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啟恒
摘 要:對翔安區8所小學的體育安全保障體系進行調查,并分析翔安區小學校園目前在體育安全保障體系方面的現狀,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研究如何構建完善的小學體育安全保障體系,為構建小學校園體育安全保障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安全;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對策
一、引言
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少年兒童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非常重視的問題。孩子的安全問題牽動著無數家庭的幸福生活,因此,學生的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小學生的體育安全問題,必須建立完整的體育安全保障體系,從風險預估到合理安排體育項目,再到過程控制和有效的應急反應機制,一個合理健全的體育安全保障體系能夠最大可能降低學生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時也能保證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后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盡可能降低對學生的損傷。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對象
研究對象:筆者本次研究將從廈門市翔安區中選擇8所小學,在這8所小學中隨機選擇480名學生和8位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筆者對小學生采用問答訪談的方式,對8位體育教師采用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對學生和老師的調查從而得出目前翔安區在小學校園體育安全保障體系方面的現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筆者主要采用問答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觀察法等方法來進行相關內容的研究分析。
2.問答訪談法: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問答訪談,提出一些關于校園體育安全方面的問題,并對訪談的內容進行統計。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安全事故情況分析
筆者首先對8所小學的學生體育活動傷病情況進行分析,通過訪談和觀察的方法分析目前翔安區小學學生體育活動傷病的現狀。
1.體育活動受傷學生年級分布情況分析
筆者首先對小學生體育課受傷年級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訪談并對結果進行整理統計,筆者發現在8所學校受傷的小學生中,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受傷情況較少,不超過20%,而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受傷的情況在30%左右,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受傷情況較多,達到50%左右。
2.體育活動受傷學生學校分布
各個學校的學生在發生傷病方面也略有不同,筆者根據對各個學校的訪談和觀察情況也進行了統計分析。
筆者發現翔安區第一實驗小學、大澄中心小學、雙滬小學和蓮河小學這四所學校的受傷比例均不超過20%,而小澄小學、新店中心小學、金柄小學、陽塘小學這幾所學校學生體育活動傷病情況比較突出,基本在40%左右。
3.體育活動受傷部位分析
從體育活動受傷部位分析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在所有體育受傷的類型中,最多的是擦傷和扭傷,這兩種總計占到了83.33%,另外碰撞受傷的也不少,占到了13.46%。而在受傷位置方面,最多的是手、手腕、手臂以及腿、腳、膝蓋等,即四肢的受傷率均超過20%,一共占到了93.58%。
(二)校園體育安全應急處理分析
筆者對教師進行訪談,詢問關于學生發生傷病后的處置方式。其中,翔安第一實驗小學的體育老師表示在學生發生意外的第一時間能夠送學生去醫務室治療,若傷情嚴重則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告并撥打120,其余幾所學校的老師則表示,視傷情的嚴重情況,若較輕則等課后讓學生自行去醫務室,若比較嚴重則通知醫務室醫生到場,由校醫決定如何處置。由此可見,大部分教師沒有安全事件處置知識,不能準確判斷傷病情況,有可能會導致學生更加危險。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翔安區大部分小學缺乏合理有效的安全保障機制,并且在執行方面也不嚴格、不到位,導致體育安全事故頻頻發生。
2.翔安區小學的受傷分布情況多集中在三四年級,教師對三四年級的學生缺乏安全教育并放松對他們的管理,是導致這部分學生受傷較多的原因。
(二)建設安全保障體系建議
筆者結合對翔安區小學的體育安全情況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后認為,翔安區建立小學校園體育安全保障體系,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要建立事前風險預防機制,即要摸排清查校園內可能存在的體育安全隱患,具體到每一個器材和每一塊場地,都要徹底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如果無法及時整改則應當針對其具體的風險隱患發布正確的使用方法或提出預警。
2.要建立體育安全長效培訓機制,要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參加體育安全培訓活動,不斷強化對教師的教育,讓教師認識體育安全的重要性,要求他們在工作中養成風險意識,重視風險、發現風險并控制風險。同時也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工作,避免學生在體育課上出現危險的行為。
3.除了學校要建立統一的體育安全保障體系,對家長的安全教學宣傳工作也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通過父母向學生傳遞校園體育安全意識,并組織家長到校和學生一起參加校園體育安全活動,強化學生對自身行為的控制,注意自我保護,避免做出危險行為,為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