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當前的鐵路行業供給側改革的環境下,為了進一步強化運輸企業的市場地位,同時打造完善的財務清算機制,落實好貨運承運清算模式已經成為了多方關注的重點。文章建立在貨運承運清算模式具體概念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條例政策以及具體背景,分析對當前鐵路生產經營產生的核心影響。認為進一步提高貨運服務供給質量,落實好市場營銷體系的拓展,同時營造完善的貨運承運清算模式,樹立明確的標準,這樣可以為當前的鐵路運輸生產經營奠定穩定基礎,也可以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
關鍵詞:鐵路;貨運承運清算;影響因素;經營策略
我國在2018年的《鐵路貨物運輸進款清算辦法(試行)》中提出了貨運承運清算模式,這改變了原有的“管內歸己、直通清算”的清算方法,確保承運企業能夠獲取所有的運費,同時要求相關機構能夠及時地通過計費工作量以及對應清單進行付費,盈余將直接作為經濟效益。該種模式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涉及到了較多的細節,因此建立在案例解析法以及文獻分析法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能夠為當前的鐵路貨運行業高效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1 貨運承運清算模式在當前鐵路運輸經營中的實際應用影響因素
從具體的本質上來講,鐵路貨運運費中所有的收入涵蓋了國鐵運費、快運費以及特價現運費,同時也涵蓋了集裝箱使用費用。這其中不包括鐵路建設基金以及其他的運價溢出部分。利用承運清算的付費方式,則涵蓋了機車牽引費、線路使用費用、到達服務費、綜合服務費用以及車輛服務費用。在使用該種模式對當前的鐵路貨運情況進行管控的過程中,對最終的盈余,結果產生主要影響的因素涵蓋了以下幾點。
1.1 運價號影響因素
貨物本身的運價號將直接決定了后期的運價率,而運價率主要涵蓋整車運價號、零擔運價號以及集裝箱運價率。例如某集團公司建立在年末承運清算盈余結果的角度進行分析,在排除了自輪運轉以及特定貨物運輸之后,整車的貨物發行盈余率從高至低分別為6、5、4、3,最高為45.33%,最低的是40ft集裝箱,盈余率-1.4%。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將運價下浮的因素考慮其中,那么運價號越高則代表運費越多,最終的盈余率也越高。
1.2 貨物重量影響因素
結合我國相關規定來看,整車貨物需要按照實際的重量進行計費,其中的部分能源型材料除外,集裝箱貨物需要暗箱進行計費,批量快運的貨物需要結合實際的重量進行計費。結合這些規定,在具體的清算付費項目中承運費用、具體付費以及最終的盈余將和貨物的實際重量以及計費重量有著直接的關系。
首先貨車靜載重越大,那么盈余率變越高。集裝箱運送的標準下,若貨物的重量越小,那么付費越少,盈余也變越高。綜合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從實際經營的層面來講,承運企業不僅可以通過提高靜載重來增加運費收入,還可以通過貨物實際重量填記的方式來減少費用支出。
1.3 運輸里程影響因素
結合某企業某年的非運價項目貨物盈余情況來看,與具體的運輸距離形成了統計圖,如圖1所示。
從中可以發現,在貨物的運輸距離為1~15千米時,具體的盈余率高達51.22%。在運輸距離增長至2000~2500千米時,最終的營運率降低至8.1%[1]。由此可以發現,運輸的里程越遠,那么運費的收入則越高,盈余的資金則越多,但是整體的承運清算盈余率呈現下降趨勢,產生該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往往在于“貨物噸運價=發到基價+運行基價×運價里程”,這會導致具體的運費和運輸里程無關。而機車牽引費、線路使用費、車輛服務費會隨著運輸里程的不斷增加而提升,這會導致最終的付費金額也會越來越高。
1.4 運輸方式影響因素
最后從當前鐵路運輸體系的主要方式來看,為了進一步實現合理分工,付費項目中的大部分運輸方式,往往以集裝箱、貨物快運以及自備車回空運輸為主。其中20ft集裝箱的線路使用費調節系數為0.5,貨物快運、40ft集裝箱的為0.1,自備車回空運輸的為0.7。
在這些已有條件的基礎上,優先會選擇批量運輸,其次選擇集裝箱以及整車運輸。而承運企業建立在市場供求關系以及貨源結構等基礎上進行調整,選擇的運輸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價格。綜合表1中的數據來看,在不同的運輸方式下產生的金額也有所不同。
1.5 計費路線影響因素
計費路線中會受到線路的具體等級、特價線路以及電氣化區段這三個因素的影響,導致最終的盈余率出現變化。尤其是結合近些年的實際變化情況來看,隨著電氣化區段的不斷增加機車牽引費用對于最終的盈余的影響較為穩定,但是在當前的承運清算辦法中涉及到了運價高出部分清算給相應的線路所屬企業的相關規定,這就導致針對特價區段的運價水平來講,往往在國鐵運價水平之下,那么付費相應增加,盈余率也會下降。
2 貨運承運清算模式下的鐵路生產經營體系分析
2.1 全面增強貨運服務質量,落實供求關系平衡發展
結合近些年鐵路貨運體系的發展現狀來看,大多數往往將“裝、卸、排”當作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2],但是針對貨物運輸的實際運費收入以及付費情況卻缺乏重視,這導致最終的市場開發以及貨源組織與實際情況缺乏對應關系,相關信息的不完善也將影響最終的生產質量。
因此鐵路承運企業必須要落實好經營模式的創新,建立在企業盈虧的基礎上,定位平衡點,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這樣能夠為后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落實好激勵考核機制的建立,要積極的鼓勵,當前的不同貨運干部職工能夠綜合物流的實際情況制定優化辦法,進一步壓縮運到時限,同時提供運力,這樣能夠有效提升運輸保障。
同時也要積極的落實好低運價號、遠運距的號召,地方政府可以給予“公轉鐵”大宗貨物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不斷提高鐵路貨運服務供給質量。
2.2 進一步拓展貨運市場,增強營銷質量
當前貨運承運清算體系的落實,改變了原有的收入分配方式,同時也促使相關承運企業從“先運輸,后清賬”的模式轉化為“先計算后運輸”的方法。確保承運企業能夠建立在當前制度體系的基礎上,快速地進行觀念轉變,就必須要將市場以及整體的運輸環境作為導向,落實好具體承運清算辦法以及規章制度的創新,這樣才可以實現基層行為的引導。
首先針對大貨物發送量進行針對性控制,尤其是能源以及金屬等貨物,要實現針對性服務,進一步推動大宗貨物的“公轉鐵”運輸改革。其次針對當前新的運營模式下,將贏算率最高的貨物作為主要的開發項目,并且通過優質服務以及優惠的運價,進一步吸引高運價貨源。在此要結合具體的貨物運輸特點以及運輸條件,分析物流成本以及貨運產品的實際經濟效益,這樣能夠有效實現多方領域的協調。例如,按實重計費的過程中,如果單車裝載噸位越多,清算收入越高;按標重、按箱計費時,應按貨物實際重量填記運單以減少付費支出。
除此之外,要建立在宏觀的角度,綜合運輸效率以及具體的線路使用費調節系數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因素的整合分析,進一步提倡“宜箱則箱”的原則[3],進一步發展集裝箱運輸體系,也能夠有效地實現經濟效益的控制。
2.3 落實好清算指標的合理定位
綜合當前的實際經營發展情況來看,為了進一步實現盈余率的控制同時落實好各項因素的整合和協調,必須要打造明確的清算指標,并且綜合不同貨運情況以及相關條件進行合理分化,這樣才可以為后續的清算收入增加提供有效保障。
那么可以從具體的鐵路社會責任角度進行考慮,在當前的公轉鐵模式開展過程中,要進一步的統籌解決,承認企業自身低運價貨源的實際清算問題,這樣才可以為后續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的標準。
2.4 強化運輸組織的優化質量
鐵路運輸行業與當前的社會市場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進一步挖掘鐵路運輸的經濟潛力以及運輸能力,能夠為后續的市場調節奠定基礎,也是打造市場導向型運輸體系的關鍵。
首先針對大眾貨物以及高運價貨物來講,要落實好最基礎的配置保障,進一步提高盈利水平。其次要進一步增強貨車的靜載量,針對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重量進行計費的貨物,但是卻無法滿載,可以使用小噸位的車輛進行運輸。而針對需要按照重量進行計費的大宗貨物,尤其是以礦產資源以及能源為主的貨物,可以利用新型的大噸位車輛進行循環運輸,進一步降低付費,增加清算收入。
同時還需要從思想意識角度落實調整。樹立卸車創效的理念,加快車輛周轉,優化卸車組織,保持卸車穩步增長勢頭,增加到達服務費和線路使用費清算收入[4]。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鐵路運輸行業發展過程中,貨運承運清算模式的落實為具體的盈余率提供了一定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實現供給側的改革,強化鐵路運輸企業的實際主體地位,增加承運企業的經濟收益,要精準地落實全方位把控。分析不同貨運號、重量、運輸里程、方式、計費徑路對盈余結果的影響,歸納總結承運清算的政策導向,結合承運企業運輸經營形勢,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為拓展鐵路貨運市場,提高經營質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薛梅.鐵路貨運承運制清算改革解析及其對合資鐵路投資方收益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20(24):45-46.
[2] 陳亮,朱學武,唐天祥,莫文莉.基于鐵路貨運承運清算模式的競爭性一口價探討[J].鐵道貨運,2020,38(01):1-7+58.
[3] 彭懷濤,郭利田.承運制清算改革對鐵路貨運的影響探析[J].理論學習與探索,2020(01):58-61.
[4] 劉全忠.鐵路貨運承運清算模式下提高清算統計數據質量探討[J].現代商業,2020(25):83-84.
作者簡介:張靖國,(1987.6.11-),男,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共和鎮,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鐵路貨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