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際教學法的產生與中國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有很大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交際教學法受到不同層次教師的追捧,他們認為交際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改變中國“啞巴英語”的現象,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交際教學法是否能夠成為中國英語教學的主流仍然需要進行相應的分析。文章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重點的闡述:交際教學法的概述、交際教學法的原則、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適應性分析以及實施交際教學法的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中國英語教學的進步和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中小學英語;適應性分析
一、 引言
如何有效地學習一門語言是各個國家教育人員不斷思考的問題,語言為交流提供了基礎,交流促進語言的不斷發展。想要正確地掌握一門語言則需要交流的幫助,因此,交際教學法的出現有重要的社會原因,它更加強調對于學生聽、說、讀三個功能的有效配合。但交際教學法和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諸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性,需要對這些因素進行恰當地分析,才能獲得利于中國英語教育發展的方法。
二、 交際教學法的概述
交際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交流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不同的交際,流利和準確地與不同對象進行交流。由于交際教學法的特殊性,它沒有權威的教材,它取材于實際生活,將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融入大量的知識中,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視野,培養更有利社會發展的優秀學生。
首先,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工具性和實用性。傳統的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單詞的講解和運用,而交際教學法更注重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語言素材通常采取的是大篇幅的情境對話或者文字,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掌握語言知識。并且在交際教學法中,教師會將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有效降低“啞巴英語”現象的出現。其次,交際教學法的重點是學生,要求教師能夠設計與學習有關的多種交際性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提高自身的能力。
交際教學法會營造出良性競爭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等綜合能力,學生在多種活動中可以構建出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習慣,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使用同一種語言的時候會出現差異,交際教學法則能夠有效地減少語言使用不得體等情況的發生,學生能夠跨文化地了解更多。
三、 交際教學法的原則
(一)正確平衡準確性和流利性的關系
傳統的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會注重對學生單詞口語的糾正,通常在開始上課之前會要求學生朗讀本章單詞和課文,遇到學生口語上出現的錯誤會立馬糾正,對學生口語準確性零容忍的態度會使得學生在以后的交流過程中過度考慮交流的內容,無法真正地做到自然交流。學生在長期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自然地改正自身的錯誤,因此,學生真正需要的是教師的鼓勵,但同時教師也不能一味地遷就學生的錯誤,要在恰當的時機糾正學生的重要錯誤。語言的流利性和準確性會隨著學生的學習程度逐步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心態的調整,避免兩極分化嚴重。
(二)正確平衡師生之間的關系
交際教學法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性,教師逐漸從課堂的主體地位變成課堂活動的設計者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論者。交際教學法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要自覺地為學生設計合適的課堂活動和學習氛圍。雖然部分教師意識到英語教學需要進行改變,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使得學生只能接受教師的講解,對語言知識沒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也不能獲得有效的語言環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因此,廣大教育者需要正確平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既要學生能夠有效地獲取知識,也需要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活動對知識進行再次消化和應用。目前中小學英語課堂中兩極分化較嚴重,性格外向并且擁有較好學習能力的學生更能夠快速地跟上教師的思維,這類學生能夠在每次的學習活動中得到鍛煉,每次的收獲都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而對于較為內向的學生來說,他們會畏懼參與學習活動,沒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且羞澀于使用犯錯率更高的英語進行交流,導致英語的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嚴重。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要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有效地創造情境和使用教材
交際教學法的使用需要注重對語言的實際運用,不能局限于語言的形式,要為學生創造實際的情境和有效的語言環境,而不是反復機械地進行語言訓練。環境是交際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條件,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著手,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等輔助學習活動的開展,開展多方面的情境活動,例如聚會、看病、就餐等,學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習相關的交際語言并運用到實際,大量的活動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四、 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適應性分析
(一)對中國英語教學目標的分析
中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是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包括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語言應用技巧、文化理論知識等,在英語課堂上會以積累學生詞匯,教導學生語法為主,對于學生犯錯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但事實上語言綜合能力并不等于語言交際能力,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很難運用于實際,不具備實用性。交際教學法雖然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是在教學目標上便與國內不符合,也無法完全提供足夠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使得交際教學法這種先進的英語教學方法無法真正地在中國中小學階段開展。
(二)對中國英語學習環境的分析
交際教學法的開展有較高的條件,例如語言環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真實性,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多種恰當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大量的訓練有效地提高交際能力。但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大部分國家文化背景接近,單詞的意思和語法較為接近,使得這些國家可以不用積累大量的詞匯量就可以直接使用英語。但中國以漢語為母語,漢語與英語的發音、詞義等差別較大,直接使用交際教學法并不適合。如果在中小學階段使用交際教學法,學生能夠真正獲得情境訓練的只有課堂,無法真正地將英語運用到實際。并且中國英語教師的水平不同,教導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也大大提高了交際教學法在中國中小學階段的使用難度。
(三)對中國英語課堂模式的分析
中國的人口基數大,課堂大多采取大班的教學模式,大部分的班級都是四五十個人,學生對于英語的接受程度也有較大的差異,給實際的英語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并且交際教學法主要以交際活動為重點內容,教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情境訓練,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表達觀點的機會,但實際的大班教學中,教師無法真正地了解到全部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具備足夠的課堂時間安排每個學生進行訓練。并且中國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筆試能力,交際教學法無法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真正地發揮出優勢。
(四)對中小學生年齡特征的分析
中國的英語教學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這部分的學生同時接觸漢語和英語,無法真正地形成語言系統,對自己語言上犯的錯無法及時地糾正,也不能獨立完成交際活動,往往會打擊到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情緒,強行地實施交際教學法將會起到反作用。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這部分的學生需要面對高考的學習壓力,會有大量的訓練作業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地靜下心完成交際任務。因此交際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能完全適應中國的教育情況,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盲目追崇先進的教學理念,也需要考慮是否與中國的國情和教育情況相符合。
五、 對實施交際教學法的相關建議
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階段出現不適應,廣大教育者需要正確認清和使用交際教學法。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考慮融入交際教學法的部分教學理念,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融入英語吸引學生興趣,需要考慮這類活動符合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學習簡單的英文歌謠,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簡單的對話,鼓勵學生參與英語演講比賽等,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舞臺,既要積累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也需要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中學階段,教師則需要認真考慮交際教學法的使用,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水平,不能盲目地開展各類交際活動,影響學生真正的學習效果。交際教學法中的不足需要教師以其他教學方法彌補,選擇其中的精華部分,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例如交際教學法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框架問題,需要教師利用課堂不斷地補充;交際教學法容易因為學生的個人情況而出現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教師需要真正地了解全體學生,使得學生可以真正地融入課堂。交際教學法在中國并不具備完全適用的條件,但也不能完全放棄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課堂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調整,將交際教學穿插于英語課堂當中。
六、 結語
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出現必然有其優勢的地方,但在引進教學方法的同時,不僅需要考慮它的優勢,也需要綜合中國教學的實際情況。交際教學法需要平衡流利性和準確性的問題,需要考慮師生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教師對課堂的精準把控,真正地實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難,所以需要對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階段的適應性進行恰當的分析,從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分析、從中國英語課堂的組織模式進行分析、從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從中國的英語學習環境進行分析,最終在結合中國的教學特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達到最終的英語教學目標,為社會培養適應未來發展變化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高月橋.探討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校園英語,2020(4):109.
[2]李慢慢.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適應性分析[J].英語廣場,2019(10):156-157.
[3]顧曉紅.交際法在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失敗的原因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4]李宗宏.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創新和應用[J].河西學院學報,2010,26(6):64-69.
[5]李方軍.談交際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困境及其解決辦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9):21.
作者簡介:
張玲,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大水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