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嶺(商丘技師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化學中,物質的結構決定著物質的性質,化學結構圖形主要有:原子軌道、分子立體結構、晶體結構、金屬非金屬單質結構等,在制作化學課件以及電子模型時,經常要用到各種結構圖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腦繪圖已經應用到化學教學與研究中。電腦繪圖具有靈活性、精準性、自動性等特點,專業的圖形處理軟件除了可以方便地進行對各類對象(圖形構成要素)復制和再編輯以外,還可以依據參考線、坐標線、網格線來精準實現對對象的定位、縮放、旋轉、上色等操作,再加上各種濾鏡工具的使用,從而使化學結構圖更加準確、更加直觀、更加科學,也更加豐富多彩。Photoshop是一款性能強大的圖形圖像處理軟件,其所包含的選區、圖層、通道、路徑、濾鏡等工具,使其在繪制圖形圖像時更為方便。本文利用Photoshop繪制了有關化學結構圖,能適用于有關課件的需要。
凱庫勒模型也稱為球棒模型,用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各種原子,用短棒表示化學鍵,此處用黑球代表碳原子,淺色球代表氫原子。下面以甲烷分子為例,說明其制作過程,其他分子凱庫勒模型的制作方法類似。
(1)建立背景為透明的文件。
(2)碳原子制作:使用<Chrl>+<Alt>+<Shift>+N 命令建立一個圖層,命名為“碳原子”。利用橢圓選框工具,按<Shift>鍵繪制一半徑40 px的正圓;利用漸變工具,選擇徑向漸變,設置漸變顏色從白到黑,從選區中心向外拖動,繪制出一個碳原子,取消選區。
(3)氫原子制作:建立圖層,命名為“氫原子”,利用橢圓選框工具,繪制一個半徑20 px的正圓,使用“漸變工具—徑向漸變”,顏色從白到灰,從中心向外拖動,取消選區;利用畫筆工具,大小3 px沿氫原子邊繪制一深灰色小棒,與氫原子合并。
(4)復制三個氫原子小棒圖層,使用移到工具將它們移到到碳原子周圍。調整圖層先后順序,使用自由變換命令,調整各氫原子的分布,使小棒指向碳原子中心,甲烷正常鍵角為109°28′,但由于透視原因,前面三個小棒夾角約為120°,有兩個氫原子圖層在碳原子上方。
斯陶特模型也稱比例模型,按照各原子的大小和鍵長比例制作。下面以乙烯分子為例說明制作過程。乙烯分子是平面型,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在同一個平面上,鍵角分別為121.6°和116.7°,碳碳鍵長134 pm,碳氫鍵長110 pm,根據此數據,制作乙烯比例模型。
(1)建立一個背景透明,大小為200*200 px文件。
(2)碳原子繪制:建立圖層,命名為碳原子,使用橢圓選框工具,按<Shift>鍵繪制半徑60 px的正圓;選擇“漸變工具—徑向漸變”,設置漸變顏色從白到黑,從選區左上角向右下拖動,繪制出第一個碳原子。用矩形選框工具按<Delete>鍵刪除碳原子右側約1/4;使用<Chrl>+J命令,復制生成第二個碳原子,使用<Chrl>+T命令選“水平翻轉”,將其向右移動使兩個碳原子相切,合并這兩個碳原子圖層。
(3)氫原子制作:建立圖層,命名為氫原子。使用橢圓選框工具,按<Shift>鍵繪制一半徑40 px的正圓,按照制作碳原子的漸變方法,向左上向右下拉一徑向漸變。然后使用矩形選框工具框選氫原子1/3處,使用<Delete>鍵刪除;按下<Alt>,拖動鼠標移動并復制生成三個氫原子,使用<Chrl>+T變換命令,分別旋轉一定角度,然后將它們分別移動到碳原子的四角。
1S軌道是一個以原子核為中心的球體。其制作過程:
(1)使用<Chrl>+<Shift>+N 命令新建圖層,按下<Shift> 選擇橢圓選框工具繪一正圓,羽化值為2。
(2)利用漸變工具,選擇徑向漸變,設置漸變顏色從白到深灰,從選區中心向外拖動,繪制出球形。
(3)使用“濾鏡”菜單,選擇“雜色-添加雜色-高斯分布”勾選“單色”,數量20。
(4)如果繪制2S軌道,則在1S軌道中間使用橢圓工具先給一個圓形路徑,再設置畫筆間距110%,然后對橢圓路徑進行畫筆描邊,繪制一個虛線的圓,作為球節面。
2P軌道呈啞鈴形,有三個彼此相互垂直PX、PY、PZ軌道,其制作過程:
(1)建立圖層,先繪制一個1S軌道,其操作見上。
(2)使用<ctrl>+T收縮球體大小使之適合圖片,復制該圖層,選中圖層副本,使用<ctrl>+m命令調整該圖層曲線,使之變亮,這樣兩個小球一個較暗一個較亮。使用“移動”工具,使兩個球水平相切,形成啞鈴形,<ctrl>+E合并這兩個圖層形成P軌道形狀。
(3)復制兩次P軌道,此時共有三個P軌道,使用移動工具分別左右移動到合適位置,使用<ctrl>+T將其中兩個分別旋轉-90°、-45°。
(4)使用“直線”工具,勾選“箭頭—終點”繪制X、Y、Z 坐標軸,將坐標系復制二個,分別移到到對應的P軌道處,調整圖層順序,使P軌道圖層位于對應坐標軸圖層之上。
(1)先繪制P軌道:建立一個圖層,使用圓角矩形工具,設置半徑40 px,繪制一細長圓角矩形路徑,將路徑載入選區,使用“漸變工具”選線性漸變,顏色設置“黑-白-黑”, 按下<Shift>健拉線性漸變,取消選區;然后使用橢圓選框工具在此圖形中部繪制一橢圓選區,使用“濾鏡”-“扭曲”-“擠壓”命令,數量:100%,單擊“確定”,接著<ctrl>+F重復此濾鏡三次,制作出啞鈴型效果。使用“濾鏡”菜單-“雜色”-“添加雜色”,數量10。使用<ctrl>+J命令復制五個P軌道。
(2)建立圖層,選擇“多邊形工具”-“六邊形”,繪制一個六邊形路徑,設置畫筆大?。? px,對路徑進行“描邊”-“畫筆”,繪制出六邊形。
(3)使用移動工具,把上述六個P軌道分別移動到六邊形的節點上。
離子晶體中陽、陰離子在空間排列遵循一定規律,下面以CsCl型結構為例,介紹晶體結構的制作。
CsCl晶體的晶胞是正立方體,其中每個銫離子周圍有8個氯離子,每個氯離子周圍也同樣有8個銫離子。
(1)制作正方體:建立圖層,使用“多邊形”工具-“四邊形”繪制出正方形路徑,畫筆設置:大小4,間距180,使用此畫筆對正方形路徑描邊,制作出虛線正方形,復制五個,移動到合適位置后,使用變換命令,分別對各個正方形進行“縮放,斜切”操作,調整位置使之排成正方體結構。
(2)制作氯離子:建立圖層,利用制作S軌道的方法,制作出氯離子球體,其中漸變可以采用“白到藍(藍參考顏色值10,10,200)”漸變。復制七個氯離子藍球,分別移動到正四面體的8個角處,<ctrl>+G命令組合為氯離子組。
(3)制作銫離子:建立圖層,利用制作S軌道的方法,制作出銫離子球體,其中漸變顏色可以采用“白到紅(紅參考顏色值240,10,10)”,銫離子半徑小于氯離子。將銫離子放置在晶胞中央。
(4)直線繪制。將畫筆大小調整4,其他為默認設置,前景色為黑,按下<shift>鍵畫出1條直線,復制7條,調整這些直線的長短、角度和位置,使之將氯離子與銫離子連接起來。<ctrl>+G命令合成直線組。氯化絕晶胞結構與圖層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氯化絕晶胞結構與圖層示意圖
金屬晶體是等徑圓球緊密堆積,有三種基本構型:面心立方緊密堆積、六方緊密堆積和體心立方緊密堆積,下面以73737結構的六方緊密堆積為例制作金屬晶體。
(1)繪制金屬原子:建立圖層,利用制作S軌道的方法,制作出金屬原子,其中漸變可以采用“白到紅(紅參考顏色值200,10,10)”漸變。復制六個原子,移動球體,調整圖層順序,制作7個球體的原子圖層,使用<ctrl>+G命令組合,命名為“七原子組”。
(2)制作3個球體的原子層。將上一步制作的金屬原子小球復制三個,將此三球移動緊密排列成三角形,使用<ctrl>+G命令成組,命名為“三原子組”。
(3)復制“七原子組”兩次。
(4)復制“三原子組”兩次。
(5)調整圖層組順序,將按照73737順序排列。
(6)使用<ctrl>+T命令,將每個圖層組進行“透視”操作,遵循近大遠小的原則,調整球體大小。
總之,Photoshop是一款性能優越的圖像處理軟件,只要化學工作者多加探索,一定會給化學研究和教學帶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