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公司納稅籌劃是指企業納稅人在符合當前的稅收法律制度下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在規則范圍內合理運用會計、法律和財務等相關知識通過合法手段達到降低稅收成本的納稅籌劃行為。而納稅籌劃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遵守與稅收相關的稅收政策法規而導致的影響公司未來利益的涉稅行為。本文重點論述公司納稅籌劃風險的五種應對策略。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具體表現可以大致分為三類:首先確定企業需要納哪些稅:稅收政策遵從;其次核算相應的納稅金額:納稅金額的核算確定;最終企業相關稅務人員需要利用自身的職業技能在合法范圍內盡量減少企業的納稅額度,即納稅籌劃。稅務人員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納稅風險等級與企業自身狀況直接相關,它受企業外部的宏觀經濟的影響,也受企業內部組織構架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稅務人員利用自身職業技能對公司納稅籌劃風險進行應對時要充分考慮內外部環境對公司納稅籌劃風險的影響。
一、規避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風險
稅務人員在規避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風險時可以將風險管理理論與自身納稅籌劃特點進行結合,并在納稅籌劃時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與外部宏觀經濟水平這兩種情況,在符合我國稅收征管制度的基礎上對本企業涉及到的納稅籌劃風險進行合理規避,企業稅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將自身職業技能運用到納稅籌劃中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公司合理規避納稅籌劃風險,合理降低企業納稅額:一,關注企業其他應收款與營業收入的配比問題,企業其他應收款與營業收入的配比偏高可能引起稅務局的關注,在實務中這項數值過高極有可能是因為關聯方占用資金、老板年終個人分紅、高管年薪或其他無發票支出、企業灰色支出和企業涉及虛假出資、抽逃資本的導致的。所以稅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關注其他應收款與營業收入的配比問題,使其他應收款與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營業收入的比值大于1或符合行業平均值。二,關注企業其他應收款與總借款配比的問題,企業其他應收款與總借款配比偏高也會吸引稅務部門的注意,在實務中這項數值過高有可能是企業會計部門少計主營業務收入、少計其他業務收入、少計應稅收入造成的,因此企業稅務人員應定期對該數值進行核查,確保企業賬實相符合理規避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風險。三,關注企業內部增值稅銷售額與營業收入的配比異常問題,稅務人員在工作中需要定期將增值稅申報銷售收入會計報表營業收入做對比,查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判斷企業是否少計增值稅應稅收入。四,企業稅務會計在對本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需要額外注意企業之間借貸資金的利率水平,在實務中借貸利率水平與企業稅務風險切身相關。《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準予扣除:1)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修行債券的利息支出。2)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根據這部分相關規定企業稅務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企業向民間借貸機構的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達到利息支出是不能夠在稅前列支的。
二、降低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風險發生的可能
企業相關稅務工作人員在對本企業的納稅籌劃風險進行梳理時可以降低納稅籌劃風險具體是指降低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程度達到最小的風險應對策略。企業稅務人員在納稅籌劃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嚴格把控以期降低公司經營活動中納稅籌劃風險繁盛的可能及應對策略:一,從法人及公司賬戶的角度降低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風險發生的可能,企業日常劃轉資金有時會存在公司賬戶混用的風險、個人卡發工資的而風險和個人賬戶大額可以交易問題。尤其是公私賬戶混用將導致有限公司承擔無限責任的風險,而公私賬戶混用將導致稅務機關將其視為公司分紅,將這部分資金按2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納稅籌劃風險。且公私賬戶混用將導致相關數據無法準確核算使企業無法享受稅收優惠的風險。二,關注企業投資者因出資額不足而產生的借款利息稅收風險,國稅函(2009)312號中明確指出:反投資者在規定期限內未繳足其應繳資本額的,該企業對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相當于投資者實繳資本額與在規定期限內應繳資本額的差額應計付的利息,其不屬于企業的合理支出,應有企業投資者負擔,不得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因此稅務人員在核算企業借款利息時,如果將這部分借款利息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了就需要進行更正,以此達到降低公司的納稅籌劃風險。三,部分企業存在銷售毛利率上升但是企業增值稅的稅負下降的情況,這種異常現象也是當地稅務部門稽核的重點,該情況反映企業銷售毛利率增長的同時增值稅應繳稅負下降,企業稅務人員需要重點關注企業內是否存在多級進項稅額的情況。四,企業相關稅務人員對企業跨年勞務收入進行確認時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確認。原《收入》準則中明確提出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該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企業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勞務交易的完工進度確認收入與費用的仿佛,因此稅務人員在確認本企業員工的跨年勞務收入時必須按權責發生制確認員工勞務收入,以此降低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風險發生的可能。
三、將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風險進行分散
分散納稅籌劃風險是公司納稅籌劃風險的五種應對策略中的關鍵環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分散納稅籌劃風險具體是指將納稅籌劃風險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將一個大的納稅風險拆分成若干個小的且價值不高的獨立單位,從另一種角度降低公司的納稅籌劃風險,企業稅務會計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對分散企業經營活動種的納稅風險進行探索:一,企業在對提供勞務的完工進度進行去頂時可以對已完成工作進行測量、核算以提供勞務占勞務總量的比例或核算發成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等方法分別核算企業在合理范圍內可以申報的員工勞務收入總額。企業稅務人員選擇其中一種對企業有利的核算方式按照接受勞務方已收或應收的和合同協議價款確定勞務收入總額,根據納稅期末提供勞務收入總額乘以完工進度扣除以前納稅年度累計已確認提供勞務收入后的金額,確認為檔期勞務收入;同時,按照提供勞務估計總成本乘以完工進度扣除以前納稅期間累計已確認勞務成本后的金額,結轉為當期勞務成本。二,用工平臺模式的納稅籌劃風險及風險分散手段。現階段有部門企業在實際招聘過程中借助平臺模式進行人員招聘,靈活用工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很好地構建了個人與企業之間的彈性用工關系,企業大量地臨時性用工需求和個人的空余 事件通過網絡渠道進行快速匹配,為企業和個人都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供需關系。相比傳統用工模式而言,靈活用工模式整備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所接納,典型的行業有網約車、電子商務和網絡游戲解說和網紅直播等。這種彈性用工模式可以分局企業的用工需求做到因需而變,均衡人力的供需關系,有效降低用人單位的風險和成本(社保、人事糾紛等),如靈活用工人員工作內受傷應作為人身傷害賠償而不適用工傷,可以通過商業保險將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納稅風險進行分散。
四、保留企業部分納稅籌劃風險,避免過多管理納稅籌劃風險
公司納稅籌劃的相關人員在對本公司的納稅籌劃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后可以發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定存在一定的納稅籌劃風險,而避免過多地干預納稅籌劃風險反而會取得更好的風險管控效果。保留企業部分納稅籌劃風險并不是不對企業的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控,而是在合理范圍內保留部分風險較小且對企業危害不大的納稅籌劃風險。現行的稅收管理規定中明確提出企業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是可以稅前扣除的,而企業稅務人員在確認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時需要完善相應的業務證據鏈條。以會議費的扣除問題為例,企業關于扣除會議費時需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可以在計征企業所得稅時準予扣除:1)會議名稱、時間、地點、目的及參加會議人員花名冊;2)會議材料(會議議程、討論專件、相關領導講話內容紀要);3)會議召開場所出具的服務業專用發票。如果企業無法提供以上資料,其發生的會議費就不可以稅前扣除。而部分企業為將這部分費用進行扣除,可能會偽造、編造相應的證據鏈條,企業稅務人員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控時要將這部分文件清除出去,避免過度管控納稅籌劃進而增加納稅籌劃的風險。
五、利用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為企業獲取相應的納稅籌劃收益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中的風險兩字并不全然指向影響企業發展的一面,對于現階段的企業而言風險的表述較為中性,注重強調的稅收不確定性,即可能向好,也可能變壞,它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是純粹的風險:只有帶來損失這一種可能性。也有可能是機會風險:為企業帶來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稅務人員在利用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為企業獲取相應的納稅籌劃收益時要將納稅籌劃風險作為一個相對的概念,并為其確定一個參照物,也就是企業目標。因此企業稅務部門內如果相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性管理,必須首先確定企業后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入企業通過合并、重組或分立等手段為本企業獲取相應的納稅籌劃收益。
六、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符合現階段運行的稅收法律政策下對本企業的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統籌規劃對于企業后續經營的平穩運行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稅收籌劃對于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納稅籌劃風險,如果不對這些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控將會為企業在沒未來發展過程中埋下安全隱患,為企業后續帶來更大的經營損失。
(作者單位:迪爾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