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作棟
摘 要:社團活動的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要明確活動的目標,確定活動內容,落實活動過程,科學評價活動。只有精心策劃才能充分地發揮實踐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作業設計
社團活動是由第二課堂演變而來,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社團活動的實施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喜歡的社團中去,培養學生的特長。社團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而且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建立開放課堂的有效載體,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走出課堂陣地,脫離學校圍墻的束縛,走向大自然,走進社區、工廠,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去觸摸教材所不能涉獵的豐富知識。而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必須依托教材,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符號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明確實踐目標、開展的內容、實施的步驟、考核的標準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這樣有的放矢,學生才能有效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作業就成了目標、內容、步驟及考核為一體的有效載體。那么如何依托社團活動,設計出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作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筆者結合我校社團活動實施方案,淺談自己的認識。
一、明確活動的目標是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的前提條件
任何活動都要有目標指引方向,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像無頭蒼蠅,盲目碰撞。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也不例外。而目標的來源不是憑空想象,更不能胡編亂造,目標的設計必須要依據社團活動實踐教材,或者是教科書知識的延伸,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實踐活動的價值,并能把活動的意義最大化。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們在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后,知道美麗的村莊消失的前因后果,在陶冶學生情操上,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塑造心靈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在具體的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結合教材我精心設計了實踐活動的目標:通過調查家鄉環境保護實施情況,撰寫環保倡議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目標清晰了、明確了,學生無論是在大自然中考察,還是深入農戶、廠礦企業走訪,都會圍繞目標實施活動,才能把實踐活動的價值最大化。
二、確定活動內容是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的有效依據
活動內容的確定要根據學科需要,根據具體的知識點來確定活動主題,再根據主題確定活動的內容。活動內容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到社會資源的有效使用情況,要精心籌劃,做好預案,并做好實施活動的可行性調研,然后根據調研結果,擬定活動內容,并且針對擬定的內容反復斟酌、修訂,最后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易操作的、實踐性強、可評估的實踐方案,讓學生在方案的指導下,開展實踐活動。這樣有效避免了活動的盲目和低效性。例如學校每年都在科技月活動中制定相關種植活動的實踐安排,我們利用社團活動中的養殖小組來開展活動,先讓學生明確本次實踐活動的意義,不僅能讓學生獲得勞動體驗,形成實踐能力,而且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力,從而健全他們的發展。然后明確內容,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室內種植或者室外種植,并且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科學、合理地選擇種植的植物,然后組織學生去實施。
三、具體活動過程是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的核心
有了明確的活動目標,就要制定具體的活動內容。活動內容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活動的結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要確定活動的具體地點和時間,如果涉及其他人員要事先和相關人員取得聯系,磋商具體實施的細節和相關事宜;如果不涉及他人,要對活動的場所實施考察,全方位地衡量地點和考察內容是否能有效結合,以及相關安全方面的事宜,并確定實踐活動時間表。然后要根據實踐活動的內容準備好相關的實踐活動工具。進入實踐場所,切身體驗,做好活動記錄。最后撰寫實踐活動報告,并組織展示交流,總結本次實踐活動。只有過程具體了,學生才能順利地進行實踐活動,讓實踐活動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四、科學活動評價是社會實踐性作業設計的根本保障
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可以借鑒的評價標準,評價因活動而異。這就需要在制定活動方案的時候要對活動做規范化的要求,重點放在活動過程的評價,對活動的結果因個體的差異很難準確地把握,而實踐活動中學生參與的態度、熱情以及探究的過程可以作為評價的主要項目,旨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總之,社會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常規課堂作業的設計存在很大差異,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因實踐活動的內容決定了作業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鑒,沒有固定的評價體系去實施評價,這就要求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要做好活動實施方案,這對實踐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
參考文獻:
[1]陳亞峰.小學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2).
[2]葛微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3]徐學俊,周冬祥,王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體系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
注:本課題系白銀市 “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五彩社團推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實踐探究研究”(課題批號:BY【2019】G45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