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芳
摘 要:小學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學涉及漢字拼音、漢字書寫、詞匯積累以及造詞造句,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學習,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水平,從而將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先閱讀積累再寫作練習。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相融合的作用,從兩個方面來闡述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契合點
隨著現代教學的不斷創新,小學的教學方式也隨之改變,尤其是語文學科,為了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師嘗試了很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將閱讀和寫作相互交替融合。想要寫出一篇出彩的文章,擁有豐富的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文教學不能只讓學生拼命寫,要讓他們學會閱讀,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他們愛上寫作,愛上閱讀,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如何找到閱讀和寫作的平衡點,讓這兩者更加契合,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一、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相融合的好處
小學生在新知識的接受速度和認知水平上都還很薄弱,即使想要接觸各種文學大作,沒有足夠的功底和閱讀基礎是很困難的,甚至都讀不懂一部作品的真正含義,在寫作中也難以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敘事和描述能力是比較欠缺的。
在實際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扎實的閱讀功底和閱讀詞匯積累,學生就很難寫出優美的文章。讀有用的書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只要老師能夠正確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并且加以合理運用,教學水平必定能夠更上一層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閱讀經典書籍,不僅能夠提高文學素養,還能改變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首先,教師要對教材有很深的理解并且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理解并且緊跟時事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少兒文學,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其愛上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興趣愛好去培養,在閱讀中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還要讓學生學會邊閱讀邊記錄的好習慣,遇到優秀語句學會邊閱讀邊學習,學習文中優美的詞匯表達,這樣就可以形成屬于自己獨特的學習和閱讀方式,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學習和寫作的興趣[1]。
其次,鼓勵學生進行寫作模仿??梢韵胂笠幌拢覀儎倢W會說話時,都是聽爸爸媽媽說了好久才會開口說話。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剛開始就是很陌生的事情,想要從一頭霧水到逐漸熟悉,就要先從模仿開始。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摘錄優美的語句,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模仿,以此達到最佳的寫作狀態。到了后期不需要再進行模仿,取而代之的就是獨立創作和發揮[2]。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對比中發現問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比如,教師可以規定一個寫作主題,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述出來,最后進行全班討論交流,這樣做既能把生活與寫作聯系到一起,還能把摘抄的優美句子加入自己的文章當中去,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之間的溝通會比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通過彼此之間的學習交流、互相借鑒,真正地觀察生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學習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寫作方法以及思維方式,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想。
二、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有效契合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他們的性格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閱讀成為他們的興趣愛好,而不僅僅只是背書。閱讀應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要引領學生感同身受書中主人公的經歷,從中升華自己的理解,并在這一基礎上選擇十分貼近生活、聯系教材的內容,通俗易懂,符合每個學生的愛好,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3]。教師也要緊緊跟上發展迅速的時代,學會對原有的紙質閱讀形式進行一定的創新和優化,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原本枯燥無味的文字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圖片、音頻甚至是視頻動畫等。學生看到這些新鮮事物,能夠進一步在短時間內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和快樂。除了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之外,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對那些年紀比較小的學生來說,可能最開始的教學僅僅是選擇一些童話故事、兒童讀物之類的淺顯文學,先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對于年紀比較大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選擇層次比較深的文學作品,比如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以及各種名人自傳,這些都包含很多重要的人生哲理和思想,通過仔細閱讀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反思,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要求學生進行任務式的閱讀,這樣容易破壞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學生有興趣閱讀的基礎上,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文學作品中極其深刻的含義,也許對于教師來說很容易,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那么高,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不喜歡閱讀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二)建立正確的寫作目標
由于小學階段剛剛正式接觸語文學習,對很多閱讀寫作知識學生很難透徹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寫作。初步寫作階段,學生很難立馬有自己的思路和寫作方向,當他們進行批量閱讀后,能夠對讀取的知識進行臨摹仿寫,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讓他們照搬全抄,而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文章中作者所應用到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思路。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思考,將其他作者的寫作想法及修辭手法巧妙轉換成自己的特色,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閱讀摘抄作業,將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合理應用這些語段[4]。
此外,教師還可以安排擴句擴詞的教學,讓學生自由發揮,將短句變成長句,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創新,加深他們對這些詞句的積累,久而久之,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考慮到小學生對學習熱情的持久性不夠,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課堂游戲,比如將詞句轉換成兒歌,鼓勵學生自己對這些內容進行創作改變,變成適合他們自己的兒歌,便于他們記憶,這種方式的應用不僅能夠在無形中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還能有效培養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三)組織閱讀寫作課堂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除了要教授語文課本上的內容之外,還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寫作課。光讀書不寫作,以后可能也不會寫。一周組織一次全班去閱讀室進行集體閱讀,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書本,在閱讀完一部分內容之后進行即興寫作,內容可以包括對這本書的看法或者讀這本書之后有何感想,鼓勵大家進行文字共享,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讀書協會,通過寫讀書筆記,讓同學們取長補短,將閱讀寫作合二為一, 培養他們濃厚的閱讀興趣,提高寫作的熱情。
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寫作的同時,要懂得如何循序漸進地傳授知識,而不是一股腦全部讓學生自己消化理解,這樣的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根據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先從200字的短文敘述或者看圖寫話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組織和小短文練習,在他們對短文寫作接受度較高的條件下,再慢慢遞加字數,從而達到長篇寫作的目的,這就有效避免了學生寫作耐心被消磨的負面影響,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更有可能完成閱讀與寫作的教學。
三、結語
小學生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并且在這個年齡段他們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及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格外注意學生的養成特點及該年齡段的成長規律,牢記教學核心的主體對象是學生這一本質。在閱讀和寫作這一教學內容下,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不同的探究,通過和學生的交流以及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反饋情況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一起進步。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將所學到的修辭手法、寫作方式、詞匯句子都積極應用到文章中,讓學生逐漸愛上閱讀和寫作。
參考文獻:
[1]施林.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探究[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18(6):65.
[2]姚青松.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探究[J]. 新課程(小學),2019(8):37.
[3]張彩虹.關于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
[4]王愛菊.探究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契合點[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