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煒楠
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音樂教學采取的是“聽賞”方式,只注重學生聽覺系統的利用,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感官系統參與,教學效果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實踐證明,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科學地應用視聽技術,能夠提升學生藝術欣賞能力、點燃學生的學習情趣、提升學生的藝術認知水平。基于此,根據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及音樂教學內容,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深化學生理解音樂形象、開闊學生音樂視野這幾個方面就視聽技術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視聽技術;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
低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形象思維,這也意味著他們有很強的視覺系統并且善于利用視覺系統,而音樂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無論是節奏還是旋律等都有很強的抽象性,這也是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理解且學習吃力的原因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地應用視聽技術,通過視聽聯覺將學生的音樂情感充分喚醒,并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松的、可視可聽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知識并掌握豐富的音樂技能。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對視聽技術的理解就如何利用視聽技術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分享幾點拙見。
一、視聽技術的應用價值
(一)點燃學生的學習情趣
小學生善于使用視覺系統,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習慣性地去觸摸和觀察事物,喜歡用眼睛去欣賞美、感受美。所以,色彩鮮艷、動態化的、樣式豐富的視頻和圖片等物體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激起他們的探索欲望[1]。音樂是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的音樂理論知識看不見、摸不著,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難度系數較大。而視聽技術的應用能夠解決這一問題。視聽技術將學生的視覺系統和聽覺系統充分利用起來,學生能夠用眼睛去看、去感受,其學習情趣被充分點燃,在學習中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
(二)增強學生藝術欣賞能力
研究表明,在人們接收的信息總量中,視覺部分占據70%至80%[2]。這也說明,在信息獲取方面,視覺系統有著獨特的優勢,而這種優勢若是能夠在音樂欣賞中得到運用,對于提升學生藝術欣賞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歌曲時運用視聽技術,由多姿多彩的音色、豐富的和聲、優美的旋律、生動的節奏等形成的聲波對學生的聽覺器官進行刺激,使學生產生鮮明的聽覺效應。與此同時,再在視覺上進行音樂欣賞,如演奏家神采飛揚的演奏畫面、歌唱家聲情并茂的演唱畫面等,學生會產生更加明顯的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前者包括思維、聯想、記憶、感知、注意等元素,而后者包括腦電波、血壓、脈搏、呼吸等元素,這讓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綜合音樂感受。由于學生接受了立體的、多重的刺激,所以想象、思維、記憶、注意和感知等產生交互性聯動響應,從而形成更為豐滿的欣賞效果,其藝術欣賞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3]。
(三)提升學生藝術認知水平
音樂是由旋律、節奏、和聲等構成的,而這些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低年級的學生不容易理解,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記不住”或“記了忘”等問題。而合理地運用視聽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將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學生很快就能看明白而且理解,這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4]。除此之外,在音樂教學中,經常會涉及各種中外樂器,但很多學校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幾乎沒有一所學校擁有完備的中外樂器。而視聽技術的運用,能夠讓各種樂器瞬間躍上屏幕,學生一邊觀賞某種樂器的演奏方式,一邊欣賞這種樂器的性能特色,同時記住了樂器的形象和音色特征,這對提升學生的藝術認知水平有積極作用。
二、視聽技術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視聽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對學生學習的狀態、心理等有直接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視聽技術給學生創設出一個能動能靜、聲像同步、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將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器官被激活,? 以此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為接下來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投入奠定基礎,也為課堂教學朝著預期方向發展以及取得理想效果奠定基礎[5]。
例如,在學習《農場的早晨》這一課時,筆者先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先是雞的叫聲,然后問學生這是哪種動物發出的聲音,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是“雞”。接著,筆者給學生展示出關于雞的視頻,畫面中一群小雞活潑地跑來跑去,嘴里發出叫聲,學生一邊聽著雞的叫聲,一邊觀察著雞的形態。在這個基礎上,筆者接著展示了鴨子、山羊的聲音和形態。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積極配合著筆者做相應的動作。趁著學生興致盎然,筆者繼續指導學生用固定的節奏對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進行模仿,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因為視聽技術的介入,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無一例外地在課堂上“動”起來。這既節省了筆者用于管理紀律的時間,又實現了學生的真正參與。
(二)利用視聽技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只有先發現美,才能欣賞美,繼而創造美[6]。然而,很多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時候,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僅僅從表面的歌詞、旋律等方面去欣賞音樂作品,這樣的賞析不夠深入,學生很難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很難創造美。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單純的聆聽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所以學生對音樂作品了解得不夠深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聽技術將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同時拓寬學生思維和想象空間,為學生欣賞美、創造美奠定基礎[7]。
例如,在學習《豐收之歌》這節課的時候,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有關于秋收的畫面:田野中的麥子金黃一片,果園中的果樹上碩果累累,忙碌的農民穿梭其中,割麥子,摘果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展示完這些圖片之后,筆者帶領學生欣賞這首歌曲,并且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歌詞以及多媒體展示的畫面發揮想象,說一說自己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搶答,有的學生回答:“老師,我看到農民伯伯用收割機收割著麥子,臉上掛滿了汗水,但是臉上卻洋溢著笑容。”有的學生回答:“老師,我看到了有小孩子在果園里跑來跑去,摘著各種果子吃,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在一旁開心大笑。”有的學生回答:“老師,我看到有的農民用收割的麥子做了很多很多的美食,然后招待客人,并且將食物分給自己身邊有需要的人吃。”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畫面,有效感受到這首歌曲的魅力。
(三)利用視聽技術深化學生理解音樂形象
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有限,加上生活經驗缺乏、音樂素養偏低,所以在學習很多歌曲的時候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內涵,無法做到深刻地感受美,也無法將歌曲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聽技術指導學生學習,以彌補學生的認知缺陷,幫助學生有效理解音樂形象,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深度。
例如,在學習《四小天鵝舞曲》這節課時,由于這節課將音樂與美術、影視、戲劇、舞蹈等諸多藝術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畏懼心理。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筆者利用視聽技術展開教學。首先,筆者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段芭蕾舞的視頻,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問這些人在干什么、表演的是什么動物,以此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帶領學生聆聽主旋律,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在學生聽完之后,筆者再將相應的樂器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來,包括大管、雙簧管和長笛,出現的是什么音樂,筆者就給學生展示什么樂器,使學生有效把握樂器的音色和特征。同樣,在指導學生聆聽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時候,筆者指導學生分辨樂器的演奏形式并給學生展示西洋樂器中的弦,讓學生根據圖片擺出吹管、拉弦的動作進行配合。在這種聲像結合的情境下,學生有效理解了音樂形象,也充分感受到這首樂曲的魅力。
(四)利用視聽技術不斷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多媒體之所以廣受師生青睞,與其方便快捷、存儲容量大等優勢有關。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視聽聯覺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這是音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聽技術給學生引進與教材內容有關但教材上沒有的知識點,以此開闊學生音樂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學習《勇敢的鄂倫春》這節課之前,筆者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張中國地圖,在地圖上指出學生所在的位置,然后再指出鄂倫春這一少數民族所在的位置。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將課前準備好的有關于介紹鄂倫春的視頻給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聲像兼有的視頻深入了解鄂倫春這個少數民族,知道他們世代以打獵為生,不畏嚴寒與困難,用一匹馬、一桿槍保衛著祖國的茫茫林海,使學生感受到鄂倫春的森林文化以及少數民族同胞的忠誠與樸實,以此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在這個基礎上帶領學生學習《勇敢的鄂倫春》,將會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構建高效課堂,一定要保證采取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低年級學生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聽覺和視覺系統較豐富,將這幾種感官系統充分調動起來,能夠有效點燃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還能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識和感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視聽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上述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藝術修養有顯著提升,希望這些教學策略能為廣大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用視聽技術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艷.漫談基于多元感官聯動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J].求知導刊,2020(3):30-31.
[2]張燕.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聯覺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3):71.
[3]梁慧.創設視聽動教學,培養小學生音樂欣賞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8(35):15-16.
[4]楊夢瑤.視聽聯覺:突破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樊籬[J].藝術評鑒,2017(23):121-122.
[5]馮彤彤,周友良,尹詩睿.視聽通感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119-122.
[6]崔曉梅.圖文并茂 視聽結合:談多媒體在小學音樂課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22):72.
[7]趙毅敏.視聽結合“通感”音樂: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新探[J].江蘇教育,2013(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