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

剛和隊伍接觸時,劉杰對羽毛球算是一無所知,但是他的工作熱情很快就被訓練場上隊員們的刻苦拼搏所點燃。導師李春雷囑咐他:“如果想要融入團隊,你就要和隊員建立起信任,這樣日后彼此配合,才能讓訓練更有效果。”謹記教導的劉杰開始從訓練課中觀察隊員們的動作與狀態,為了消除陌生感,他會盡可能地滿足大家牽拉、放松的需求。干一行愛一行的劉杰在結束第一次集訓之后,就和大大小小的隊員、教練熟悉了起來。從那時起,他和國羽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杰哥”是隊員們對劉杰的昵稱,也是大部分隊員想要偷點小懶時釋放出的信號。起初,鄭思維的肘關節恢復是劉杰的工作重點。后來,他開始隨隊伍出征,第一站就是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那時候,他每天的主要任務是給兩位男隊主力諶龍和張楠做牽拉和放松。而后,劉杰開始陸續帶起了女單、男雙、女雙組。待五個組帶過一圈后,他對羽毛球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在劉杰看來,所有運動項目都有“大同”和“小異”,“小異”是指項目特點的不同,“大同”是說運動原理不變。羽毛球重視專項力量的訓練,但如何進行專項訓練,則需要根據每個項目甚至個人的打法、耗時的特點而定。像目前劉杰主要負責的女雙組,在大家前往陵水集訓前,他就制定好了一份六周訓練大計劃。
課前,劉杰先和姑娘們溝通這份訓練計劃的具體安排與方向。在計劃中,每周的訓練重點都不一樣,從開始的適應階段到中間階段的上強度,再到沖刺階段加入專項力量,每個階段都被規劃得相當細致。那些密密麻麻的標注,是劉杰為了讓每位隊員都做到心中有數。他說,體能老師必須具備一些“連哄帶騙”的技巧。但是他也很欣慰,因為上強度時姑娘們心里都很清楚,只有突破極點,才能在球場上有意外的收獲。
為了尋找女雙速度慢、拍數多的突破,劉杰會在體能課上加入跳躍性和爆發力的練習。只有能力變強,姑娘們才可能嘗試男雙常用的跳躍步法,提速才可能見效。努力讓女雙更為男雙化,也成了劉杰的一個攻克方向。曾經連各國隊員都認不清,但現在每逢有比賽的日子,劉杰養成了看直播的習慣。通過場上的一招一式,他會發現可以汲取的補缺線索。
劉杰毫不掩飾自己對現在這份工作的熱愛。他說:“我喜歡帶訓練,也很喜歡這些隊員,特別是了解了他們背后的艱辛后。所以,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幫助他們減少傷病,把身體練得更強一些。”
每當看到隊員受傷,劉杰的第一反應是心疼。雖然傷病的苦楚是別人無法替代的,但劉杰選擇堅定地在一旁守護。像女雙組的鄭雨肩膀有傷,訓練后經常痛得厲害,劉杰給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肩頸力量練習,如此練了近一年,鄭雨現在的疼痛感已經減少很多。劉杰說:“體能訓練不像是隊醫給你復位,一瞬間就能解決。必須靠長期的反復練習,讓肌肉去支撐起你的不足。”

國羽女雙新秀劉玄炫去年不慎踝關節崴傷,作為巴黎奧運周期的后備人才,女雙組教練為了劉玄炫可以把傷病恢復徹底,下狠心讓她過了一段不上場、不碰球的日子。當時,劉杰每天帶著劉玄炫練體能,不厭其煩地陪她侃大山,陪她度過了心情低谷期。劉玄炫說:“那段時間,杰哥估計被我煩透了。”偶爾,劉杰發現劉玄炫會因為別人隨口的一句關心“怎么還沒好呢”而倍感壓力,他趕緊找小姑娘談心,對她說:“有失才有得,要有大格局,看向更長遠的地方。”所以,比起劉老師這個稱謂,可能“杰哥”才是他在隊伍中的定位。
在劉杰的心中,國羽的隊員們十分可愛,盡管他們的特點不同,能力不一,但每個人都有獨具特色的個性和魅力。
常年隨隊生活,讓劉杰無法經常和家人相聚,就連自己的終身大事,也是趁著疫情解封后,他才第一時間返家和女友登記領證。而重要的婚禮儀式,也是見縫插針在今年元旦假期內進行的。婚禮當天,雖然隊員們無法前往祝賀,但那一晚,劉杰的朋友圈被大家一條條真摯的祝福填得滿滿的。
無論是生活之中還是面對工作,劉杰都選擇以行動力去得到對方的信任。在他眼中,雙向的奔赴才是達成效力的關鍵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