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霞
摘 要: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創新教學模式。主要從理論層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話語溝通的措施進行探究,希望能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溝通
為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改變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方式,要能為學生創設活躍的課堂,真正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良好學習。師生互動過程中加強話語溝通,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積極優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發揮積極引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提升。
一、提問方式促進師生互動
小學課程教學中,教師為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從創新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積極互動,加強話語溝通,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進而真正對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到促進作用。語文課程教學中正確應用提問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能加強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提高話語溝通才能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質量提升起到促進作用[1]。
例如,語文課程教學中為學生講述“狐貍和烏鴉”的故事,為促進師生之間在課堂中積極互動,需要教師把握教學的重要環節,主動向學生提問,通過問題的引導加強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在這一基礎上進行積極優化。如為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狐貍為什么要問烏鴉及其孩子好不好呢?是不是真正地夸獎烏鴉的歌聲比較優美呢?狐貍和烏鴉各自都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通過這樣問題的提出,學生之間能夠形成積極的討論互動的狀態,也能加強師生之間彼此的聯系。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利用話語溝通的方式,將提問的方式作為橋梁,促進師生之間課堂中良好互動,才能為實現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打下基礎。
二、情境互動促進師生語言溝通
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動態的學習情境[2],才能促進師生之間有效溝通,才能為實現高質量教學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將其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實際課堂教學中只有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互動情境的方式,加強和學生溝通,才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良好發展。
例如,課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環境,通過情境化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探究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思維在課堂中能夠充分發散,從而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提升。教師在為學生講述“狼和小羊”的故事,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對內容進行閱讀,然后對學生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的情境指導,師生之間在加強彼此的溝通聯系下,能夠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只有這些基礎層面得以強化,才能為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質量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促進課堂討論活動開展,加強師生互動溝通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中,要為學生設置相應的討論話題,作為師生互動溝通的重要方式,這對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探究有著積極作用,能夠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高效學習起到積極作用。正確運用語文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有助于良好班級風氣的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互動的狀態。語文課程教學中涉及的內容豐富,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素養培養中要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促進,通過師生間加強溝通聯系,調動學生語文知識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可持續學習。
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述“司馬光”的故事,為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可為學生設計討論的話題,如,司馬光砸缸能不能運用其他的方法呢?學生在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開放的交流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活動中去。小組成員在實際問題的引導下,討論的主動性被激發了出來,這對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能起到促進作用。通過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對這一問題學生紛紛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學生學習討論的積極性比較高。
四、結語
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中,為能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充分注重方法創新應用,以互動為橋梁,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聯系,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舉措,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斌,黃珊珊.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5(5):16-17,124.
[2]李艷春.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9(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