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舒佩
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企業、政府都愈加關注大數據中蘊藏的價值。當前整理挖掘大數據信息,并將其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去,將會極大地提升企業競爭力。因此,通過對京東集團運用大數據進行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驗證大數據管理的有效性,并依此改進當今大數據管理的不足,為企業運用大數據進行供應鏈成本控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供應鏈成本控制;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2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5-0121-03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90年代起,電子商務經過電子商務技術、電子商務服務以及電子商務經濟三個階段,完成技術到實踐再到產業鏈的跨越式發展。近五年來我國電商企業蓬勃發展。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收入3 667億元,增速為13.1%,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拼多多等主流電子商務平臺的盈利模式趨于成熟,競爭日趨白熱化。當前我國電子商務已進入一個較為成熟階段。在當前階段,電商要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單單依靠價格競爭戰略已不足以滿足發展需求。企業要實現產品服務差異化,實現需求和供給的精準對接,傳統市場分析成本方法不足以達到智能化、精細化的管控要求。因此,眾多企業將大數據分析技術引入供應鏈成本核算體系,以達到控制成本目標。
(二)研究意義
本文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運用為背景,通過分析京東運用大數據進行供應鏈成本控制的效果,驗證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性,發現當今大數據運用存在的問題,為后續電商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成本控制提供了借鑒。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評述
Chris Dubelar(2010)通過對供應鏈流程的研究發現作業成本法的重要性[1]。Pather(2016)研究確定供應鏈成本管理體系[2]。程平(2015)構建大數據分析中心、庫存管理等模塊的大數據平臺,詳細論述了成本管理方式[3]。張萬華(2016)研究發現,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充分挖掘、分析處理財務所需信息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4]。劉義進、黃曉紅(2016)認為,電商企業對大數據的敏感性更高,提出了大數據時代電商企業成本管理新思路[5]。杜小勇、盧衛、張峰(2018)預測了大數據未來在企業應用的優點[6]。譚函梅(2018)認為,大數據和云平臺可以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簡化流程[7]。
由綜合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國內外供應鏈成本控制研究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將供應鏈思想與大數據結合分析還未成為眾多專家學者關注的領域。
三、京東價值鏈成本控制分析
(一)京東簡介
京東是我國電子商務龍頭企業,以服務、創新和消費者價值最大化為發展目標。在線銷售數碼產品、服飾、化妝品等13大類商品。2014 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成功上市,2018年進入中國零售百強第2位。
2018年,京東全年交易總額1.7億萬人民幣,同比增長30%;全年利潤35億元人民幣,經營利潤達到1.6%,創歷史新高。京東集團由營銷部門、運營部門、信息部門、戰略部門、財務部門組成,組織結構較為扁平化。
(二)京東成本構成
京東是電子銷售企業,其運營費用按照價值鏈環節主要分為采購成本、庫存管理成本、銷售成本和配送成本。采購成本主要包括商品采購價格和商品入庫時的費用。庫存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入庫成本和庫存管理人員工資。配送成本主要是物流費用。銷售費用主要包括線上線下廣告費用。
(三)京東大數據成本控制模式的構建
大數據成本控制體系的目標是將成本降到最低,消除供應鏈中的無效成本。在構建大數據成本控制體系時,京東以企業戰略目標為依據,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包括成本控制委員會、成本責任中心和執行層面控制主體的成本控制體系,注重最核心成本的控制,對各項成本進行統籌規劃,建立員工績效評價系統,將責任落實到人。
(四)京東降低成本的措施
由上文可知,京東運用大數據建立成本控制體系,對供應鏈成本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下面著重介紹事中控制措施。
1.采購成本控制
京東利用大數據實現與供應商、生產商及上游原料商信息共享,降低采購環節成本。采購環節主要費用為訂貨成本、信息成本和商品成本。當大量消費者購買同一款產品時,京東可以利用其大數據優勢收集并存儲消費者偏好、評價,然后再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消費者偏好進行預測,對產品的材質、性能進行分析匯總,并將信息傳導給上游供應商、生產商,以便提升產品質量和功能,提升消費者用戶體驗,降低供應商生產成本和研發成本,最終降低商品成本。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還可以建立供應商數據庫,存儲供應商合作項目信息和供貨紀錄,整合供應商產品種類、價目、質量等信息。利用該技術,京東可以快速準確篩選優質供應商,降低交易成本。
2.存貨管理成本控制
京東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存貨實時管理系統。存貨庫存環節成本包括持有成本、缺貨成本和人工成本。京東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自動補貨。京東根據商品歷史銷售量、供貨商配送速度和質量等因素,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各種商品的庫存臨界值和補貨量,在商品庫存達到警戒線時,選擇滿足訂單需求的供貨商自助下單,快速及時進行補貨,降低存貨缺貨成本。同時也減少了對企業資金的占用,減少了不必要的持有成本,也極大地提高了存貨的存貨周轉率,進而提高了京東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3.預估需求實現精準營銷
京東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消費者搜索關鍵詞,預測消費者消費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降低銷售成本。銷售成本一般包括廣告費和人工調研費用。消費者挑選商品時會瀏覽商品詳情頁面,對比同類產品。京東大數據平臺通過分析消費者瀏覽數據和最后購買產品,深入挖掘并預測消費者興趣愛好和購物偏好以及潛在需求,為顧客構建行為模型,及時為用戶提供符合要求的同類產品,降低廣告費用。京東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用戶瀏覽記錄,對用戶進行族群劃分,將相似行為特征用戶劃分為同一群體,通過族群劃分,給顧客推薦同一族群人喜歡的東西,降低了人工調研成本費用。
4.物流成本控制
京東利用大數據優化物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包括運送途中消耗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京東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以北京市、廣州市、西安市等六大城市為中心的物流配送網絡。在物流配送中,京東運用大數據技術鎖定離消費者最近的物流人員和倉庫,以各物流人員的任務為依據,解決多倉庫之間的調配,實現合理有效的布局;利用算法計算選出物流派送人員,同時為物流人員選擇最優配送路徑,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客戶的滿意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車輛運輸成本。
(五)大數據應用效果分析
1.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京東運用大數據技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根據京東報表所示,京東自上市以來凈收入總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凈收入增長率分別為58%、44%、40.30%和27.5%,在凈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經營利潤率也實現穩步增長,由2015年的0.1%上漲到2018年的1.6%,可以看出京東盈利能力持續增長。在宏觀經濟放緩、一二線城市用戶增長紅利基本到頭的大背景下,再加上行業內競爭加劇,京東經營利潤率仍可實現穩步增長,可以看出,大數據技術在供應鏈成本分析和管理上的效果,確實達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效果。
2.提高對供應商議價能力
當前京東擁有550個倉庫,總面積達到超過1 200萬平方米,與多個數碼產品品牌、服裝品牌供應商建立穩定合作關系,保證足夠的庫存商品數量和種類,提高對供應商議價能力。首先,京東在大數據幫助下建立供應商管理系統,雖然未能在干線物流能力超越順豐,但預先在前置倉庫儲存大量貨物,可以在第一時間把貨物送達下單用戶,提升用戶體驗。其次,京東當前倉庫存貨多為賒購,京東通過囤貨的方式產生較大的應付賬款,同時利用此部分現金流維持自身運轉進一步擴大商業平臺。
3.活躍用戶數量停止下滑
電商領域快速發展,阿里巴巴、拼多多、蘇寧易購等是京東的強勁競爭對手。當前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市場經過精耕細作,目前用戶紅利基本到頭。京東在經歷活躍用戶數量緩步下降之后停止活躍用戶下滑趨勢,這說明京東對消費者歷史購物數據的分析和建模正在趨向完善,京東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挖掘更廣泛用戶需求信息,向消費者推送滿足消費痛點的產品,并向供應商傳導消費者需求,從而完善產品功能,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
四、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成本控制改進建議
(一)建立業財合一大數據管理平臺
近年來,京東雖然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經營利潤率保持穩定增長,但是營業收入增長率卻在下降,而京東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高增長速度。京東應當建立業財合一的大數據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供應鏈各環節成本動因,進行成本統籌規劃,消除無效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京東還應尋求新的業務模式,提高毛利潤較高的業務的收入。京東必須利用大數據平臺記錄業務信息,深入挖掘財務信息,調整企業經營戰略。
(二)加強與供應商合作關系
當前京東倉庫數量已經接近了飽和。貨倉增多雖然可以增加對供應商議價能力,但是也會增加貨物管理成本和倉庫建設成本。利用大數據合理規劃倉庫數量是增強對于供應商議價能力的重要措施。其次,京東存在大量供應商的應付賬款。與供應商保持良好關系的另一措施就是保持金融合作,將應付賬款轉化為供應商貸款,保證供應商資金鏈營運能力。再者,供應商和京東由簡單合作關系變為戰略合作伙伴,打破傳統契約關系也是改進與供應商關系的必要方法。
(三)注重客戶關系維護,開發新市場
京東活躍用戶近年來持續下降。雖然京東、淘寶都有此趨勢,但是拼多多卻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因此,京東電商平臺可以創建基于流量和用戶參與的社交營銷方式,利用線上線下社交激發用戶需求,吸引更多用戶購買。京東當前關注用戶為一二線城市用戶,而目前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消費者可支配收入提高,京東可以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吸引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此外,京東利用大數據分析匹配消費者和貨物尚未實現一對多,僅為一對一,當前京東可以挖掘具有相同需求的用戶一并推送給商家,降低營銷成本。
五、結論
當前電商企業競爭趨于白熱化,成本管理成為獲得收益的關鍵,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是當前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突破口。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應用于供應鏈成本管理有重要意義。
筆者發現,電商行業供應鏈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有:(1)與供應商只是簡單合作關系,采購成本、缺貨成本較高。(2)庫存環節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滯后,庫存成本較高。(3)銷售環節不能根據客戶需求準確推出產品,用戶畫像描繪不夠準確。(4)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智能化水平低。當前電商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以戰略為導向的成本控制應用模式,控制核心成本。
當前企業再利用大數據進行供應鏈成本管理有一定成效,但是還應改進大數據應用管理模式,達到綜合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提高大數據利用水平。要與供應商保持良好關系,增強和供應商議價能力,更加準確地分析推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保證活躍用戶數量,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和客戶價值,并實現一對多推送,降低單一產品營銷費用,進一步完善供應鏈成本管理體系。
本文存在不足:(1)對大數據分析技術知識專業性不夠,僅分析京東如何利用大數據降低成本,沒有就京東分析系統和模型進行進一步說明。(2)優化建議僅從問題出發,未將企業涉及的更多戰略考慮在內。
參考文獻:
[1]? ?ChrisDubelaar, AmrikSohal, VedranaSavic. Benefits,impediments and critical successfactors in B2C E-business adoption[J].
technovation,2010,(25):1251-1262.
[2]? ?PatherMartin,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call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6,114(2):280-294.
[3]? ?程平,徐云云.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企業庫存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 2015,(6):134-136.
[4]? ?張萬華.大數據視角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探討[J].財會學習,2016,(10):33-35.
[5]? ?劉義進,黃曉紅.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企業的預算管理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6,(3):25-29.
[6]? ?杜小勇,盧衛,張峰.大數據管理系統的歷史、現狀與未來[J].軟件學報,2019,(1):15.
[7]? ?譚函梅.大數據+云會計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8,(29):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