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長春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采用多媒體設備與技術,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數學課程知識的內容整合文字元素、聲音元素、圖片和視頻元素等開展教學指導工作,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工作中應該積極采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與技術,重點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提升數學教學工作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重點開展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工作,為學生創建趣味性的學習環境,構建完善的數學教學模式,將多媒體設備和先進技術的作用、優勢全面發揮出來,達到教學創新改革的目的。
一、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與系統性特點,存在很多抽象性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采用落后性的教學手段很難和新課改要求相互適應,不能保證教學質量。而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結合數學課程內容和知識點,在網絡中全面整合圖像、文字和視頻,利用視覺效應簡化抽象性知識,引導學生深入掌握各種數學知識的邏輯關系,在生動性、形象性的教學環境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課程知識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應用意義。
二、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強化抽象化知識的教學指導
目前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內容、定義內容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很難全面學習和掌握,采用之前的教學指導方式和教學措施,無法引導學生對抽象化知識形成準確和深入的理解。此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按照課程內容在網絡中全面搜集課程的圖片、視頻,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學生在觀看圖片和視頻的過程中,可以對抽象化知識形成直觀的理解,提升教學的生動性與形象性,確保整體抽象化知識的教學效果。
如教師帶領小學生學習“圓的面積”課程知識期間,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全面講解抽象性的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知識。在多媒體設備中設置將圓轉變成長方形的方式,對圓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在多媒體設備中將圓分成十六等分,拼接成平行四邊形,形成具有彎曲感的模型,之后可以將各個圓邊調整成直線,變為長方形,帶領學生計算面積,這樣通過圖形轉化的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形成準確的空間概念和認知,還能簡化學生的學習內容,降低學習難度,使得學生更好地學習圓的面積計算的抽象性知識內容。
(二)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應該重點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應用到素質教育的領域。教師在采用多媒體技術期間,應該遵循人本性的原則,針對課件進行合理的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對數學知識的規律、內容形成深入認知,使得學生在良好的課程環境中學習知識,增強數學知識的內化效果。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加減法計算”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在其中提出問題:“我們班級有50支鉛筆,同學用掉25支以后,又購買了30支,那么現在一共還有多少支鉛筆?”在多媒體設備中設置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題目的內容計算。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中利用鉛筆的圖片為學生演示計算過程,使得學生對計算、解題的結構形成準確理解,增強學生的數學問題分析和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思維能力[1]。
(三)采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具有現實意義、挑戰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完善知識結構,改善學習思維,提升教學質量。在此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要求和標準,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整體教學工作質量。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面積”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三角形轉變成為平行四邊形的視頻,引導學生全面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之間的關系,在學生探究期間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演示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拼接成為平行四邊形,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三角形面積計算的知識、推導過程形成正確認知,增強學生的課程知識理解能力、數學問題計算分析能力,同時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2]。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采用先進多媒體設備和技術,有助于增強教學有效性,簡化抽象性知識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具有很重要的應用意義。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應該重點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全面講解抽象性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能力、計算分析能力,從根本上增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效果,促使學生數學自主探究、實踐操作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春秋.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2020,17(22):125-133.
[2]有如草.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22(6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