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春節將至,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了全國,將千千萬萬個家庭成員阻隔在大江南北而不能團圓,留守了大半年的兒童不能和父母相聚,他們在精神方面得不到安慰,健康方面得不到保障,家庭教育方面得不到滿足,心理上非常的失落和困惑。對此,文章主要探究通過政府關愛、教師關愛和父母關愛改變留守兒童精神的空虛、自暴自棄的行為和放任自流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疫情期間;3~6歲兒童;留守兒童;關愛分析
一、 引言
2019年12月發生在湖北地區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短短的二十天內在全國爆發,在春節前夕,由于人口的流動,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國,死亡人數不斷上升,人心惶惶,一場交通管制、居家隔離和疾病防控的戰爭在全國打響,一直持續到疫情緩解才得以放松國家管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春節前夕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下旬結束,部分嚴重省份一直持續到5月底才放松管控。疫情期間,一直留守的兒童依然在春節與父母不能團圓,繼續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撫養人生活,得不到愛他們心理上受到了創傷,給以后的生活學習和健康成長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對此,如何使這個群體在疫情期間減少精神上的空虛,身體上的傷害和教育上的缺失是文章研究與寫作的意義所在。
二、 疫情期間留守兒童的多元需求分析
(一)親情關愛需求
親情來自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其他關系特別的親戚,這種關系往往與學員關系緊密相連,最終重要的是兒童與父母的親情關系。3~6歲留守兒童的父母因長期在外務工,他們不能零距離地進行身體的接觸和心理的交流,他們得到父母的關愛較少,只有通過遠程視頻和電話交流,因此他們對親情的渴望要高于其他兒童。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往年春節和寒假能見到父母的時候,今年卻不能與父母團聚走親戚,看到別的同齡人在父母的呵護下快樂地生活,心理落差較大,嫉妒和羨慕的心理使留守兒童更加渴望親情和愛的需求。3~6歲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和孤獨感。農村父母對兒童表達愛的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通過給零花錢,買點玩具、衣服和食品之類的實物,很少通過語言向孩子表達愛意,對此不管是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還是父母都在親情的表達方面只注重物質而缺少精神慰藉,使兒童們的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
(二)生理情感需求
3~6歲留守兒童的健康因父母外出影響很大,親子分離是兒童處于情感的孤獨和饑渴狀態,他們對迫切需要濃濃的情感生活。農村留守兒童可通過視頻和電話與外出務工的父母交流,但是外出務工的父母多半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與兒童及時溝通,及時溝通也因為時間限制不知道怎么表達,只是簡單的問候語,至于學習和生活中最能體現情感的瑣碎事情無法表達,致使親子之間不能有效溝通,他們的情感需求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滿足。父母的情感支持弱化使留守兒童缺乏傾訴的對象,久而久之會影響他們的性格,使他們性格內向,不自信,怕出錯,不愛與同伴交往。疫情期間的留守兒童滯留在家里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游戲,將對生理需求的注意力轉移到游戲和電視中去了,也打發了枯燥無味的生活,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和視力。但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網絡游戲,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交流與滿足。
(三)教育與休閑娛樂需求
3~6歲的兒童正處于身體和智力發育的幼兒園教育階段,情感教育和游戲教育顯得非常重要,需要家庭親子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完成教學任務。家庭是兒童教育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老師,這個階段的情感教育會影響兒童成長的一生,這個階段也塑造了兒童的性格。留守兒童家庭結構不健全導致了家庭教育功能的失常發揮,留守兒童教育缺少監督,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不能代替和滿足留守兒童的需求。幼兒園教育成為留守兒童的主要教育場所,教師成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求助對象,但是留守兒童正處在情感需求旺盛的階段,留守兒童在家庭中除了吃飽穿暖之外無法獲得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在學習上的幫助,只有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學校獲取情感需求和知識。但是學校大眾化的教育,孩子較多,教師人數有限,無法對留守兒童開展音樂、美術、繪畫等個性化的教學課程,留守兒童只能將這些夢想深深地埋在心里。
三、 疫情期間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疾病預防能力較差
疫情期間,也正值春節時期,3~6歲兒童全部放假在家玩耍,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因疫情無法回家只由靠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照看,給他們吃飽穿暖,任由他們隨意在家玩耍。疫情時期,也是寒冷的冬季,正值病發高峰期,流行感冒病毒、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各種疾病隨時爆發,再加上兒童的免疫功能較低,不能抵抗突如其來的各種病毒性疾病,直接威脅到兒童的生命與健康,如果預防不好會給兒童和家庭帶來嚴重的災難。湖北的疫情在春節期間蔓延到全國各地,處于緊急備戰狀態,嚴禁人員小范圍的流動和聚集,務工人員不能回家,在家人員不能隨意走動,買菜、看病極不方便。對此,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小,對于新冠肺炎的防范意識不夠,生活上不注意衛生,不聽監護人的囑咐,隨意亂跑,致使很容易感染病毒,在疫情嚴重地區很容易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感染病毒的兒童在臨床上短時間內與其他病毒的癥狀沒有明顯差異,被病毒感染以后給周圍群眾帶來了身體健康和心理上的威脅,而且疫情期間就醫非常困難,就醫時間較長、醫院接受困難、病情檢查難度加大等。
(二)情感安慰能力較差
像新冠肺炎這樣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需要強大的監護人對無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生活的低能和殘疾兒童進行細致的照顧,以免這些高危險人群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次生災害”。3~6歲的留守兒童在春節假期不能與父母團聚,春節的團聚氣氛使他們看到同齡孩子的幸福和關愛,自己感到非常的失落自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給出的溫暖和愛不能代替父愛母愛,父母的視頻和電話使他們感覺不到身邊的溫暖和關愛,如果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因疫情被隔離,他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忙于照顧自己的子女沒有時間去關心他們,導致他們也成了潛在的危險人群。留守兒童在疫情期間不能和父母團聚,他們的關愛和親情減少,精神生活枯萎單調,心理孤獨自卑,導致他們的心情較差,長此以往會使他們形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代替他們的日常交流就是看電視和玩游戲,這是他們轉移視線和尋找快樂的唯一源泉,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交流存在嚴重代溝。
(三)家庭教育能力較差
幼兒園教育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完成,家庭父母教育的缺失使家庭情感教育嚴重缺失,學校教學任務的家庭部分無法開展,導致幼兒的學習成績無法提升,綜合能力無法很好地培養。疫情期間,3~6歲留守兒童的在家滯留,不能與同伴交流學習,只能通過微信視頻與同伴和教師進行交流,但是兒童對許多文字不認識、不會寫,只能視頻聽,微信交流水平較差,沒人親臨示范是完不成家庭作業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對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手工作業不會做,也不會用現在人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只會哄孩子高興,而父母遠在外地,通過微信視頻教育之外,無法做到親臨教育,導致幼兒家庭教育缺乏監管和教育,使之兒童在家除了看電視就是上網玩游戲,不做作業,長期以來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 疫情期間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政府部門的關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是這場疫情防治的指揮者和主導者,有關疫情期間的教育、保健、務工、物流和生產等事項都由政府管理。政府在疫情期間主要針對疾病防控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疾病防控的宣傳。政府組織人員通過微信、QQ、社區的功用喇叭和入戶宣傳和講解新冠肺炎的防控異常行為,讓老、幼、殘、病人員如何通過護理提高疾病的防御能力,減少各種疾病在疫情期間發生;第二,鄉醫和村醫及時入戶檢查幼兒的身體和實施接苗工作。疫情期間,留守兒童是最容易發病感染的群體,而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照顧有限,不能及時發現和得知幼兒身體的不服輸,病情嚴重者會給兒童帶來健康和生命危險。對此,政府每半個月安排醫生入戶檢查留守兒童的身體狀況,并及時接種疫苗,及排除和發現留守兒童身上出現的各種疾病,減少疾病給他們帶來的痛苦;第三,開通綠色渠道及時救治發病的兒童。疫情期間正值寒冷的冬季,感冒引起的并發癥經常發生,兒童的身體抵抗能力脆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一旦感染疾病就要及時住院治療以危機成生命。對此,政府部門遇到兒童發病的緊急事件開通綠色通道,及時聯系醫院和車輛,第一時間安排救治。
(二)幼兒教師的關愛
3~6歲的留守兒童處在幼兒教育階段,幼兒教師是他們接受教育的引導者,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要接受幼兒教師的作業安排。面對特殊的時期和特殊的家庭,幼兒教師要體現出教師的職業道德,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幼兒教師要以一個星期為周期對所有留守兒童以微信視頻的方式與留守兒童聊天,用講故事、談感情、問問題等方式抒解兒童,讓留守兒童放下心理包袱,快樂的生活和學習,幫助兒童解決心理難題;第二,及時輔導作業。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作業難度較大,對此教師要帶著提示性和鼓勵性的語言鼓勵兒童完成作業,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第三,教師要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留守兒童的父母雖然在外地務工,但是通過微信與教師保持聯系,一旦兒童出現意外事故可以及時聯系。疫情期間,教師通過微信和電話及時告訴留守兒童的心理和身體狀況,能引起父母的關注。
(三)父母的關愛
雖然疫情期間父母不能回家與孩子團聚,但是對孩子的關愛不能減少,通過電話和視頻與孩子保持頻繁的交流溝通,減少孩子對他們心理上的疏遠。疫情期間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做好父母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第一,物質方面的關愛。父母要購置一些孩子平時喜歡的學習工具、玩具和好吃的食品通過快遞郵寄給兒童,在春節期間可通過發微信紅包或者委托自己的父母給孩子壓歲錢,讓孩子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第二,精神關愛。父母在下班或者居家時及時打開微信與孩子交流,每天至少微信視頻一次,詢問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所見所聞和學習情況,通過視頻輔導孩子的學習,通過與孩子聊天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肢體、面部表情向孩子示愛。孩子雖然不能身臨其境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愛,但是在疫情時期通過這種方式或多或少地給孩子最大限度的關愛,使孩子在春節期間心里不再孤單,感受到來自遠方的愛。
五、 結論
留守兒童是我國城鎮化的結果,需要社會各界關注這個群體,隨著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口的快速流動,留守兒童群體將會越來越多,這些家庭的兒童照顧不足和缺少關愛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對此,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為婦女兒童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新冠肺炎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留守兒童的關愛十分必要,有助于減少疫情給他們留下一生的陰影。
作者簡介:
趙鳳蘭,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渭源縣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