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柏
摘 要:語文是一門伴隨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學科,語文閱讀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小學教學活動當中的重點、難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獲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小學階段學生的固有特點,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時的重大挑戰。因而,立足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未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向,并且有針對性地探索和尋找新的教學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啟示
好的教學質量,需要以好的教學方法為依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情感啟蒙和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語文閱讀教學發展的需要,所以,探索新的小學語文教學發展路徑勢在必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熱情
小學生年紀比較小,還處在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的階段,所以很多小學生都存在上課走神、不能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的不良現象。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強制學生集中精神,認真聽講,在必要的時候,教師會一字一句地讓學生抄筆記。不得不說,這樣的課堂氛圍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也無法適應,因為學生本身沒有參與感,整個課堂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很有可能聽著聽著就走神、犯困了。當前,還有很多老師依舊延續著這種古板的教學方法,很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常常強制學生聽講,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都不高。
(二)教學范圍局限,缺乏延展性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接受能力也不夠強,所以對于一個知識點,往往需要教師一遍遍地重復強調、一遍遍地檢查背誦,學生才能夠掌握。這些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小學語文的教學進度總是比較慢,很難像初中、高中階段那樣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推進,因此,教師常常覺得連課內閱讀的教學任務都難以完成,很少對小學語文閱讀的篇目進行拓展,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而學生所掌握和學習的,也只不過是少數幾篇課內文章,閱讀范圍非常狹窄。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路徑
(一)采用情景教學,增強學生感受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課堂總是由教師主導,學生普遍沒有什么參與感。這樣的課堂氛圍,無疑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差的課堂體驗和閱讀體驗。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如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在這里,筆者提出情景教學的方法。比如,在進行《小池》(楊萬里)這篇古詩閱讀的教學時,可以采用“小小詩人朗誦會”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誦這首詩,并且分享自己從這首詩中感受到的畫面,最后評比出表現最好的學生并給予獎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使用這種課堂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注重以鼓勵為主,盡量擴大受獎勵學生的范圍,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足夠的獲得感,這樣學生就會對語文閱讀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二)尊重個體差異,適當延展教學內容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喜歡的閱讀內容自然也會存在差異。所以,在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當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要總是局限在課內閱讀篇目上,也不要即使有閱讀拓展,也是按照自身意愿來決定選擇哪一篇。這種教師一個人決定的選材方法,忽略了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拓展時,可以適當詢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閱讀內容,然后根據感興趣學生最多的內容來選擇閱讀篇目。這樣,不僅尊重了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而且從學生自身感興趣的閱讀篇目展開教學,就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此外,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提高學生的熱情,還可以在班級設置“閱讀之星”展示欄,評比出積極閱讀的學生,形成榜樣示范效應。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師教學工作當中的重點、難點,為了增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積極性,豐富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愛好。此外,還要緊跟教育發展潮流,開創新的教學方式,敢于破除傳統觀念。簡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思維活躍度與教學效果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教師應積極革新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1):27-29.
[2]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199.
[3]馬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讀與寫,2015(8):204.
[4]于鳳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新課程,201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