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摘要】目的 觀察腹腔鏡在診治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患者,隨機分兩組,各40例。研究組、對照組分別給予腹腔鏡、剖腹探查,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切口感染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相比(2.50% VS 20.00%),研究組較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采用腹腔鏡技術診治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具有快捷、創傷小、切口感染率低及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關鍵詞】腹腔鏡;急腹癥;腹部外傷
【中圖分類號】R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1--01
外科急腹癥通常指的是腹腔、盆腔及腹膜后組織等發生了病理改變,造成患者出現相關癥狀、體征及全身性反應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患者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表現,若不及時給予有效診治,將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有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及急性胰腺炎等,而腹部外傷有開放性和閉合性之分。既往,臨床對于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主要通過常規剖腹探查,雖可完成臨床診斷,但對患者機體創傷較大,進而易引發諸多并發癥,影響其身體康復[2]。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因具有操作便捷、創傷小等優點,在臨床診治的應用率逐漸升高。本研究觀察了腹腔鏡技術在診治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患者,隨機分兩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6.39±12.10)歲;疾病或創傷類型:急性闌尾炎13例,急性腸梗阻10例,急性胰腺炎4例,開放性腹部外傷8例,閉合性腹部外傷5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6.20±11.05)歲;疾病或創傷類型:急性闌尾炎15例,急性腸梗阻7例,急性胰腺炎3例,開放性腹部外傷10例,閉合性腹部外傷5例。兩組性別、年齡及疾病或創傷類型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研究組給予腹腔鏡探查,待病情確診后通過腹腔鏡手術給予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抗感染、補液等常規治療,在留置好胃管后進行氣管插管全麻處理,由于手術時間較長,所以一般需為患者留置尿管。手術時,先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在臍部置入腹腔鏡,通過腹腔鏡攝像頭獲取圖片并傳輸至監視器上,然后醫師按照圖片顯示情況給予診治。同時,需注意的一點是,對于開放性腹部外傷者,首先要將其腹部傷口縫合后再建立人工氣腹。視患者病情和身體狀態作2-3個手術小切口,然后利用吸引器吸除其中膿液、血液等,認真探查腹內情況,若患者病因明確可直接通過腹腔鏡手術對病灶給予有效處理;若無法明確病因,則需中轉開腹術給予治療。對照組給予剖腹探查,持續監測患者術中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2)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兩組切口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4.0軟件進行分析,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以表示,采用t檢驗;切口感染發生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切口感染發生率 研究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而對照組出現8例,兩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相比(2.50% VS 20.00%),研究組較低,差異顯著(X2 =4.507,P<0.05)。
3 討論
急腹癥及腹部外傷均屬于外科急診中常見疾病,在臨床診斷時醫師常面臨診斷困難的問題,特別是基層醫院的診療設備與技術水平有限,在處理上述問題時易出現下述兩種情況:①試圖通過術前檢查來確診病情,或是等到患者出現明顯臨床癥狀及體征再進行手術治療,導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②過于積極進行剖腹探查,對患者機體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傷[3]。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其在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診治中的應用率逐漸升高,且取得了良好的診治效果,很多患者接受腹腔鏡檢查得到了精準診斷與積極治療;同時,很多患者明確病因后更愿意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一些臨床癥狀不明顯者通過腹腔鏡技術有效提高了診斷準確率,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比如利用腹腔鏡技術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診治時,具有創傷小、切口感染率低及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對腹部外傷患者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治療時,可對其腹腔臟器給予直接修補、止血等處理。但腹腔鏡技術也有一定局限性,即只可探查到臟器表面的病變情況,且術中不可用手觸碰,防止影響其精細觸覺[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兩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相比(2.50% VS 20.00%),研究組較低,提示采用腹腔鏡技術診治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具有快捷、創傷小、切口感染率低及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參考文獻:
[1]陸團基.腹腔鏡技術在腹部外科急腹癥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智慧健康,2018,4(21):89-90.
[2]羅成林.腹腔鏡在診治外科急腹癥及腹部外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2):72.
[3]田景剛.腹腔鏡在普外科急腹癥的應用效果及發展趨勢[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8,29(6):2.
[4]劉超,姚文平,劉莉.腹腔鏡技術在普通外科非創傷性急腹癥診治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0):3.
365450190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