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璟 劉建平 楊冬 王瑞
【摘要】幾千年來,黃芪作為補益藥,在中國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現代研究表明,黃芪有其自身的藥理性質和機制,活性成分包括生物堿、黃酮類、糖類、蛋白質、皂苷類、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中藥功效包括補氣健脾,升陽舉陷,利尿消腫,托毒生肌,益衛固表等。無論其單位藥還是組方驗方都具有很高的臨床實用性。因此,本文旨在歸納和總結黃芪在治療痔疾方面的效用,以便于更好的指導臨床。
【關鍵詞】黃芪;發病機制;藥理研究;痔病;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1--01
黃芪,首載《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干燥根,是一種受歡迎的保健草藥,其作為生藥的用途是東方醫學中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其價格實惠,功效繁多,是臨床各科廣泛運用的中藥材,根據現有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黃芪具有調節免疫功能,保護心腦血管,抗氧化,促進創面愈合等作用,對于治療腫瘤,膜性腎病,心肌病,內分泌代謝疾病,都具有顯著的療效。而基于黃芪升提補氣的功效,對于肛腸疾患同樣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現代醫學對于痔的發病機制探討
痔屬于肛腸疾患中的常見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誘發因素諸多。現代醫學對于其發病機制闡發的學說達10余種,其中較多認可的機制有靜脈曲張學說和肛墊下移學說,靜脈曲張學說認為,只是指發生于直腸粘膜下端和肛管皮膚的痔外靜脈叢迂曲擴張,血管增生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肛墊下移學說認為,肛墊是人體肛管內的正常組織結構,對于協助肛門括約肌維持肛管的啟閉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某些原因(比如負壓增加)使肛墊病理性肥大,或肛墊內的結締組織和粘膜下肌遭到破壞而松弛,斷裂,肛墊失去支持而下移而形成痔。成都中醫藥大學楊向東教授2014年提出痔病退變學說,核心理論為由于年齡的增長,長期用力排便導致負壓增加或久蹲久坐,造成血管的退行性改變和組織的退行性改變,即痔區靜脈叢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增生及肛墊持續不可逆的松弛、變性下移,該學說的提出為消痔靈四步注射法、PPH等諸多痔的治療方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2黃芪的現代藥理研究
研究顯示,從痔核的病理性改變部位可以發現血液呈高粘度,高聚集狀態,黃芪可以通過改變血流變學的特征,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及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減少血栓形成,從而改善肛墊微循環,以起到預防和治療痔的作用。
2.1微量元素鋅元素是免疫器官胸腺正常發育的營養素,充足的鋅量才能保證胸腺發育,T淋巴細胞的正常分化,以促進細胞免疫功能。且能夠促進各種酶的合成,促進纖維細胞增生和膠原蛋白合成,以修復斷裂的結締組織,維持Treitz肌的功能正常。研究表明,硒與直腸癌的發生關系密切,硒元素是人體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通過保護機體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來防止DNA受損突變,預防腫瘤。
2.2黃芪甲苷與黃芪多糖均具有調節免疫抗腫瘤的作用。研究發現,黃芪提取物可降低大腸桿菌脂多糖加干擾素-γ誘導的炎癥反應,降低非致瘤腸上皮細胞系中腫瘤壞死因子-α的釋放。黃芪甲苷可能通過ERK信號通路激活NRF2/HO-1,或調節糖皮質激素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達,調節免疫;黃芪多糖(APS)通過Ca2+-cAMP信號通路以發揮調節免疫抗腫瘤的作用。
3黃芪在臨床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3.1內痔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脾虛氣陷型II度內痔的患者,可促進痔核縮小、減輕出血癥狀。
3.2脫肛古有云“黃芪使臟器升降必用重劑”,清代王清任治療脫肛黃芪用至120g,故使臟器升提必重用黃芪。臨床實驗觀察表明,補中益氣湯中黃芪用量加至50g,針對患者肛門墜脹感較黃芪常規用量有明顯改善。
3.3混合痔金玉等人對于脾虛氣陷型Ⅲ度混合痔予芪參固托合劑(藥物組成:柴胡、升麻、黃芪、太子參、黨參、當歸、山藥、白芍、白術、陳皮、炙甘草等)與補中益氣顆粒對照,固托合劑較補中益氣顆粒在改善肛門不適、便血癥狀方面療效差異不明顯,但在改善肛門脫垂、肛門疼痛、肛門水腫癥狀及降低IgA水平方面療效優于補中益氣顆粒。
3.4術后并發癥外剝內扎術是臨床治療混合痔的常用手術方法,但術后創面多成開放狀態,易受大便的污染及摩擦損傷,導致愈合緩慢。且常并發局部刺激,出血,肛緣水腫,肛門狹窄,尿潴留等。細胞增殖和遷移、細胞外基質的合成、血管生成和重塑是傷口的愈合的基本順序。實驗研究表明,從商業黃芪中純化出的APS2-1能夠促進TGFβ1、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的再上皮化、血運重建和細胞因子分泌。
4.小結
黃芪的藥用價值廣泛,但因環境污染,市場供應等因素致其藥效大不如前,臨證組方莫要局限于古代書籍常規用量,同時靈活運用經方驗方對癥加減配伍,以現代科技藥理研究挖掘草本植物的更多用途,造福人類醫學。
參考文獻:
[1]楊玉剛,楊向東.痔病退變學說的病理生理學探討[J].中國燒傷瘡瘍雜志,2018,30(5):378-380.
[2]陳琴,楊向東.痔病的退變學說與運用[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4,20(6):435—436.
[3]劉百羽,李軍艷,尹緒超.用痔的現代認識詮釋黃芪治“五痔鼠瘺”[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6):90-91.
[4]朱光爍,王繼見,周世驥,等.硒與結直腸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9,48(11):1930-1932.
[5]Adesso S,Russo R,Quaroni A,et al.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via NF-kB Activation and Nrf2 Response[J].Int J Mol Sci,2018,19(3):undefined..
[6]蔣微,蔣式驪,劉平.黃芪甲苷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9,37(9):2121-2124.
3762501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