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志霞
摘 要:上課過程中,有一個問題顯而易見,那就是當老師提問時,許多學生都會舉手搶著發言,但是,當老師叫起一位同學回答之后,剩下的同學都會和他說得一樣,這樣一來提問就毫無意義。如果這一現象得不到改變,學生的傾聽就會出現問題,他們一味地聽從別人,不會思考是否正確。基于此,根據學生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傾聽習慣做出分析總結。
關鍵詞:傾聽;數學課堂;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現如今,許多老師在教學中還在貫徹“嚴師”的形象,使他們不能有效地融入學生中。而小學高段的學生學習壓力也比較小,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大多數時間還是屬于自己的,但在學習數學知識后不能及時鞏固。數學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傾聽能夠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得到幫助,通過創新老師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傾聽能力是小學數學老師需要面對的問題。倘若老師在教學中無法充分了解學生面臨的問題,就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果,也無法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因此,老師需要與學生真心進行交流,并做到真正理解學生,使學生可以在與老師的交流中得到進步。
2.教學思想偏差
現如今,許多老師在教學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做題方法,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特定的做題技巧來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考試分值。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無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常常運用特定的解題技巧進行解答,而并不進行思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產生嚴重阻礙。因此,學校追求“好看”的分數背后是畸形教學目標的體現,不僅是對考核目的的一種錯誤理解,也無法達到長遠發展的目標。這種錯誤的教學方式不僅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阻礙了小學數學課程的發展。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重要的,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漸提高自身的傾聽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以及書面成績的提高。
3.學生的傾聽能力較差
由于小學生的傾聽能力比較差,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需要老師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并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培養這種能力,使學生可以在實際學習中做到自我思考,并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技巧,進而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得到更大的進步。因此,學生擁有出色的傾聽能力,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成績,才可以通過傾聽和思考解題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另外,學生在學習乘法表時,要主動思考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并在老師的幫助下記憶乘法口訣,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二、增強“聽”的意識,激發“聽”的興趣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現代課堂教學中,課堂主體依舊是老師,但這種教學方法無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由于老師不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性,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如何解決課堂有效性較低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首先要增強他們“聽”的意識。對于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想要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去傾聽并不容易,他們容易走神。所以,想要達到讓他們傾聽的目的,就要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讓學生對傾聽產生興趣。在上課過程中,將生硬的知識點講得通俗易懂,更加有趣,進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為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奠定基礎。
1.增強“聽”的意識
要增強學生的傾聽意識,將聽和說結合起來。認真傾聽別人所說的話,一方面是對說話者的一種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在傾聽的過程中思考說的是什么意思。因此,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十分重要。
2.激發“聽”的興趣
在上數學課的過程中,數學知識是否生動、形象、有趣,對于學生能否集中注意力地去傾聽來說十分重要。老師講的課有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吸引注意力的講課方式對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3.激勵孩子“樂聽”
對于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句嘉獎會讓他們變得自信、開心。在上課過程中,偶爾表揚一些學生的行為,不僅能使被表揚者開心,同時也能激勵其他沒有被表揚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一句嘉獎,所以,一句鼓勵能培養學生的“樂聽”。
三、合理指導,講授“聽”的方法
老師在培養學生傾聽習慣時,要注重方式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做到好好聽講,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聽講。所以,老師要耐心地去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規劃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教導每一位學生該怎么去聽。
1.確定要求,長期訓練
(1)聽老師講課
老師在上課時,學生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仔細聽老師講的知識,不能被其他事情影響,從而分散注意力;在老師提問的時候,要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回答問題,不能看別人回答的是什么就照著他們的答案回答。
(2)聽小伙伴發言
在小伙伴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傾聽,對他所說的答案,自己要有一個評判標準,如果他的答案和自己的一樣,就可以確信自己的答案;如果和自己的答案不一樣,不能直接否定自己的答案,要再次思考這個問題,研究答案到底是什么,不能盲目地聽取他人答案,說不定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確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告訴學生,同學的答案只是參考,要帶著疑惑去傾聽小伙伴的回答。
(3)傾聽同學朗讀
數學課堂上,有許多的提問機會,同學答題的過程正是學生傾聽的好機會。在同學答題時,要仔細傾聽,如果他們答題的時候出現了小失誤,自己就要多注意這點,告訴自己在這個地方不能再出現小失誤;如果他們回答得十分流利,沒有出現錯誤,解題思路非常好,自己就要去聽他是怎樣做到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揚長避短。所以,傾聽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途徑,良好的傾聽習慣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2.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老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老師的言談舉止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就要從自身做起。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仔細傾聽;回答完問題時,要根據回答做出一定的評價,讓學生知道老師有在認真地傾聽。這樣,老師就會給學生做一個好榜樣,讓學生知道老師會認真聽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這樣會激勵學生以后更加積極地回答問題,言傳身教,也會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四、多種活動,培養傾聽
1.在數學課堂活動中傾聽
數學課不僅僅是規規矩矩地講授知識,也可以變化講課方式,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比如組織一場“數學比賽”,讓學生做評委,他們就會認真傾聽每一位參賽學生的題目講解,并做出正確的評判。這樣一來,數學比賽就不僅僅是一場比賽啦,更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相傾聽的一個機會。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也能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可謂一舉兩得。
2.在聽讀中訓練傾聽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輪流提問,讓其他同學合上書,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每一個字,以此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其走神;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從用眼睛看轉變為用耳朵聽。老師可以采用各種有趣的方式,比如:讓某一個同學在聽完后盡可能地復述下來,或者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聽完后的感想。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傾聽,會讓這個過程更加有意義,學生便在聽和讀的過程中提高了傾聽的能力。
3.“特別”的傾聽
對于一些十分調皮搗蛋的學生來說,他們從來不會認真聽講。那么對于這一部分學生,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傾聽意識。比如,可以設置獎勵機制,聽出某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可以加一分,等等。有了獎勵,便能激發學生的傾聽意識,畢竟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能漸漸養成傾聽的習慣。
4.游戲中的傾聽
每個學生都喜歡玩游戲,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傾聽,不免會感到厭煩。老師可以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玩一些關于傾聽的小游戲。比如“找錯誤”游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每組選出一個組長,每位組長輪流進行聽寫練習,其他組的人要認真傾聽,看看有沒有出現錯誤,對于找錯最多的小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一來,既可以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傾聽的意識,讓學生在玩耍中逐步提高傾聽能力。
五、結語
傾聽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要想培養小學生的傾聽習慣,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畢竟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不僅需要老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各種先進的教學方式融入其中,并通過鼓勵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史英紅.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打造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7(34).
[2]梁會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
[3]王欣.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傾聽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