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菲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中,在對學生表達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充分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活動,這對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有著積極作用。從理論層面就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具體的措施展開詳細探究,希望能為實際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表達能力;新課改
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能夠接觸到不同的知識,這對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有著積極作用。教師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優化,注重方法的創新,從而才能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互動教學提高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為能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這就需要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采用高效的教學方式,互動教學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舉措,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和學生互動,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學習方案,從而才能真正為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語文內容,設計提問的環節,以調動學生對語文知識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發揮想象力,從而真正為學生語文素養提升起到積極作用[1]。如,課程教學中為學生講述《烏鴉喝水》的內容,作為低年級的課程內容,涉及的知識點比較簡單,但是教師為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要注重進行優化設計,針對學生表達能力培養進行科學化設計,從而真正為學生學習質量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文章對烏鴉喝水的方法進行了講述,教師可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想一想烏鴉喝水的方法除了書本中的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發揮主觀能動性,展開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自由表達,從而有效提升表達能力。
二、生活情境促進學生語言表達
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對學生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可采用多樣化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當中學習語文知識,才能真正為學生表達能力提高起到促進作用。語文課程教學中涉及的內容豐富,教師要選擇和學生學習的特點相契合的內容進行優化設計,為學生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為學生語言表達提供良好途徑,從而為實現既定教學目標起到促進作用。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實踐性比較突出,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創新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這是實現高質量教學目標的要求[2]。例如: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述《司馬光》的內容時,教師為能促進學生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可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將書中精彩的情節進行演繹,學生紛紛調動自身的思維能力,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這對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三、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通過閱讀活動調動學生進入課堂活動當中進行表達鍛煉,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只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優化設計,調動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才能真正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閱讀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為學生設置相應的主題,在主題的引導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講述以及朗讀,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在實際閱讀活動中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口語交際教學內容中,為學生選擇主題“身邊的‘小事”,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趣味的事情進行講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然后選擇相應的閱讀書籍進行優化設計,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從這一基礎工作方面得以強化,才能真正為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只有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優化教學過程,才能為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四、結語
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積極優化,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積極性,為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方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面對新的教學改革發展形勢,教師只有以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培養的內容,采用創新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才能為學生后續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小紅,馬麗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7):142.
[2]王東明.基于小學語文教材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