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菊
(江蘇省射陽縣中醫院藥劑科,江蘇 射陽 224300)
脾胃病是中醫內科的常見病。該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續惡化可發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進而可增加其罹患胃癌的風險[1]。臨床上常使用西藥對脾胃病患者進行治療。用西藥進行治療雖可在短期內緩解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停藥后其病情易復發[2]。疏肝健脾湯具有疏肝解郁、養血健脾的功效。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疏肝健脾湯治對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將2017 年3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江蘇省射陽縣中醫院收治的108 例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經胃鏡檢查,患者的病情符合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委員會制定的關于肝郁脾虛型脾胃病的診斷標準且被確診為肝郁脾虛型脾胃病[3]。2)患者的病程>6 個月。3)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者存在過敏體質。2)患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3)患者合并有胃癌。4)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患者存在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將這108 例患者隨機分為西醫組(n=54)和中醫組(n=54)。在中醫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2 例;其年齡為27 ~73 歲,平均年齡為(43.57±12.64)歲;其病程為2 ~12 年,平均病程為(7.52±3.16)年。在西醫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4 例;其年齡為27 ~75 歲,平均年齡為(44.81±13.20)歲;其病程為2 ~13 年,平均病程為(7.59±3.20)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獲得了江蘇省射陽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根據西醫組患者的病情為其選用硫糖鋁片、奧美拉唑膠囊、阿莫西林膠囊或多潘立酮片進行治療。硫糖鋁片的用法是:口服,5 mg/次,2 次/d。奧美拉唑膠囊的用法是:口服,20 mg/ 次,2 次/d。阿莫西林膠囊的用法是:口服,5 g/ 次,2 次/d。多潘立酮片的用法是:口服,10 mg/ 次,2 次/d。對中醫組患者使用疏肝健脾湯進行治療。疏肝健脾湯的藥物組成及用法為:醋柴胡、佛手、白術、香附、莪術、郁金、黃精、黨參各10 g,烏賊骨、蒲公英各30 g,茯苓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服用1 劑(300 ml),分早、中、晚3 次服用。為兩組患者均治療4 周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2 個療程。
對比兩組患者主癥和次癥的積分、臨床療效及PSQI的評分?;颊叩闹靼Y包括胃脘脹痛、納少便溏?;颊呙宽椫靼Y的積分為2 ~6 分?;颊叩拇伟Y包括脈弦細、煩燥易怒、神疲乏力、便溏不爽、失眠多夢、脘腹脹痛、食后腹脹、噯氣反酸。患者每項次癥的積分為1 ~3 分?;颊咧靼Y及次癥的總積分越高,表示其臨床癥狀越嚴重。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痊愈、好轉及無效三個等級。1)痊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其主癥及次癥的積分與治療前相比減少>95%。2)好轉:接受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其主癥及次癥的積分與治療前相比減少60% ~95%。3)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其主癥及次癥的積分與治療前相比減少不足6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 好轉例數)/ 總例數×100%。使用PSQI 從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質量、日間功能障礙七方面對患者的睡眠情況進行評分[4]。每項評分為0 ~3 分,總評分為0 ~21 分。患者PSQI 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睡眠情況越差。
對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 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主癥及次癥的積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其主癥及次癥的積分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與西醫組患者相比,中醫組患者主癥及次癥的積分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主癥及次癥積分的對比(分,± s)

表1 兩組患者主癥及次癥積分的對比(分,± s)
分組 主癥的積分 次癥的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組(n=54)8.52±2.11 5.23±0.86 18.52±2.65 10.12±1.57西醫組(n=54)8.55±2.13 6.87±0.92 18.96±2.68 12.89±1.64 t 值 0.074 9.569 0.858 8.966 P 值 0.942 0.000 0.393 0.000
接受治療后,與西醫組患者相比,中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PSQI 的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其PSQI 的評分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與西醫組患者相比,中醫組患者PSQI 的評分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PSQI 評分的對比(分,± s)

表3 兩組患者PSQI 評分的對比(分,± s)
分組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中醫組 54 17.52±2.16 10.33±1.85 18.578 0.000西醫組 54 18.26±2.32 13.59±2.04 11.108 0.000 t 值 1.715 8.699 P 值 0.089 0.000
中醫將脾胃病歸為“吐酸”、“胃脘痛”、“反胃”、“呃逆”、“痞滿”的范疇。脾胃病患者可出現腹部不適、腹痛等癥狀,其病情在排便后可有所緩解[5]。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還包括反酸、胃部燒灼感、餐后飽脹、食欲不振、腹部脹滿等[6]。中醫認為,肝郁脾虛型脾胃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脾胃虛弱、外邪內積、飲食所傷、情志失調。此外,中焦氣機不利也是導致此病的重要病機[7]。治療該病應以理氣解郁、祛瘀化痰、健運脾胃為主要原則[8]。該病可分為虛證和實證。虛證以脾胃虛弱證為主,應補之,實證以實邪內阻證為主,應瀉之[9-10]。在本研究所用的疏肝健脾湯中,醋柴胡、莪術、郁金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的功效;白術具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的功效;蒲公英具有利尿散結、清熱解毒的功效;烏賊骨、佛手、香附具有疏肝健脾、理氣化痰、止嘔消脹的功效;黃精、黨參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寧心的功效;甘草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將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和胃清熱、疏肝健脾之功[11-12]。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與西醫組患者相比,中醫組患者主癥和次癥的積分、PSQI 的評分均更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用疏肝健脾湯治對肝郁脾虛型脾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確切,可有效地改善其睡眠質量,緩解其臨床癥狀,提高其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