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的兒童博物館既是園所教育設施,也是園所的課程資源。兒童博物館是一個以幼兒為中心,為幼兒欣賞、探究和體驗自然、社會、文化及科技而呈現物品及提供自主操作機會的重要場所。同時,兒童博物館作為我園重要的課程資源,建園至今,我園致力于探索幼兒園博物館課程的建構,同時將博物課程作為園本特色活動開展探索研究。如何利用幼兒園現有設施、環境與資源;如何站在“兒童立場”建構幼兒園中的博物館;如何有效實現對園本特色課程的深化與拓展,以及對博物特色課程的創新和突破,圍繞博物特色課程建設的實際問題,我園開展一系列實踐研究,文章將淺談實踐研究的開展及效果。
關鍵詞:園本特色;博物;課程
一、 開展理論學習,培養博物意識
在大力提倡并探索課程游戲化的今天,要建設博物園本特色課程,培養幼兒和教師的博物意識是打好基礎的關鍵。為了拓展教師的博物意識,對博物課程的認知,我園每月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及時總結學習經驗,并且鼓勵教師共同收集博物課程資源,形成博物課程“資源庫”。培養幼兒博物意識的前提,是要站在“兒童立場”來思考,幼兒的課程需求。為了培養幼兒廣泛關注、深入觀察、靜心欣賞、積極探究的博物意識,我園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各班級在一日活動中記錄幼兒的認知需求,通過家園合作、師幼收集、展示、拓展等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共同參與,和孩子一起創建了自己的“班級博物館”。
二、 深入挖掘資源,呈現博物環境
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與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相輔相成。對于我園的博物特色課程而言,為幼兒創設有效的環境尤為重要,將博物意識、理念滲透在環創中也是我園的研究重點。有效的博物環境能充分調動幼兒觀察、探究和表達的積極性,讓幼兒廣泛感知客觀世界,感知人類文化,樹立幼兒的博物意識。博物環境的創設中我園始終堅持要符合“兒童性、發展性、研究性”的三個特點,牢牢抓住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根據園所建筑空間統籌規劃,創新地、深入地挖掘資源,創設特色環境。同時,我園積極鼓勵家園合作,以課程資源為依托為幼兒提供自主創造、操作、收集博物主題資源的機會,參與博物環境創設,以達到幼兒與環境能交互作用,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
針對博物環境的創設,我園開展分組、抱團等不同形式的研討、實踐。我園充分利用自己“園所大,專用室多”的優勢,結合本土資源,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創設了昆山文化體驗館、昆蟲館、海洋館、角色體驗館、民族服飾館、科技館等十二個不同特色的園所博物館。各個博物館根據博物館的主題呈現出各自特色環境。以昆山文化博物館為例,館內用了含昆山特色的元素來布置裝飾環境,如在館內的一角開辟一個昆曲舞臺及背景,墻面、隔斷等裝飾并蒂蓮、瓊花等昆山特色元素,操作區域一側展示柜中陳列一些昆山地方特色美食,如:萬三蹄、青團、襪底酥等等,充分利用墻面、地面,巧妙的設計隔斷,區域劃分明確,幼兒走進館內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昆山氣息,在這樣充滿了昆山特色的氛圍里了解昆山文化。園內各個兒童博物館的環境創設主題鮮明、富有童趣,雖然各個園所博物館的面積不大,但是力求每個博物館都做到“小而精”。
除了專設十二個園所博物館,因地制宜,結合我園規模大,走廊過道多的特點,充分利用園所建筑之間的走廊空間,設定博物主題,創設博物環境。例如本年度我園走廊的環境主題有:博愛·家園、博創·科技、博覽·群書、博享·美食……不同的主題,創設不同的博物環境,這些環境均有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
為進一步深入挖掘園本特色課程,呈現園本特色課程環境,結合博物課程,園內各個班級在班級內劃分出一個區角,鼓勵各班級創設班級微型博物館。班級博物館內陳列了所有班級博物主題當中的內容,以“昆蟲博物館”為例:在館內有昆蟲標本,昆蟲圖卡,墻面上展示了各類昆蟲的圖片與信息,陳列柜中展示了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作品,還有各種半成品操作材料,均與昆蟲博物館課程相關,柜子側面還有幼兒在前期共同收集的信息、調查表,還有一小塊空間,里面有飼養瓢蟲、螞蟻、蠶寶寶等昆蟲,幼兒在區域、角色等游戲活動時,也能開展博物館課程。
三、 依托五大領域,建構園本課程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內容,合理、有效的課程設置是幼兒教育高質量的重要保證。幼兒園合理開發與建構適合園本特色的園本課程,才能體現本園教育的特色與優勢,好的特色課程更影響到幼兒園幼兒教育的質量。
近年來,課程游戲化的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在幼兒教育的課程中?!?-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蓖瑫r,《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币虼耍覉@以《綱要》與《指南》為引領,結合五大領域來建構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以保證我園博物特色課程的廣泛性、綜合性,使幼兒各方面都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在幼兒園的各個班級當中,我們定期開展博物主題課程,各班級教師從班級幼兒的興趣點出發,挖掘適合班級幼兒的博物主題,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發展目標建構班級博物館以及班級博物館課程,課程設置中,從五大領域出發,全面設置特色課程。以恐龍博物館為例:課程起源是一個叫俊俊的幼兒帶來了一本與恐龍有關的繪本,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它迅速成了班級內的“暢銷書”,幼兒對它充滿了興趣,看了又看,還不時地討論他們的想法。恐龍作為一種神秘而又奇特的動物,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關注到幼兒的興趣與求知欲,與幼兒共同收集、挖掘信息資源,于是關于恐龍的班級博物主題課程逐漸成型。為了滿足幼兒對恐龍世界的探索欲望,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師幼合作“組建”了“恐龍探險隊”,以此為線索構建并開展博物主題課程。“你在什么地方見過恐龍?”“我知道的恐龍有……”,幼兒把自己的疑問都記錄在調查表上,教師結合五大領域發展目標與幼兒提出的問題,創設博物主題活動,如:語言領域活動:《我想要一只大恐龍》《城里來的恐龍》;社會領域:《大家都怕我》;健康領域《恐龍運動會》;科學領域:《不一樣的石頭》;藝術領域:《恐龍寶寶》《泥恐龍》等等,在班級博物特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恐龍世界”,發現問題,尋求答案,其樂無窮。
當然,要構建高質量的博物特色課程,不僅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挖掘主題資源,提高教師構建博物主題課程的能力,這項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每次博物主題課程開展前,教師都要共同參與課程審議,班級與班級之間互相研討,發現博物主題方案中的問題,完善博物主題的計劃。另外,我園會定期組織老師學習博物課程理論知識,開展“博物館課程構建”“兒童博物館課程案例”“博物課程交流分享”等活動,組織老師共同學習研討,互相分享總結經驗,從而共同提高業務水平。
在園內的特色博物館課程中,不像班級博物課程那樣集中,而是要幼兒沉浸其中,慢慢觀察、自主探索、逐漸積累、拓展經驗的過程。在這樣的特色博物館環境中,內容較班級博物館更為廣泛,空間設置、材料分布也更加分散,因此,教師很難以教學活動的形式來開展博物課程。緊扣“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我園兒童博物館結合《指南》中五大領域的幼兒發展目標,以及博物館的主題內容,構建了分區域的博物主題課程,投放博物主題課程操作材料,引導幼兒以區域游戲的形式開展園本特色博物課程。以海洋館為例:在海洋館中,根據館內設施的擺放和空間分布,我們創設了:觀賞區、閱讀區、益智區、藝術創想區、多媒體區等,從不同領域,不同的角度來拓展幼兒對海洋的認知。園所兒童博物館課程的構建中,開展了抱團式的園本教研活動,針對教師的個人愛好、特長,分了幾個“博物館創設小組”,各開展分組研討、開展活動,形成園本博物特色課程方案,進一步豐富了我園的博物館課程的可操作性與可持續性。
四、 注重觀察引導,形成指導策略
蒙臺梭利曾指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在園本博物館課程活動中,提倡“兒童立場”,鼓勵幼兒自主探索,但是幼兒“自主”不代表教師“放手”。教師要了解課程是否有效,幼兒認真能力是否得到發展,就必須要學會觀察。通過觀察,教師可以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做出分析,可以發現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制定調整策略,從而進一步優化博物課程,促進幼兒發展。我園要求教師通過觀察,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的各類行為進行感知和記錄,并進行反思,適時引導幼兒、調整策略。教師的引導則是指教師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引導幼兒帶著對事物、自然現象的求知欲主動進行探究,萌發幼兒博物意識,以達到博物課程中的預定目標,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
我園博物特色課程的開展,在培養、萌發博物意識的初期,更加需要教師的觀察與指導,以園內的昆山文化博物館為例,昆山文化博物館的主題突出,作為地方特色的博物館,本土資源十分豐富且貼近幼兒生活。雖然兒童博物館是一個定義為“為兒童感知、欣賞和探究自然、社會、文化及科技而呈現物品及提供操作機遇的場所”,但是豐富的資源和博古通今的各類信息會讓幼兒目不暇接,一下子無所適從。這個時候,教師的觀察指導尤為重要,幼兒在館內探索、操作時很多小朋友對昆曲特別感興趣。但是,戲曲的唱腔、動作,角色的服裝等,對幼兒來說都比較晦澀難懂,往往因為聽不懂、學不會而漸漸失去興趣,這樣的課程是無效的。教師觀察到幼兒在館內活動的情況,就要適時調整策略,幫助幼兒梳理知識,將語言組成幼兒能懂的形式轉述或者表達,必要時,可以簡化一些動作,并指導幼兒學一學,做一做,讓幼兒在館內體驗到收獲經驗的快樂,并萌發進一步探索的欲望。當然,教師的指導要建立在教師已有的經驗、認知的基礎上,所以我園定期組織教師共同研究、學習,掌握與我園博物館課程相關的這些知識與基本技巧,從而適時、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指導。
我園大多數的教師為新教師,缺乏工作經驗,在開展園本特色課程的初期,對幼兒的觀察指導往往缺乏主動意識和分析策略。為此我們特地開展了“小組學習”“讀書沙龍”“有質量的觀察”等研討、園本培訓活動,通過活動提高教師的觀察水平,引導教師開展有目的、有質量的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及時思考分析,調整策略。
總而言之,建構適合本園的園本博物課程是我園在園本特色課程發展上的必經之路,隨著園本博物特色課程研究的不斷推進,我們將不斷反思,理清思路,明晰方向,引領幼兒園在探索博物課程的建構實施中提升教學品質。
作者簡介:鄧新竹,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兵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