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我國教育部門已經(jīng)開始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在該教育觀念背景下,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重視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培育,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對于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教學工作來說,其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無法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同時課堂效率也很難得到保障。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分析
如果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對朗讀教學工作有所重視,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那么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形成較高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然而調(diào)查顯示,雖然現(xiàn)在我國的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等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現(xiàn)在我國仍有大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會被傳統(tǒng)教學觀念所影響,即只會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點的講解上,同時認為自身的教學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這樣的教學觀念下,朗讀教學工作根本無法在語文課堂上發(fā)揮自身的存在價值。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教師對朗讀教學缺乏全面理解
現(xiàn)在大部分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選擇帶領學生提前朗讀所要學習的課文,然后再單方面向學生講解課文的主要思想感情以及一些比較重要的語句段落,基本上不會給予學生太多的獨立思考時間。再加上大部分教師本身對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沒有較高程度的重視,同時對朗讀教學也沒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師進行朗讀教學工作的時候,也只是帶領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對相關文章進行閱讀。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朗讀教學根本不會凸顯自身的實踐性,同時學生也很難實現(xiàn)綜合性的發(fā)展。
2.缺乏合理的指導
雖然現(xiàn)在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會對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有所重視,但這些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只是帶領學生對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一來不僅整個朗讀氛圍會變得比較死板,同時學生的學習思維也會被限制在語文教材之中,最終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該教學工作的時候,也不會主動傳授學生正確的朗讀方式,在學生朗讀文章的過程中,也不會給予其合理性的指導,這樣一來學生的朗讀能力根本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措施
1.奠定扎實的語文基礎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想要使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有所提升,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學生語文字詞方面的基礎,保證學生以更為流暢的狀態(tài)完成整篇文章的朗讀。同時當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字詞基礎以后,教師也可以更為順利地在朗讀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以此來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優(yōu)化朗讀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的時候,可以提前組織學生標注文章中的陌生字詞,然后對其進行學習。在對這些陌生字詞熟悉完畢以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后續(xù)的課文朗讀活動。同時在學生朗讀完畢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同時鼓勵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其還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
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工作的時候,還可以先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等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后以此為基礎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吸引力的朗讀情境,以此來達到提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效果最為明顯的就是組織學生針對所要朗讀的文章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一來不僅學生可以接觸到比較新穎的朗讀情境,同時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得到有效吸引,其在參與朗讀活動的時候,就會秉承更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小蝸牛》這則故事進行朗讀的時候,就可以挑選比較積極的學生,分別扮演該故事中所涉及的小蝸牛以及小蝸牛媽媽這兩個角色,并讓這兩名學生分別以自身的理解去朗讀自己的臺詞。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真正參與到朗讀活動中,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該故事的理解,提升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升朗讀效果
如果教師可以在開展朗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那么不僅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烏鴉喝水》這則故事進行朗讀的時候,就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烏鴉為什么要把石頭放在瓶子里?”“除了在瓶子中加入石頭,烏鴉還可以用什么方式成功喝到水?”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朗讀以后,會以更為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對待朗讀活動,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朗讀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朗讀情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夯實學生語文字詞方面的基礎,保證學生朗讀課文的流暢性,同時也提升朗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問答[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王愛華,出生年月:1983.10,女,甘肅定西,最高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朗誦,單位:廣河縣三甲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