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晨
外部審計監督對于企業盈余管理具有較大影響。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較高,則能有效堵塞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漏洞,起到外部審計監督對企業出現盈余管理的防范作用,維護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等企業正常運營,同時維護外部審計監督質量的提升,以外部審計監督所起到的真正作用,杜絕企業出現盈余管理現象。如果外部審計監督質量較低,則會容易給一些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這樣的企業,留下實施盈余管理的機會。
在我國實施股權分置的改革以后,致使股權融資獲得了較快發展。盡管股權融資形式,助力提高了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但是,卻導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當中,出現了盈余管理問題。經過實踐表明,有些上市公司在IPO或定向與公開增發新股時,它們為達到我國證券監管部門提出的相關指標,便是采取了相應的盈余管理手段,進而達到它們實施圈錢的目的。按照我國證券相關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如果想要較好完成IPO或進行增發新股,必須要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外部審計監督。會計師事務所的外部審計監督,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審計人員具有的業務能力和它所出具的審計意見等,均會關系到盈余的管理。因此,需要探討外部審計監督對于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問題。
一、企業盈余管理現象
(一)盈余管理含義
僅就目前,學術界對盈余管理含義的解釋,既有廣義理解,又有狹義理解。對盈余管理的廣義解釋,是說企業的經理人,他們為了尋求較多的私人利益,運用對自己比較有利的財務會計手段,或者是采取其他策略,對企業財務報告做出一定改變,意在誤導企業利益相關者能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給予理解。對盈余管理的狹義解釋,是說企業的經營者,他們會以利于幫助自己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者是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相關財務會計政策,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盈余水平,提升到期望值的一個操控過程。通過對盈余管理含義的理解,可以對盈余管理含義作進一步的理解,即企業的管理層,他們在現行的法律制度和財務會計準則之內,故意對企業的財務會計盈余信息質量,加以調整,進而達到他們獲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二)產生盈余管理的原因
如果依據契約理論,但凡一個完整的企業,都是以契約實施維系的,只有這樣,方可把一個企業各個分散的部門,聯結在一起,進而形成一種有機的聯動。不過,比較固定化的契約或者是規則,將會影響企業自身的及時調整。按照委托代理中的理論,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往往會出現企業真實盈余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可能會導致他們彼此間出現溝通與交流的摩擦現象。企業的內部管理者,相比其他利益相關者,更能詳細了解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對于企業外部投資者,他們則沒有這樣的優勢。由此不難看出,不管是在委托代理關系條件下出現的契約摩擦,還是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形成的溝通與交流摩擦,它們都是產生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盡管我國的資本市場已經經歷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但仍有欠成熟或不完善之處,有關對資本市場運作進行監管規制的法規建設,也相對欠缺健全,使資本市場中的審計市場,還會出現審計質量繼續提高的空間。如此種種因素,都為滋生盈余管理現象,提供了相應的土壤。
二、企業外部審計監督出現的不穩定性
(一)企業外部審計監督運用的審計計量
從客觀的視角看,企業外部的審計監督質量,確實存在難以進行衡量的問題,形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不能使人直接觀察到具體的外部審計結果;二是外部審計的質量無法進行直接的量化。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會給企業外部的審計監督效用,帶來了不能進行直接直觀或確切化的衡量,由此給企業外部的審計監督,形成了一種不穩定性。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有很多國內外學者都在進行研究,依據現有研究情況,有些國外學者為了更好衡量企業外部審計監督的質量問題,他們曾經采用過使用一些代理變量來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比如,他們在運用企業財務會計的信息質量、會計事務所的規模情況和會計事務所的業務量等,進行相應的研究。而國內學者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們則是在更多地使用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進行相關的研究。比如,利用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中的可操縱性的應計利潤等。當然,還有的學者在探討中認為,會計事務所對審計的收費越高,其所對應的審計質量也就越高,利用的審計時間越長,其所對應的審計質量也就越好。但對于這樣的探討觀點,在學術界,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
(二)制約企業外部審計監督質量的因素
1.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因素
談到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它一般與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有較大關系。在通常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越大,它們的聲譽或公信力就相對較好。所以,在學者們的研究中,則有很多學者認為,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與其提供的審計報告往往是一種呈正比例的關系,即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越大,它們出具審計報告的可信度就越高,質量也就最好。不過,也有研究學者認為,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大小,與審計報告的質量或可信度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衡量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的質量,需要通過它們拿出的審計意見類型,作為一種衡量標準,以此說明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跟它們出具審計報告的質量,并無相對顯著的聯系。盡管研究者們所持的研究觀點有所不同,但不能回避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卻能影響它們對企業實施外部審計監督所出現的不穩定性,這是制約企業外部審計監督質量的一個因素。
2.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的個人業務能力因素
談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的個人業務能力問題,一名審計師的個人業務能力,并非僅僅包含他(她)的審計專業水平,而且還包括他(她)的職業道德和個人聲譽等因素。相對一名普通的審計師而言,如果他(她)的審計經驗豐富,并有較強的審計專業知識,能通過審計有效鑒別被審計監督企業的舞弊行為或現象,且以高尚的審計職業道德,認真而審慎的執業習慣,出具一份較高質量的審計報告,則能體現了企業外部審計監督的作用,那么,這種因素卻是影響到了外部審計監督的相對準確性。反之,則會減弱對企業外部審計監督的作用,給企業制造盈余管理留下機會。
3.會計師事務所收取審計費用因素
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費用收取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審計質量的高低。這是因為審計收費關乎審計成本。如果是較高的審計收費,能夠提供更多的審計資源,可為最終的審計結果,給予較好的保障。通常情況下,應該是這樣一個道理。但是,也有的研究學者卻認為,依靠審計收費的高低,來作為審計質量穩定性的保障因素,有些不妥。這是因為那些規模相對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它們在收取審計費當中,往往是根據它們的審計聲譽或審計品牌效應,來確定審計費用的收費標準。審計收費高低因素能否影響審計質量穩定性,在學術界尚有研究爭議,但在企業外部審計監督的現實中,則能影響審計質量的穩定性。
4.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時間因素
當考慮了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設計師個人專業素質和審計收費這些因素以后,會計師事務所所用審計時間的長短,同樣可以影響審計質量的穩定性。在通?;蛘G闆r下,如果審計時間較長,則能使審計師能夠更多獲取被審計企業特定客戶的信息或其他信息,以此減少對被審計企業提供信息的依賴性,增強審計師的獨立審計性。這樣,則會提高企業外部審計監督質量。相反,如果運用的審計時間相對較短,審計師就會僅僅根據被審計企業提供的信息,實施審計,在加大對被審計企業的依賴性中,影響到了企業外部審計監督的質量。
三、企業外部審計監督對盈余管理形成的影響
(一)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企業的盈余管理
審計行業本身就是規模經濟效應較為顯著的行業,會計師事務所能夠實現規模經營,利于降低出現委托代理問題系數,也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越大,它承受業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具有的審計業務經驗就越多,審計資源也就越豐富。以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聲譽的視角看,它們為了維護自己單位在審計行業中的地位和品牌聲譽,則會在審計報告質量上,進行相對嚴格的把關。假使通過這樣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某家企業實施了外部審計監督,并沒有審計出企業盈余管理問題,而企業又偏偏出現了盈余管理問題,這對該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市場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梢姡瑫嫀熓聞账幠#捎绊懫髽I的盈余管理。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業務能力與企業的盈余管理
有許多企業外部審計監督造成失敗的案例,究其原因,是因為個別審計師,不能對被審計監督企業存在的行業風險有所較為細致的了解,造成無法對被審計監督企業存在的盈余管理等舞弊行為的有效而準確的覺察。因為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市場環境,也有不同的財務處理,經營周期同樣存有差別,這些因素,則對審計師從事的審計工作,提出了挑戰。以此說明,審計師在審計企業是否存在行業風險問題,需要依靠審計師的憑借他們豐富的審計工作經驗和扎實的專業技術,來進行慧眼識別。如果審計師的審計業務能力高超,則被審計的企業就會減少或不存在盈余管理等行業風險。
(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時長與企業的盈余管理
相對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它們對被審計企業用的審計時間越長,投入的審計成本也就越多,因此需要增加審計收費。審計師不會因為審計時間不夠或審計成本投入過多因素,而影響審計質量??梢姡休^多的審計時間,就能對審計事項持有審慎態度,審計過程就會認真仔細,也能從中發現被審計企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等舞弊行為,由此提高審計質量。因此,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企業時,需要考慮時間這個因素,起碼要有相應時間的保證,才能保證審計質量。
四、結語
外部審計監督對于企業盈余管理問題,確有較大影響,其影響在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高,則能規避企業可能或已經出現的盈余管理問題。反之,則容易給企業留下盈余管理的漏洞。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