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要】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骨科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主要是由于在年齡增長的同時,骨質疏松現象也隨之而來。高齡患者本身活動量有限,在積極接受手術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針對手術治療的臨床工作進行分析探討,對于可能造成并發癥等因素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全方位改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增強患者預后恢復質量為目標。
【關鍵詞】人工股骨頭置換;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R27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2--02
前言
臨床中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治療常用的包含有髓外固定或髓內固定等方式,也就是DCS、DHAS、以及Gamma釘多種方式,然而高齡患者骨質疏松現象過于明顯,內固定治療方式也無法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而且常規的復位內固定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性教大[1]。不但手術時間偏長,而且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較多,臨床治療具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臨床中也一直在尋找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1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原則
股骨轉子間骨折作為常見的高齡骨折現象之一,不但病死率較高,且患者的預后效果較差[2]。現代的醫療水平已經能夠從容面對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然而高齡患者由于其年齡及骨質結構的特殊性,在臨床治療中也主要是以重建股骨近端的穩定性及髖關節功能為主,盡量維持身體結構的穩定,減少并發癥的同時,增強患者預后生活質量。骨質疏松是導致高齡人群發生骨折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在年齡增長的同時身體各器官功能等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現象,骨組織結構等也會出現骨質疏松現象,骨量減少和骨結構的破壞,自身的骨組織物理強度會開始逐漸下滑,進而增強了骨折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為患者的臨床治療帶來的難度和挑戰[6]。
現如今臨床中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的Richards滑動加壓螺釘版,主要是用于嚴重骨質疏松或需要長時間臥床的患者,術中不但需要應用到骨水泥進行固話操作,還需要配合加壓釘切割或穿出股骨頭,以確保固定的效果[3]。雖然通過雙重保險操作,但術后因小粗隆分例或骨折內側皮質對位情況不良等各種因素,都會導致肢體負重時壓力側失去支撐而出現支點以為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發現,負重時所引起的骨結構破壞、髖內翻、或加壓釘切割股骨頸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已經達到了20%之上[4]。而且無論是采取何種治療方式,股骨折患者在術后都需要我唱6-12個星期左右,各種感染及并發癥現象等也是接踵而來,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2股骨轉子間骨折后手術方式的選擇
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螺釘等方式中,螺釘對于骨結構的穩固性較差,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臨床改變,但是長時間觀察發現容易出現螺釘脫出等現象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由于其骨質酥結構,常規的內固定操作無法有效固定,容易出現骨不愈合等現象[5]。而且治療中開展切割股骨頭等臨床操作的時候還容易出現并發癥現象,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質量,降低生活水平。就算是開展內固定操作也無法確保能夠讓患者開展早期下床活動,患者的預后恢復無法保障,而且內固定操作的失敗了較高。而且高齡患者在發生骨折現象后,就表示其骨質疏松現象較為嚴重,當骨折后內側支撐結構復位效果不佳或無法達到理想固定效果的時候,負重后仍然會引起骨結構破壞,導致髖內側翻等現象的發生。還有就是傳統的牽引術等操作雖然能夠避免患者遭受到手術方面的創傷,但是患者在術后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修養,容易發生墜積性肺炎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現象。由于患者已經是高齡階段,無論是發生何種并發癥現象不但會延長住院時間,嚴重的甚至會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6]。
臨床中高齡患者骨質結構相對較差,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骨折愈合的標準,所以在臨床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適用于病情狀況較重或年齡偏大的患者。還有就是常見的外固定方式,雖然能夠將骨折位進行固定,避免再次創傷,但是固定夾塊的大小限制了固定針的插針范圍,而且換向節在人體活動中容易出現松動或脫落等現象[7]。夾塊松弛還會導致固定針出現移位現象,進而導致骨折移位的發生,引起二次創傷,而且框架的抗橫向和旋轉強度不足,尤其是與框架平面垂直方向的強度更是無法達到標準水平[8]。所以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只要在身體能夠耐受的前提條件下,都會建議人工假體置換術進行治療,不但能夠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在改善關節恢復效果的同時,還能夠縮短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增強患者的預后康復質量。
3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臨床操作
首先患者在入院后需要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工作,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況,分辨骨折位當前活動程度,對于伴隨有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還需要穩定血壓等各項指標后才能夠開展下一流程的操作。根據患者的年齡、骨折狀況、以及移位現象綜合分析,采取患肢骨牽引或皮牽引操作,術后需常規開展抗生素治療避免感染的發生[9]。對于無法進行準確衡量的患者可通過內科及麻醉科兩方面會診進行分析討論,并制定合理的治療流程。術中選擇連續硬膜麻醉,患者保持側臥位姿勢,采取改良Gibson切口,沿臀大肌纖維方向直至股骨大轉子后緣,逐層打開關節囊位置,將轉子間骨折端位置充分暴露在術野中,保留小粗隆和大粗隆位置的大骨塊位置。患者保持下肢外旋內收角度,髖關節保持脫位狀態,取出股骨頭后并詳細記錄其尺寸,選擇對應等寬等高的人工股骨頭假體備用。開展全髖置換術的患者,一定要將關節盂唇、圓韌帶、所有白內軟組織及軟骨面切除,然后用人工髖臼大小適合的髖臼銼擴展至相應的范圍,以能夠完全包容人工髖臼組織為準,并反復確定其穩固性[10]。最后安裝人工股骨柄假體以及股骨頭假體組織,并配合生理鹽水將髖臼周邊反復清洗,將股骨頭假體復位后,又開始逐層關閉關節腔,并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
4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當中的操作技巧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操作中,通常都是選擇外側切口(12-18cm)為主,主要為為了重建股骨大/小轉子,而股骨矩解剖形態及確定股骨頸截平面為準[11]。當臨床操作中遇到無法恢復股骨矩解剖形態的粉碎性骨折現象的時候,建立選擇骨水泥重塑股骨矩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是遇到股骨矩粉碎性骨折而截骨面又無法判斷的骨折現象,可以在正式開展手術治療前取骨盆正位X線片,掌握健側截骨之間的距離,先行截骨操作,也就是反向截骨后再取出股骨頭[12]。在安裝假體的時候,盡量確保股骨大轉子頂點位置和所安裝的假體中心點保持在同一水平下,以免發生雙下肢長度不一的現象,對患者的正常行走造成不良影響。而且股骨轉子間骨折選擇假體置換過程中,對于臨床操作技術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最好是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人員,動作要輕柔,術中先向股骨頸位置和股骨轉子間位置暴露出來,然后切斷股骨頸,最后才是將股骨頭取出。如果是先脫位然后再采取截骨操作,則會導致打骨折移位現象的發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在重復對患者造成創傷的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最終臨床效果,復位困難程度增加。
5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相關注意事項
發生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大部分為不穩定型,股骨距以及大/小轉子已經呈不規則狀態,如果在開展手術治療的時候,對于股骨距之間缺損的范圍沒有采取相應的修復或重建,則會導致假體傾斜或假體柄折斷等現象,降低臨床療效的同時還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康復質量[13]。而且當關節處于負重狀態的時候,股骨柄下段以及尖端位置的力量不應當是集中狀態,最好是受力點平均分布,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避免股骨柄疲勞斷裂等不良事件的發生,而且在手術過程中一定要根據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選擇型號合適的假體安裝到對應的位置當中。安裝過程中還需反復確認部分組織結構的受損程度,人工髖臼外展角度一定要精準測量,而且髓腔銼方向以及應力等多方面都需要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全方位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恢復質量[14]。由于在安裝假體的時候術野操作空間有限,容易對周邊皮膚造成擦傷等現象,甚至會挫傷坐骨神經等,對于術中出血點位也無法準確把控。針對這種現象,可采取雙切口性全髖關節置換術操作,總切口距離可達到10cm之上,通過肌肉間隙入路的方式展開臨床治療,不但手術創傷小,還能夠更好的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5]。
大部分情況下高齡患者使用鎮痛泵的現象較少,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痛覺閥值較高,對于術后所帶來的疼痛感能夠正常忍受。而且高齡患者的排尿肌功能相對更差,如果再配合陣痛后還容易出現尿潴留等現象,導致排尿困難。經臨床總結發現,術后感染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發生頻率最高的并發癥現象,所以在臨床中一定要做好抗感染等治療措施。首先在正式接受手術治療前需要詳細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況,明確手術治療的相關指證和禁忌癥等,判斷患者是否符合手術要求。并對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現象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患者能否承擔手術治療強度,支配關節活動及肌肉力量的預后恢復質量等問題都需要納入到考慮范圍當中。
小結
在老齡化人口帶來的同時,高齡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現象的頻率也是直線上升,成為了社會公眾的重點關注對象,如何為患者選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是骨科治療中的一項難題。尤其是對于80歲之上的人群來說,骨折發生率更是直線上升,傳統的治療方式通常采取鋼板螺釘內固定等方式進行操作,不但創傷性較大,而且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容易導致肌肉萎縮、肺部感染、關節僵硬、以及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股骨轉子間骨折能夠更好的改善早期髖關節恢復效果,不但能夠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還能夠更好的提升患者的關節改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冰,劉宏濱,張傳開,孫燚炎,馮暉,趙日光,王穎.人工股骨頭置換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高齡外側壁危險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0,24(3):329-334.
[2]方淼云,楊海梁,劉曉野,趙汝平,龍金權.生物型加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6):1-2.
[3]滕芳,滕燕,豆敏,曹文霞,彭榮芳,喬永杰.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老年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21,42(1):43-47.
[4]楊朝旭,田志,邢棟,魏景超,李旭明,李文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超高齡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伴骨質疏松癥治療的近期臨床療效[J].創傷外科雜志,2021,23(1):33-36.
[5]吳錦清,王旭,王體惠,夏秋錦,許慶山,朱建福.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合并嚴重骨質疏松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35(2):160-162.
[6]蘭雁.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超高齡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5,24(2):218-219.
[7]李榮西.股骨近端鈦絲固定加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20,23(6):851-853.
[8]姜雪卿.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比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158-159.
[9]王森,石雯迪,張曉威,張春妍,谷銳,楊小華.兩種術式治療高齡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8,31(22):100-103.
[10]張建,楊陽,龔泰芳,張江,于云祥.雙極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置入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0,24(36):5825-5831.
[11]廉會存.加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PFNA治療高齡不穩定型轉子間骨折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24(4):62-63.
[12]熊俊偉,熊志偉,鄒騰.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7):96-98.
[13]張建功,王盛龍,田瑞忠,左龍.骨水泥長柄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1,36(6):592-594.
[14]董健,余璋,徐德亮.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7):98-99.
[15]盧微波.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髓內釘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52-53.
25725017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