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雨 張聰
教學內容: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教學目標:
1.認識“恰、屜”等10個生字。
2.讀課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3.能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說出對寶玉的印象。
教學重、難點:能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并能說出對寶玉的印象。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復習舊知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我們在前三篇課文中都有所涉獵。誰來說一說在讀這些古典名著的時候,你會重點關注什么?
生1:《水滸傳》書中有很多英雄好漢,我覺得我們應該多關注這些人物。
生2:《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著名的戰役,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多讀讀這些戰爭場面。
生3:《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書中有很多故事情節,我們應該多關注這些故事情節。
師:正所謂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那么《紅樓夢》應該怎么讀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紅樓夢》中的一個片段,看看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讀懂《紅樓夢》。來,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這篇課文選自《紅樓夢》。作者是——
生:曹雪芹。
師:清代的曹雪芹,相信大家都知道。
二、關注學習提示,明確本課目標
師:誰來讀一讀文前的閱讀提示?
師:學習這篇課文,我們需要完成幾個任務?
生:第一個是讀讀課文,能大致讀懂就可以;二是讀后和同學交流,寶玉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師:非常好,誰來說一說,大致是什么意思?
生:應該是大概的意思。
師:你說的對,那你覺得達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大致讀懂一篇文章呢?
生:就是把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讀明白。
師:說得真好,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策略,我們一會兒學習的時候就可以用到這種方法。還有誰想說?
(生沉默。)
師:說不清楚對嗎?沒關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單元的前三篇文章,看看能否尋找到幫助我們大致讀懂這篇課文的一點蛛絲馬跡。
師:我們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要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這算不算是大致讀懂?(屏幕出示:理清主要內容。)
師:再來看!當我們學習《景陽岡》一課時,遇到不懂的詞語猜一猜,這樣做是否有助于我們做到大致讀懂呢?(屏幕出示:理解重點字詞。)
師:那當我們學習《猴王出世》一課時,我們要說出猴王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像這樣簡單地了解人物的前因后果,算不算是大致讀懂?(屏幕出示:簡單了解人物。)
師:要想做到大致讀懂,我們至少可以從理解重點字詞、理清主要內容、簡單了解人物這三個方面來努力。
師:想要做到這三件事難嗎?
師:我們已經五年級了,回憶一下,我們在預習時是不是經常這樣做啊?
師:好,那我們就沿著這個思路,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可以出聲讀,看看只讀一遍你能達成幾個目標。
師:達成一個目標,給自己點個贊;達成兩個目標,就給自己比個耶;如果你三個目標都達成了,那這節課你可就圓滿啦。明確了?
生:明確了。
師:好,開始讀吧。
(生讀文。)
三、解決大致讀懂
1.掃清字詞障礙。
師:讀完了嗎?采訪一下,達成一個目標的請舉手?兩個的?三個的?
師:你們真棒!那咱們就檢測一下吧!挑個最簡單的,我們先來理解重點字詞。
(1)豁喇喇
師:先來看一個詞語,這是一種聲音,誰來讀一下?
師:好,齊讀。
(2)嫣紅,寶釵,晴雯,襲人
師:我們再來認識四位美女,齊讀。(生齊讀。)
師:讀得不錯。襲人就是課文當中的襲姑娘,是寶玉房里四個大丫鬟之首。
(3)窗屜子
師:好,難度升級,這個詞語,誰來讀一讀?
(指一生提問。)
生:窗屜子。
師: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運用在《景陽岡》一課中學到的方法,不懂就猜。來,猜一猜,這個詞可能跟什么有關系?
生:跟窗戶有關系。
師:對,看圖!窗屜子就是窗框子。
(4)高墩
師:再來看,這個詞,齊讀。
師:高墩是什么?見過嗎?
師:來,看看32頁的這幅圖,高墩啊就藏在這幅圖里,快來找找!把它圈出來。
師:來,看,這就是高墩,找對了嗎?
(5)籆子,剪子股兒,頂線
師:好,我們再來看一組詞語,誰來讀?
(生沉默。)
師:來,跟老師讀一遍。
師:注意兒化讀音,再跟老師讀一遍,剪子股兒。
師:籆子就是放風箏時纏線的工具;剪子股兒就是放風箏時挑線的工具;頂線:就是牽引風箏的線。
師:那這三個詞都與什么有關系?
生:風箏。
師:沒錯,那你們知道嗎?《紅樓夢》這部小說的作者曹雪芹與風箏有著很深的淵源,讓我們通過一則短片來了解一下。
師:曹雪芹對風箏真是有研究!大觀園里放風箏也真是很講究!不僅工具講究,樣式也很講究!快去課文當中找一找,都出現了哪些樣式的風箏?
師:誰來說一說?
生:我找到了一個大蝴蝶風箏,還有美人兒的、沙雁兒的。
師:好,請坐。誰來繼續匯報?
生:我找到了七個大雁的、螃蟹的、大蝙蝠的,還有一個大魚風箏。
生:還有一個軟翅子大鳳凰的風箏。
師:真細心。同學們,看,我們找到了這么多樣式的風箏,漂亮吧?精美吧?如果讓你選擇,你想放哪一個呀?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想象一下,現在我們就穿越到大觀園了,此時此刻我們正和寶玉還有園子里的這些姑娘們一起來放這些風箏,想象一下,當這些風箏在天空中漫天飛舞的時候,美不美啊?這是不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
師:所以啊,紅樓春趣,這個趣事兒指的就是——
生:放風箏。
師:放風箏不僅有趣,還有習俗上的講究呢!
(6)放晦氣,忌諱
師:放晦氣啊是一種民俗。什么意思知道嗎?
生:晦氣就是倒霉,不吉利的意思。
師:沒錯,就是這個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在31頁課下注釋中提到了。
師:好,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31頁的書下注釋。
師:閱讀書下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文章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師:那放風箏有什么忌諱呢?快,我們一起來看閱讀鏈接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放風箏的時候不能做什么?
(屏幕出示。)
生:不能撿風箏。
師:難怪探春笑話紫鵑,也不嫌個忌諱,這里面的忌諱指的就是撿風箏。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而放風箏就是這個故事的結果,中間還有一個情節,請同學們自己來默讀課文,想好就舉手。
生:中間環節主要講的是寶玉叫小丫鬟們去取風箏。
師:哪幾個自然段是取風箏?
師:那撿風箏就是前面的第一自然段,而后面的四、五自然段就是——放風箏。
師:所以這篇課文主要講的就是?
生:撿風箏、取風箏、放風箏的故事。
師:那么誰撿風箏?誰取風箏?誰放風箏啊?
師:大家先不要著急,這個故事當中涉及到的人物太多了。
3.梳理人物關系。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次課文。小組合作來梳理人物,誰來讀一下合作學習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指生讀。)
生:小組合作把撿風箏、取風箏、放風箏這三個情節當中出現的人物梳理在對應的表格里。
師:為了方便大家分工合作,老師把這個表格切成了三份,小組內的三名同學,每人負責找一個情節中出現的人物,有名字沒名字的都可以填進去。第四名同學負責給大家檢查。明確了嗎?好,各小組開始!
(1)撿風箏
師:梳理得怎么樣了?我們先來匯報第一組與撿風箏有關的人物,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他有遺漏,大家補充。
(指生匯報。)
生:我找到的人物有:眾人、丫鬟、丫頭、寶玉、大老爺、嫣紅、紫鵑、探春,黛玉。
師:非常好,有沒有遺漏?
師:為什么不把二爺寫進去呀?
生:因為二爺就是寶玉。
師:讀明白課文了。
師:下一組,誰來匯報?
生:我找到的人物有:丫頭們、寶釵、寶琴、翠墨、賴大娘、林大娘、晴雯、探春、襲姑娘、三爺。
生:還差一個寶玉的小丫頭。
師:讀書真認真,都找全啦?那好,最后一組,誰來匯報?
生:有丫頭們、丫頭、寶琴、寶釵、寶玉、眾人、黛玉、眾丫鬟。
師:誰聽出來了?少了一個人。
生:少了一個丫鬟。
師:不是,探春是不是沒說呀?
師:好,同學們看看,現在每個情節當中出現的人物我們都梳理完了,人物多不多啊?
生:多。
師:那好,哪些人物比較重要呢?下面就請各小組把你們認為相對重要的人物留下來,不重要的劃掉。劃完就坐好。
師:現在請所有小組派一名代表起立。趕快數一數,你們小組留下了幾個人物?
師:有3個的,有5個的。總之,意見不一致啊!
師:那下面咱們師生合作,我們一起來找出這篇課文中相對重要的人物。
師:我們先來看撿風箏的這一環節。
師:丟風箏的人是嫣紅姑娘,那是誰認出來這個風箏的呀?
生:寶玉。
師:想要撿風箏的人是誰?
生:紫鵑。
師:笑話紫鵑犯忌諱的人是誰?
生:探春。
師:提議大家一起放風箏的人是誰?
生:黛玉。
師過渡:那放風箏之前,得先把風箏取來呀。
(2)取風箏
師:寶玉想要取個風箏啊真是糾結,大魚風箏沒取來,誰給放了?
生:晴雯。
師:螃蟹風箏沒取來,誰做主送人了?
生:襲姑娘。
師:就是襲人。
師:總算取來一個美人兒風箏。終于可以放風箏了,誰知寶玉這個風箏還放不起來。
(3)放風箏
師:誰幫他找到了原因?
生:黛玉。
師:那最后又是誰的風箏最先飛走了呢?
生:還是黛玉。
師:那么這些啊,就是在撿風箏、取風箏、放風箏這三個故事情節當中相對重要的人物。現在請大家沿著這個思路,結合這些主要人物,自己試著講一講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一會兒找同學來說。
師:都練得差不多了吧?誰有自信想給同學們講一講?
師:這么多同學都想試試,你為什么不舉手啊?
生:我還沒有想好。
師:怕自己講的不清楚是嗎?沒關系,相信有的同學跟你會有一樣的困惑。那一會兒其他同學講的時候咱們認真聽,好不好?
師:請你到前面來。你要結合著屏幕上的表格和人物來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給大家講一講。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我們一會兒還要再練一遍。
(生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師:怎么樣?是不是講得挺清楚?既完整又有條理。講得這么好應該有獎勵,老師把這三個風箏都送給你,希望你繼續努力,請回。
師:其他同學,誰要是覺得自己剛才講得不夠清楚、不夠順暢,就可以像這位同學這樣講。
師:下面啊就請同桌之間再來講一講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如果你的同桌講得很棒,不要吝嗇你的大拇指,為他點個贊!
師:講完啦? 是不是都能把這個故事講清楚了?
師:現在我們已經理清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之前,我們先是初步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字詞,又簡單地了解了人物之間的關系,還借助這些關系理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我們已經大致讀懂這篇課文了吧?
師:那以后我們再遇到一些難以讀懂的文章時,要想做到大致讀懂可以怎么做,大家清楚了嗎?
四、交流對寶玉的印象
師:好,那我們再回到這個表格中來,我們來看這些人物,他們有的說話了,有的沒說話,仔細看看,這三個情節當中都說過話的人是誰啊?
生:寶玉。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到寶玉說的話,自己讀一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誰來為大家讀一下?
(生朗讀。)
師:通過這些語言描寫,想一想,寶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生1:我覺得第一句話表現了寶玉的善良;最后一句話,表現了他的焦急。
師:能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說明你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還有誰想說?
生:我從中看出了寶玉是一個性格暴躁的人。
師:有道理。
師:剛才大家說的這些,這是我們心目當中的寶玉。我們再來看看,在賈政,也就是他父親的眼中,寶玉是什么樣的?
(生觀看視頻。)
師:他心目中的寶玉和你心目中的寶玉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同學們,無論是這篇課文還是這段影片,我們也不過是通過只言片語和一個既定的視角來感知寶玉,這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寶玉。
那到底寶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很多文學家耗費了一輩子的時間也沒讀懂,但他們仍是不厭其煩地去讀這本書,知道為什么嗎?
師:那是因為《紅樓夢》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它豐富而立體地展示了一個時代的生活風貌。它吸引人之處就在于此。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不妨把書找來讀一讀。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評析:
《紅樓春趣》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以“走近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這是小學階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學習,學生理解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為了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單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回顧與梳理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讓閱讀變得順暢,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同時也為小學階段的古典名著教學提供了另一種可供探索的解決方案。
一、研讀課本,精準定位
中國古典名著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書中很多艱澀難懂的文字會讓一部分學生知難而退。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處理教材,定位教材,采取合理的策略,是單老師首要思考的問題。
在反復推敲、反復修改的過程中,單老師從理解重點字詞、理清主要內容、簡單了解人物這三個方面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實際上這三點也是這節課的整體框架。從帶領學生回顧、梳理讀懂古典名著的方法,再到學習過程中的層層遞進、逐步落實,最后再進行整體感知。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一節課下來,相信在學生心中也會建立完整的閱讀體系。
二、巧用教具,領略春趣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絕大多數學生對《紅樓夢》中的具體情節并不完全熟悉,再加上課文中的很多語言艱澀難懂,甚至連讀通都不容易。所以只有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會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都喜歡觀看視頻,觀看精美的圖片,在教學本課時,單老師首先出示有關“曹氏風箏”的視頻,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繼而出示各種各樣的風箏圖片,讓學生在想象中感悟放風箏的樂趣。這種方法既直觀而又形象地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不同角度,感悟形象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于寶玉的印象也是如此。文學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應該是立體而豐滿的。所以在引導學生交流對寶玉的印象時,只是就課文內容來感知寶玉,人物形象未免太過單薄,于是單老師便引入影視劇中的片段,通過父親的語言,讓學生來感知寶玉不同的側面。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單老師能根據文本特點,恰當、有側重地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把從單篇課文學習中習得的閱讀方法運用到整本書的閱讀中,提升學生文化理解的能力,讓這些經典故事、經典人物活躍在學生的心中,讓經典永流傳。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