被要求遵守企業規定。他們的勞動(實際上)被微軟、蘋果及亞馬遜等世界電子產品巨頭剝削了?!ㄗ髡卟见惣?德默爾,趙風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