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玲
摘 要: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加強對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指導。因此,闡述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分析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對現狀進行探討,結合現狀提出閱讀指導的策略。首先,要建立開放的閱讀課堂,使學生能夠提升閱讀能力;其次,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閱讀情境中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獲得不同的閱讀感悟;最后,要親近生活,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整體提高。
關鍵詞:語文素養;閱讀指導;重要性;應用策略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尤其在教學語文閱讀時,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學習語文做好鋪墊。同時,語文課程在不斷改革,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所以,要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借助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作為課堂的主體,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不斷進行閱讀探索。除此之外,閱讀興趣是閱讀指導過程中非常關鍵的部分,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所蘊含的內涵,從而開闊視野,提升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參與活動,意識到自身主體的重要性。尤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但是,當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教師在講授閱讀知識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其次,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只從文章的主體結構及作者情感進行分析,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最后,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掌握具體的方向,對于計劃的安排不合理,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學生缺乏對內涵與本質的探索,導致整體的閱讀效果不佳。
二、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正確的學習行為,為今后的閱讀學習奠定基礎。在應試考試的過程中,閱讀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部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三、語文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指導策略
(一)“閱”與“讀”的有效結合,能提升閱讀能力
首先,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過程的引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注重語言的運用和表達,因此,要加強“閱”與“讀”的結合。先要引導學生去讀大量的作品,要具備一定的主動性,不要片面練習,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感悟。其次,通過朗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最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示范閱讀、分角色朗讀等。比如,在閱讀《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要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文章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有深刻的了解,借助朗讀讀出情感,也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
(二)尊重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加強理解
在指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規定特定的句子和段落讓學生讀,學生被動地閱讀,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要結合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開展具體閱讀,要與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相結合,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對文章形成不同的感悟,要加強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
(三)提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和能力,充分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比如,在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制作PPT播放魯濱遜的相關視頻,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情境,同時,設置懸念來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文章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圖片、視頻、音頻,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自主討論,不斷提高閱讀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舉辦類似的閱讀活動,使學生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形成閱讀的正確方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工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閱讀目標,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激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引導學生主動投入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的終身閱讀奠定基礎。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要結合具體問題,不斷改變閱讀的教學方式,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加強多種策略的應用,從而對學生的引導更具有效果,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銀玲.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71-72.
[2]白冬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9):66-67.
[3]譚俊杰.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探究[J].中華少年,2016(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