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 要:核心素養現已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改革的代名詞。傳統教育教學強調知識、技能、文化認知培養,而核心素養則強調學生情感、價值觀念的培養。立德樹人、德育、智育發展是工業時代轉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要素。小學語文對學生綜合素質、語文素養提高有重要意義,如何加強學生核心素養成為主要研究課題。鑒于此,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文獻搜集,對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作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現狀;方法
小學教學主要以基礎知識學習為重點,引導學生扎實理論基礎、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與此同時,核心素養培養也是主要階段。現如今,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實質性成就,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思維,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調動語文學習熱情,繼而培養核心素養,這與核心素養理念相吻合。
一、核心素養培養概述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從廣義上而言,素養包含知識水平、語言行為、道德等,內容廣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語文素養、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同時激發探索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創新了教學方法,將文章中蘊藏的情感更加直觀地傳授給學生,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生成良性的情感交流方式,進而創建和諧的課堂環境。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已經成為主要教學目標。為提升教學質量,扎實學生語文知識,提升綜合素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第一要素。(1)創建平等師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2)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勇于發言、暢所欲言,通過教師的正確指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激發情感,提高學習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核心素養。所以,語文教學就要圍繞核心素養這一目標展開教學設計。語文核心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其中包含語文交流、閱讀理解、創新思維、人文素質。首先,教師要積累更多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創新教學方式,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前提。其次,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創新意識,讓教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核心素養應創建在語言應用與理解中,讓思維和審美結合、語言和思維結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想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有一定難度。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設置多元化教學活動入手,在活動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習能力、核心素養。結合學生學習現狀和認知情況深入探究課本內容,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繼而培養核心素養。
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思考:“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中“舉世聞名”指的是什么?通過閱讀你是如何看待這座園林的?它在你的心里代表著什么?圓明園的過去和現在是怎么定位的?通過這些提問,帶領學生去思考一座園林是如何代表民族命運的,進而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講解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讓學生帶著民族情感去學習課文,進而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訓練語言應用能力
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學中融入與生活有關的內容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語文教材每個單元設置了口語交際,教師借此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勸告》教學中,創建生動的課堂情景,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勸說他人,以對話練習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語文知識交際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素養。
(四)布置課后作業
傳統作業布置主要以生字默寫、閱讀為主,而學生抱著應付心態,沒有達到布置作業的目的。為此,教師要轉變作業布置形式,設置多元化作業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核心素養培養的契機。
比如,在《開國大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等。在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分享,有助于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活躍思維,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綜合分析,核心素養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逐步優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就要立足全過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抓住核心素養內涵,探究核心素養培養路徑,最終達到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淑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學周刊,2018(12):77-78.
[2]李正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性[J].語文課內外,2019(23):230.
[3]程玫.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新課程(小學),2019(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