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英
摘 要: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人們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安全教育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教育方法之一,小學語文作為普及文化以及其他知識的主要課程,必須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關鍵詞:小學課程;語文教學;安全教育;結合策略
最近幾年校園安全事故發生較為頻繁,尤其是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的小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不能進行危險事件的預判,很容易發生安全意外事故。語文課程作為教授文化知識的主要課程,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教學,尤其是涉及學生生命安全的安全教育課程。我們要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度挖掘,找出教材內容與安全教育的契合點進行安全的滲透教育。通過潛移默化的安全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豐富他們的間接經歷,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一、拓展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安全教育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他們思維活躍,對很多事物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不能對安全事故進行準確的預判,同時由于他們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對于一些安全意外事故的處理沒有系統的思路。因此,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進行安全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學習漢字時,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漢字的分析和造句來引導他們了解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同時進行知識的拓展,豐富他們的安全事故解決經驗。例如,在學習“求”這個漢字時,我們在教授學生學會它的讀音和筆順的基礎上要進行拓展教學,讓學生進行組詞。學生可能說出“求饒”“求救”“請求”等詞匯,然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求”與“救”之間的區別,進而學習“救”,且用“救”組詞,例如“救援”“急救”,等等。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用以上的詞匯進行造句。如“醫生們對病人實施急救”“很多受害者在等待救援”等。這樣的語文教學流程,既可以完成漢字的學習任務,還能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安全知識。他們會知道“需要急救的時候就找醫生”“需要救火的時候就撥打火警電話”。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能夠很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還能增加整個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生活安全知識。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安全求救方法,還能提高他們對危險事故的預判和處理能力,提高他們的自救能力,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1]。
二、采取更加開放的課堂模式
我們可以采取一種更加開放的小組討論課堂制,即教師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每組7~8人。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組間實行量化制,每周評出最佳小組進行獎勵。為了協調小組和班級以及教師之間的工作,每組選出一個組長。課前,教師在認真分析語文教材的基礎上給每組分配合理的預習任務,既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預習,還包括語文中蘊含的安全教育內容的探析預習,要求他們合作完成;鼓勵他們積極查閱課外資料,深入社會實踐進行任務的預習。課堂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只是在旁起輔導作用。每組的“主講人”上臺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學習本組的預習成果。一組講解完畢,其他小組可以提出質疑或者進行補充。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講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就“他們為什么最后獲救了”這一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都要給出本組的討論結果,教師要引導他們去學習文中父子之間的信任和兒子在遇到危險時的鎮靜和自救策略,要引導學生去探究遇到地震時的自救方法。這樣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打造了更加民主、自由的課堂,能夠顯著提高他們的探究熱情,進行更加深入的安全教育和語文學習。
三、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和安全教育內容,我們可以將具體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學習《司馬光砸缸》時,我們可以教育學生不能靠近河邊以及如何救助落水的人,要告訴學生學習司馬光的精神,在遇到危險時不要慌張,要冷靜思考,勇于向其他人呼救。同時,我們還可以開展消防演習活動,通過模擬地震來臨的情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逃生,提高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和自救的能力[2]。
綜上所述,安全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自救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成績提高,要秉持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安全的滲透教育。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找出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延伸,從中學到更多的安全自救方法,要注重學習語文課外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安全教育和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海燕.關于小學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問題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2):111-112.
[2]左亞.小學食品安全與學生德育融合研究:評《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指導手冊》[J].中國釀造,2020,39(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