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書,周洪宇,王紅勝
(1.重慶郵電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重慶 400000;2.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重慶 400000;3.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重慶 400000)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深入,5G、物聯網等新技術涌入冷鏈物流行業,加上國家利好政策發布,推動著我國冷鏈物流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國家層面、各地方政府層面共出臺140余項冷鏈物流相關政策、規劃[1]。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冷鏈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空前重視,疫情對冷鏈環境提出挑戰[2]。疫情對冷鏈物流行業提出智能化、無接觸化等新需求,促進冷鏈技術改進升級[3]。在此背景下,冷鏈物流人才緊缺的問題變得十分明顯,亟需解決。
然而,據中物聯冷鏈委發布的《2019冷鏈物流企業經營情況分析報告》顯示,在冷鏈物流人力資源方面,89.66%的冷鏈企業表示物流人才培育與企業需求不適配;68.97%的冷鏈企業表示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1]。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29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強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支持高等學校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和課程”,為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提供了指導性方向。
筆者充分調研了重慶市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現狀,從冷鏈物流人才的能力需求出發,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化人才培養的成功案例,提出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為相關專業教育領域的專家、行業運營管理者提供參考。
冷鏈物流人才是指在整個冷藏冷凍類食品的生產、儲藏運輸、銷售, 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管理、組織、操作的人員,使貨品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冷鏈物流人才可分為研究型冷鏈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
研究型冷鏈物流人才是指從事冷鏈物流相關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發,培養冷鏈物流專業人才,主要就職于科研機構院所和各大高校。
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是指從事冷鏈物流規劃、組織、協調、控制工作,負責冷鏈物流商務運作以及客戶關系溝通和維護,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力的人員,主要就職于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
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主要是指從事冷鏈物流技術、設備操作的現場工作人員,主要就職于物流企業。
對于研究型物流人才要求掌握較高的冷鏈物流理論知識,具備冷鏈物流理論研究、教學和技術研發能力,且需具備將冷鏈物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對于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需要儲備廣博的冷鏈物流相關知識,同時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計劃、協調溝通及綜合管理與創新能力,對國家、行業、地方設立的冷鏈物流領域相關標準有敏銳的感知能力。隨著智慧化物流技術在冷鏈物流技術中的應用與發展,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還需具備靈活運用物聯網等智慧物流技術進行冷鏈物流運營決策等能力。
對于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基本的冷鏈物流知識,了解食品、藥品等冷藏冷凍的專業知識,能夠熟練操作與維護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具有較強的冷鏈物流具體工作的實踐能力、現場作業組織能力。隨著疫情的驅動,生鮮電商迅速增長,冷鏈食品與環境安全備受關注,對于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還必須掌握消毒防疫技能,利用智慧物流技術進行冷鏈物品追蹤溯源的能力。
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本科專業包含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采購管理、物流管理四個專業,未有冷鏈物流相關專業的設置;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中,物流類專業包括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物流信息技術、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物流金融管理七個專業,其中與冷鏈物流相關度較高的是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專業。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單顯示,截止2020年6月,重慶市共有68所普通高等學校,其中重慶大學等15所高校在本科層次依托物流管理與工程類設置物流相關專業,重慶郵電大學依托電子商務類和自動化類分別設置了物流管理和郵政工程專業,但均未依托物流相關專業開設冷鏈物流方向及課程;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等21所高校在??茖哟我劳形锪黝愒O置物流相關專業,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高校在??茖哟我劳泻娇者\輸類設置物流相關專業,但均未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及課程。物流類學生對冷鏈物流專業知識的學習幾乎是空白,更談不上系統與專業的冷鏈物流管理知識學習。因此培養的物流類人才還難以有效對接冷鏈物流市場需求。由此,重慶市目前欠缺本、??评滏溛锪鲗I教育。

表1 重慶市高校開設物流相關專業情況
一方面,我市各高校物流類專業建設時間比較短,不少教師是從相關學科轉行而來,加之尚未有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及課程設置,師資隊伍整體來說相對薄弱;另一方面,冷鏈物流專業本身屬于交叉復合型的學科,其專業教師除了需要掌握物流學、管理學的專業知識以外,對食品科學、生物工程、制冷技術等專業知識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時,許多專業教師長期在校內從事理論教學和研究,缺少在相關企業從事冷鏈物流相關事務的工作經歷,在指導學生實踐教學時缺少針對性。
打造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平逃亩鄬哟谓逃w系。針對我市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體系中本、??平逃笔У臓顩r,根據研究型冷鏈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鏈物流人才三個不同層次冷鏈物流人才的需求,結合不同辦學層次的教學資源,打造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專科教育的多層次培養體系。
而課程結構與體系是專業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教學計劃的核心,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因此,高校在制定課程結構和體系時應緊跟行業動態,迎合時代發展需求。構建囊括管理類公共知識模塊、物流管理專業知識模塊、冷鏈物流特色專業知識模塊、智慧物流信息化知識模塊等四個知識模塊課程體系,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冷鏈物流專業人才。
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適應冷鏈物流發展,也符合冷鏈物流人才培養規律。通過創業教育中的跨學科能力培養,有利于人才從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同時推動高校冷鏈物流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需求相結合,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促進冷鏈物流人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明確實踐路徑。其重點在于:一是確定合理的培養目標。各高校和冷鏈物流各產業單位應當共同探討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多層教育培養層次合理設定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的不同培養目標。促進專業教育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有機融合。二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優化。傳統的專業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但針對冷鏈物流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對專業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進行精密的設計和優化,把傳統專業教育實習平臺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平臺有機統一起來。三是建設融合型師資隊伍。在優化崗位設置、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門教職崗位的基礎上,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推動專業教師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四是加強外部支持。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和物質支持,協調多元主體形成合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協同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給予高校實踐平臺和相關資源支持。
一是高校聯同合作企業根據行業動態共同制定培養目標與方案。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與企業需求相適配的冷鏈物流人才。如臨沂大學與榮慶集團共建榮慶物流學院,共建冷鏈物流協同創新中心。二是共同編寫冷鏈物流實踐教材,一來企業能為高校實踐課程設置提供思路和素材;二來根據企業落地城市不同,冷鏈物流的發展有所差異,與企業共同編寫教材,可根據重慶市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和政策,結合企業運營情況,編寫與企業崗位更適配的培養教材。三是高校聯同企業共同搭建智慧物流實訓平臺。以智慧冷鏈物流操作系統為基礎,融入智慧化冷鏈物流設備和技術,同時搭建冷鏈物流溯源系統,對冷鏈物流運營和溯源進行模擬,實現學生與崗位的零距離適配。四是企業為高校提供實習基地,深化學生對冷鏈物流專業的認知,提高學生對冷鏈物流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五是建立培養績效反饋機制,對學生崗位能力適配情況進行追蹤,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六是建設融合型師資隊伍,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對于走出去,一是鼓勵教師進入冷鏈物流企業體驗冷鏈物流行業工作流程和環境,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二是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進修學習,補充更新專業知識;三是鼓勵教師參與冷鏈物流發展相關的項目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對于引進來,一是引進冷鏈物流相關專業的高學歷人才;二是聘請政府部門、冷鏈物流企業的專業管理人員作為校外指導老師;三是邀請有相關專業能力的創業成功人士進駐課堂。
我國冷鏈物流迅速發展,需求巨大,冷鏈物流人才緊缺亟待解決。本文立足于重慶市,針對重慶市冷鏈物流的培養現狀,提出了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從客觀上說此培養路徑是靈活可行的,但由于筆者并沒有冷鏈物流從業經歷,此培養路徑可能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