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昕一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 200093)
共享汽車是通過互聯網查詢周圍的共享汽車站點,實現預訂、取車、用車、支付、還車的全程智能化自助式汽車出行。從2015年開始,區域型試點共享汽車項目開始規模化擴張,從華東地區零星幾家到大江南北涌現出200多家企業;此后,共享汽車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吸引了外界的好奇眼光和資本市場的青睞 與追捧。大數據分析顯示,高頻次用車、剛需出行、對用車成本敏感、希望自由出行、位于大客流聚集場所是共享汽車目前主要用戶客群的特點。共享汽車的使用場景豐富,發展空間廣闊,但也面臨諸多挑戰。下面將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維度呈現共享汽車的發展情況,前瞻共享汽車服務的發展瓶頸,討論采取哪些可行戰略和可落地措施,展望共享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態勢,提出適用于智能交通時代的解決方案。
共享交通征信方式的現狀:主要征信機構: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的第三方獨立征信體系,是中國人民銀行首批開放個人征信業務的試點單位,為網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以公民實名和信用為基礎的生活平臺,屬于私營模式單位。共享交通在免押模式方面,逐漸分化為“無門檻免押”,“信用免押”和“充值免押”三種主要模式。這三種模式在共享行業的各個系別中平分秋色, 其主要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以共享單車為例)

2018年主要共享單車免押情況共享單車品牌 免押模式 免押要求美團系:摩拜單車 無門檻免押 無滴滴系:青桔單車 無門檻免押阿里系:哈嘍單車、永安行單車 信用免押 芝麻信用分≧650 OFO單車 充值免押 充值95元騎行費用
目前共享交通征信方式存在的問題:現主要征信系統非公立,公信力不足。雖然目前主要的征信系統——螞蟻金服的信用征信系統是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個人征信業務的試點單位,但其仍隸屬于企業,所屬的阿里巴巴集團并非獨立的第三方征信企業,而是涉金融業務的私企,不具有足夠的公信力。信息不共享且不具備足夠的權威性。目前我國的各互聯網金融公司對各自數據庫進行信用分析評級,造成了資源的重復和浪費。以芝麻信用為例,其征信主體數據的來源是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的電商消費狀況。不同于傳統的數據庫,電商數據有很大的造假空間,其準確性缺乏公信力。
基于公立式征信平臺:由政府牽頭,令公立的單位或機關主導建立統一的互聯網征信積分評價系統。在政府的監管下,打破各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用戶信用信息壁壘,通過統一采購或者合作的方式實現信息的共享,并引入專業的央行及各大銀行的用戶信用數據來加持信息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使互聯網征信評價體系更具備公正性和權威性。達到信用積分的用戶才可以進行共享汽車的租賃,保證了對共享汽車用戶信用的初步科學性篩選。
用戶實名制:在保障用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注冊用戶需用機動車駕駛證和身份證、港澳通行證或護照等官方證件來進行注冊,基于國家大數據征信平臺系統,篩選掉無駕駛資格或有肇事前科的用戶,加強共享汽車租賃人員的科學篩選。
建立各共享汽車平臺信息共享和追責體系:各共享汽車平臺共享通過實名制鎖定的用戶,共享用戶每次使用共享汽車后的汽車狀況信息。包括:汽車系統的安全性自檢,涉及車內硬件是否損壞及影響之后的正常使用。車內布置全方位攝像頭的拍照圖像識別檢查,涉及車內軟件環境及內飾的整潔及歸位。煙霧及粉塵檢查,車內設置煙霧報警系統來檢測租賃者是否在車內吸煙,從而盡可能保證車內無異味。租賃者有無按時或自動支付租賃費用。累計在兩個及以上共享汽車平臺拖欠租賃費用或出現三次及以上損害共享汽車配置或影響其二次使用的行為后,則全平臺將該用戶拉入黑名單。在進行罰款的基礎上,禁止其繼續租賃共享汽車,并將其失信行為記入國家大數據征信平臺系統。
針對共享汽車系統,現階段共享模式一般為用戶在租賃平臺提交租車需求,根據系統顯示的信息預約車后,自行前往對應的取車網點進行提車,使用結束后 還至同一網點,若返還網點不同,將會額外收費。此模式相當于車輛在一個站點 租用并返回,但該模式僅限于建立一個運營商;此外,取還網點的地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汽車的投放與發展。共享汽車的租賃模式在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傳統模式——“網點取還”:此模式基于現階段汽車共享模式,由用戶根據規定的具體網點進行車輛的提 取與送還。與現階段不同的是租賃公司可建立一個信息網,根據收集用戶的出行路線,定制多條專項路線,大量的專項路線能夠更加精確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用 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取還網點,價格不會隨取還網點的不一致而變化。
上門模式——“專人取還”:此模式主要是針對“網點取還”模式的優化,用戶在租賃共享汽車時,若租賃網點較遠不易提取,可提前預約具體時間選擇專人上門送車。此模式下,大大 提高了用戶出行的自由性與便捷性;但由于專人上門服務相應的租賃費用也會增加。
智能模式——“全自動取還”:隨著通信網絡及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發展與深入應用,自動駕駛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成為規范城市交通環境、解決相應交通問題的有效手段,與前兩種模式相比,汽車自動駕駛實現全自動取還,在提高出行效率、確保駕駛安全、提供便捷出行服務方面的優勢明顯,更顯智能化。
共享智能汽車的全自動化體現在:未來用戶只需在租賃平臺中提前選擇好租 賃車型與使用時間,設定好取車地點,共享智能汽車將會在預定時間內通過無人駕駛的方式自動行駛至規定地點;用戶在使用期間無需駕駛,只需在汽車控制面 板中設定行程終點,汽車將會根據當前實時的交通狀況自動篩選出最優的出行路線,自動駕駛至目的地,保障用戶行程的時效性與安全性;租賃結束后,用戶只需在汽車控制面板中選擇“返還車輛”的操作,共享智能汽車將會自動駕駛回相應的租賃網點。整個共享模式中,用戶可以高度安排時間的規劃性,共享汽車將 會通過無人駕駛的方式根據訂單要求“隨叫隨到”,完成訂單后可自動接收下一訂單,真正意義上做到交通的智能化。
共享汽車中智能化的自動駕駛方式顛覆了原有的傳統模式,由“人找車”轉變為“車找人”,解決返還網點困難、專人送車價高、規范交通環境、提升交通安全性與服務質量等問題。通過無人自動駕駛的方式革新與多種租賃模式的融合,實現共享交通的多維化連接。方式總結:上述對于共享汽車“車行方式”的分析,都是基于能夠更加自由便捷的理念。不同的模式——傳統的或智能的,在不同的情景下則各有所長。在管理城市交通系統時,可以實施新的汽車共享模式或對現有模式進行改進。制定最佳共享模式方案,實現成本、時間與效率之間的平衡。
國家財政補貼力度大,重視發展電動汽車(BEV)。對電動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充滿信心,并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提高到25%的目標。BEV相較于傳統油汽汽車更加環保,與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政策相適應。相比于其他汽車出口大國(如德國,日本),我國國內產生電能的方式趨于多元化(包括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能發電、以及目前主要的熱力發電),且制造電機、電池、永磁體所需的稀土元素都有非常豐富的資源。綜上,不論是從環境方面考慮,還是從商業價值考慮,純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成為出行的主要工具已然是大勢所趨。
重量:相比較傳統汽車,BEV內部并沒有發動機、變速器和油箱。這意味著汽車的重量將大大減輕。相關研究數據表明,車輛每減輕重量10%即可降低油耗3.5%~6.0%。同樣,純電動汽車的車身重量減輕,相應的耗電量也會降低,續航能力會得到提升。這就為共享汽車選擇純電動汽車作為投放單元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能源:BEV采用330V高壓直流電驅動汽車行駛,采用DC/DC的方式將高壓電轉換成低壓電來為輔助系統功能。相比于燃油車,BEV的熱損耗非常小。從能源利用率和環境友好的角度出發,共享汽車選擇BEV為投放單元是極為妥善的舉措。
輔助系統:電動汽車的空調系統是高壓驅動的,包括VCU控制壓縮機和PTC加熱器。而舒適系統(包括燈光,音響,座椅等)是通過DC/DC將電池的高壓電轉換成低壓電來供能,由此可以考慮引入太陽能電池系統,通過隔離單元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動力電池的消耗。
動力系統結構如圖所示:其中整車控制器(VCU)是BEV控制決策的核心電子控制單元,通常為新能源汽車配備。通過對VCU進行軟件配備,可實現BEV的智能化、物聯網化。VCU通過控制給電機控制器信號,間接控制電機的運行。一般指令為前進,加速,倒車等。在前進,加速,倒車過程中電機控制器通過控制電池給電,使電機工作;在汽車減速,下坡時,電機又可充當逆變器,從電動機變成發電機,實現能量的回收。

較傳統汽車相比,BEV構造更加簡單,除去電機,電池,車身,底座等無法更改的構件,BEV多數的操作都是由VCU與人交互后通過發出指令進行的。因其車內零件多為電路板,價格相對更低,且更易維修。而VCU通過搭載先進智能的輔助子系統、驅動子系統、能源子系統,或者在未來可搭載的物聯網子系統,實現BEV的智能化與物聯網化。BEV在維修時,大多不是實體構件出現問題,因此只需更換軟件便可完成修理,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在未來——共享汽車的智能化時代,BEV更是可以通過搭載人工智能系統,實現更好的人機交互體驗,為共享汽車的智能化保駕護航。
共享汽車服務作為長距離交通流動中最具競爭力的選擇方式,是剛需出行領 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今后智能交通發展的大趨勢。隨著無人駕駛技術、5G時代的到來、汽車智能網聯化的廣泛應用,共享交通將成為出行主流。共享汽車服務行業將會經歷由租賃模式到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商業模式轉化,以用戶為中心的平臺化經營模式必須經得起考驗,也必將會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