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山西省桃產業迅速發展,種植規模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桃極易發生裂核,管理不當裂核現象更加嚴重,極大地影響了桃的商品價值,成為當前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筆者分析了桃裂核發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關鍵詞:桃;裂核;特征;防治方法
山西省是桃的原產地之一,2018年全省桃栽植面積4.0萬公頃左右,產量60余萬噸。主要栽植區在忻州市以南,以運城、臨汾、晉中和太原地區為主。4個主要栽培地區面積占到全省面積的90%以上,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97%以上。
山西省栽培種植桃和油桃品種繁多,以鮮食、早熟品種為主,成熟期集中在6—8月,以當地銷售或近距離銷售為主。品種有霞光、早金、早紅珠、丹墨、北農二號、慶豐、早大久保、曙光、艷光、早露蟠桃等。中熟桃品種主要是露地栽植,有一定的發展面積,品種以大久保、紅不軟、岡山500號、早黃金、金星等為主。晚熟桃發展相對較少,以金秋、阿爾巴特、晚黃金等加工品種為主。在栽培過程中,桃果實極易發生裂核。裂核導致果實原有的品質下降或失去,極大影響了桃的商品價值,給果樹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也給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
1桃裂核現象
桃果實由外果皮、中果皮(果肉)、內果皮(核)及種仁組成。在生產中所見到的裂核,就是內果皮生長發育過程中,發生開裂的現象。裂核是果實發育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生理障礙,是指由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或人為因素等種種原因引起的果核開裂現象。
桃是常見的發生裂核的果實。中、晚熟桃品種,如大久保、京玉、未央2號、加納巖及八月脆等品種,以及設施栽培的許多桃品種中,經常發生裂核,部分品種的裂核率甚至高達50%或者更高[2,3]。
胚發育停止,甚至死亡的現象有兩種情況。裂核是發生這種現象常見的一種原因。如果發生裂核現象,便會出現常見的落果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樹體死亡。裂核現象發生時,通過樹體向果實輸送營養的通道被切斷,一旦維管束不能正常向果實輸送營養,胚的生長發育就會停止,進而死亡。多數學者認為,在胚發育階段,營養成分供應不足,也是造成胚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硬核期裂核是產生落果的前提,開始于盛花后40天左右。
裂核主要是對樹體進行環剝處理,以及過度疏果、大水漫灌或猛遇降雨,導致果實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超常發育,進而造成裂核率增加。反之,對樹體進行斷根、土壤干旱及瘠薄地、適當控制水分及養分,出現裂核的現象則較少。由此說明,裂核是果實產生生理落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研究裂核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4]。
2裂核的特征
研究發現,發生裂核的桃果實果型大部分偏大,質量也比一般不裂核的果實重,裂核的果實一般會比不裂核的果實提前成熟。而且,在果實的果柄處會出現或大或小的裂口,甚至霉菌病斑也會發生。更為嚴重的情況下,果實從裂口處開始干癟,直至整個果實干枯。裂核果實外果皮底色為病狀黃綠色,且色澤較正常果實暗淡[5]。
2.1裂核果實的特征
研究發現,裂核果實大部分生長在樹體較高的位置或者頂端。這個位置處于有利地位,能夠優先吸收養分和水分,加速果實的生長發育,極易產生裂核。同時,發生裂核的果實在樹體著生較單一,一般同一位置只著生一個或者兩個果實,果實營養充分,容易造成養分過剩而使果實發生裂核(圖1)。
其次,裂核果實一般在果柄處發生開裂。研究表明,果實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是通過果柄從樹體吸收的,所以,果柄處組織發達,吸收能力強,先產生裂核[5](圖2)。
同時,發生裂核的果實一般會出現裂果現象。這是因為,當果核開裂時,內部會產生巨大的張力,將果肉撐開,造成裂果(圖3)。
2.2裂核果實的果核特征
研究表明,發生裂核的果實,內部果核通常開裂,形成不規則的兩部分甚至更多(圖4)。同時,在開裂的果核部位經常會形成面積不等的愈傷組織(圖5)。
3影響裂核的因素
3.1品種與裂核的關系
史雙院等通過研究早熟桃品種時發現,春蕾果實生長發育加快階段出現時,如果果核的木質化程度不完全,極易發生裂核。研究發現,雖然裂核的果實大部分也能成熟,但商品性極差。同時,如果一些果肉比較厚實的果實生長發育比較迅速,缺氧現象便會在果肉的果核附近與果核表面的某些接觸面發生代謝異常,使果肉細胞與果核細胞發生中毒現象,導致果實發生裂核。
3.2水分與裂核的關系
研究發現,果實發生裂核現象,降雨過多以及生產中過度灌溉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同時,某些大果型品種的特大果實,當果實處于生長發育迅速時期時,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供應,使果實生長速度加快,對正在發育中的果核形成一定的壓力,極可能導致裂核現象的發生。研究表明,為減少裂核現象的發生,在實際生產中,可以在硬核期前,控制灌溉的次數與灌溉量,使果實發生裂核的現象減少[6]。
3.3氮素與裂核的關系
李靖等研究顯示,外源鈣對果實品質及果實裂核影響較大。在果實生長期,噴施一定濃度的鈣溶液,可有效提高果實的品質,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增加果實的含糖量。研究發現,果實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鈣作為果實生長的關鍵元素,直接參與果實的生長發育。同時,鈣又是調節果實生長發育的關鍵因子,為果實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傳導信息。所以,研究其在果實生長發育中的作用,對提高果實的鮮食品質和營養保健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3.4激素與裂核的關系
李陽等通過多年研究的結果顯示,桃不同發育時期果實中的激素含量呈現動態變化。果實中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的含量,是影響果實生長發育的重要激素類物質。同時,它們也和果實的裂核現象存在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在裂核果實中,這兩類激素的含量明顯比不裂核果實中含量高。而脫落酸則對果實發生裂核影響作用不明顯。馬煥普等通過研究發現,脫落酸等激素在植物中的含量及分布,與果實品質等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果實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裂核現象,一定程度上與植物體內激素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7]。
3.5負載量與裂核的關系
研究發現,果樹的營養生長與果實的生長發育是存在一致性的。研究指出,當果樹的營養生長旺盛時,果實的生長發育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果實質量也會得到促進。但是,一旦果樹的營養生長不足時,果實的生長發育也會得到抑制。研究指出,當樹體的果實數量超過正常數量時,果樹由于過度供應果實的生長,自身的生長得不到滿足,使果實的生長發育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供應,果實的生長發育便會受到抑制。但是,一旦樹體的果實數量不足時,果樹便會旺盛生長,果實便會充分吸收營養,生長發育也會加快,出現超常發育的現象,如果果實生長較快,果實的大小超過品種應有的大小時,很容易出現裂核現象[6]。
4裂核的防治措施
研究表明,只有受到品種、栽培管理及氣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才會出現果核開裂。所以,減少裂核的發生,必須采用綜合管理手段,積極培育抗裂品種,最大程度避免氣候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4.1加強栽培管理
研究發現,嚴格控制留果量,平衡果樹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根據實際生長情況合理澆水施肥,才能最大程度在管理上控制裂核的發生。同時,充足的氮素是桃樹生長的關鍵。但是,應控制營養生長與果實生長的平衡。如果樹體過旺,一方面過量吸收營養,阻礙果實的生長;另一方面,旺盛的樹體會促進果實對水分和營養的吸收,促進果實維管束超常發育,加劇裂核的發生。
4.2選擇抗裂品種
研究發現,在建園要求與經濟成本允許的情況下,應選擇抗裂品種進行栽植[2,4]。
5結束語
研究發現,桃裂核的相關因子極其復雜,裂核機理是不同品種果實本身的組織結構特性受不同地域的氣象、地理因子的影響及各種不良外界環境因子的脅迫所致。桃品種中凡果面裂紋明顯、果皮變薄快、果肉細胞增長速率高的品種裂核重,相反則裂核輕。其次,桃在土壤孔隙度大、容重小、水分適宜、坡地的地塊栽植裂核輕或不裂核,相反裂核重。同時,通過調查發現,桃裂核始期與硬核初期相吻合,裂核終期與降雨量、土壤條件、管理水平等有關。裂核部位多在樹冠中上部外圍陽面,果實縫合線處,特別是遇到干旱、高溫,果實生理缺水造成日燒,產生裂核。另外管理水平與裂核關系密切,凡病蟲危害嚴重、修剪過重,裂核也重;凡管理水平高,修剪適當,無病蟲危害,則裂核輕。最后,桃對水分較敏感,凡雨量多、空氣濕度大,而且久旱驟雨或雨量不均勻的年份和土壤水分含量高的地塊,裂核重;相反,雨量適中而均勻,氣候干燥,土壤水分適宜,則裂核輕。若在硬核初期和果實膨大初期遇連陰雨,果實突發性猛長,裂核較重[2,3,4,7]。
參考文獻
[1]陳雙建.山西省桃的栽培現狀及發展建議[J].落葉果樹,2012,44(5):24-26.
[2]韓子俊.桃果實裂核原因的探討[D].北京:北京農學院,2015.
[3] Han Zijun,You Zijing,Guan Wei,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ch pit-splitting and specific vascular bundle development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15,15(3):302-312.
[4]韓子俊.桃果實裂核研究進展及防治措施[J].花卉,2020(16):288-289.
[5]潘葉,馬煥普,劉志民.桃果實縫合線軟化與維管束發育及其形態結構的關系[J].果樹學報,2009,26(1):32-36.
[6]葛水蓮,王有年,楊愛珍.裂核對桃果實品質的影響及防止措施[J].北方園藝,2007(8):20-21.
[7]葛水蓮,王有年,孟海玲等.桃果實發育解剖學與果核開裂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6,21(4):1-4.
(作者聯系電話:1383507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