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其遒
?主講老師:陳其遒
1997年至2005年是中國羽毛球隊男雙、混雙選手,2004年湯杯冠軍隊成員,2005年蘇迪曼杯冠軍隊成員,單項最好成績是2003年世錦賽第三名(與趙婷婷搭檔)。2006年8月開始出任教練,先后在國家少年隊、國家青年隊執教女隊。2008年10月開始,擔任中國羽毛球隊女雙主教練,期間趙蕓蕾/田卿奪得2012年奧運會冠軍,于洋/王曉理多次獲得世錦賽冠軍。
上一期,我跟大家分享了國家羽毛球隊隊員如何應對出征世界各地賽場時遇到的時差、睡眠等問題,接下來聊一下根據不同的比賽時間,我們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的?
每一站公開賽,其實就是完整的一星期賽程。我們現在通常都是提前兩天到達賽區,比如下一周是中國公開賽,我們就在這一周的周六抵達賽區。根據賽區組委會的安排,我們提前抵達賽區,組委會是不提供場地訓練的。這時候,我們要自行聯系訓練場地,包括解決交通出行等后勤保障問題。
通常我們在周日安排訓練,大概有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有球訓練,再根據各人的身體情況做一些力量、有氧慢跑等訓練。訓練強度小至中等,以恢復、適應為主。到丹麥、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城市參賽,我有時會約著隊員一起到戶外越野慢跑。我們沿著河邊或者森林公園慢跑,去看埃菲爾鐵塔、深入森林公園等等,沿途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

到了周一,賽事組委會開放比賽場地,根據各隊人數的多少,給各支隊伍安排相應的訓練時間。比賽場地的適應時間比較短,通常每個隊員只有二十到三十分鐘,更多的是在場邊等待。隊員們此時要做的就是迅速適應場地的燈光、空間,以及適應比賽用球。
比賽用球是組委會按照每個人3個比賽用球的規定發放給的,我們簡單適應球速、空間后,馬上進入綜合的對抗練習,尋找比賽的感覺。
如果是頂級賽事,比如Super 1000的比賽,是沒有預賽環節的。比賽通常從周二開始,五個項目爭進十六強,總共有80場比賽。組委會把這80場球分成上下半區兩部分,周二打40場,周三打40場。這樣的話,有的隊員有可能被分配到周二比賽,如果贏了,就要休息一天,等到周四再打第二輪。這時候,周三就成了訓練日,需要根據組委會安排的訓練場地時間去訓練,保持比賽狀態。我們教練員一般都會提前告知隊員訓練安排,隊員根據計劃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如果是級別低一點的比賽,周二是預賽日,在正選三十二強里的隊員在這一天繼續適應性訓練,通常比賽場地需要等預賽結束后開放。
周三,全部五個單項的比賽一起開始,總數80場球分配在4個場地進行。周三比賽的開始時間會比較早,通常是上午9點開始,每個場地大概有20場比賽,依次進行。受比賽用球的快慢、對抗的激烈程度的影響,周三全天的比賽有可能超過晚上12點了還沒有結束。我記得有一年的韓國公開賽,周三的比賽從上午9點打到周四凌晨2點半,周四的比賽上午10點又開始了。這樣的情況,日本公開賽控制得比較好,組委會在周三這一天設5塊比賽場地,能夠提高比賽的效率。

公開賽期間,裁判長一般會把混雙比賽安排在前面。如果是上午的比賽,我們就要根據比賽時間倒推,提前一個小時抵達場館。世界各地的場館不同,有的場館徒步能夠到達,這是我們最喜歡的。比如法國公開賽的比賽場地就在酒店旁邊100米,時間非常好控制。大部分比賽,從酒店到比賽館需要坐車,我們就要根據班車表安排出發時間,還要做好預案,一旦班車出現問題,我們有預案能夠按時抵達比賽場地。
我們還要根據出發時間安排起床時間、早餐時間,事先和隊員們約定,教練員起到監督的作用,一有情況馬上聯系隊員。還記得有一年的馬來西亞公開賽,我們從酒店到場地需要將近一小時。那一天下大暴雨,路上大塞車,根本動不了。本來按照比賽排表,時間很充裕,但因為突然有選手棄權,比賽節奏加快,如果再堵下去,我們就有可能遲到。當時,我帶著王懿律和黃凱祥坐在班車上,心情忐忑,生怕遲到。后來幸好來了警車開道,有驚無險,我們不僅順利抵達賽場,還有充足的準備活動時間。所以,我們在東南亞比賽時,通常會把出發時間提前,以防萬一。
比賽、生活都離不開時間的規劃,時間觀念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守時是運動隊的一項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