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健
(上海市崇明區圖書館,上海 202150)
農家書屋工程是在2005年開始實施的,到現在已經有十七年的時間了,當前全國多個農村地區都建設了各式各樣的農家書屋,這些書屋為農民群眾的學習提供了平臺,讓農民群眾在生產果腹糧食的同時,也能夠通過看書來積攢精神食糧。崇明區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從2008年底開始申報,至2011年4月完成對各農家書屋的書籍、銅牌、規章制度、桌椅、書架、報架等硬件配送,共耗資5792597元,已實現全區269家農家書屋全覆蓋。同時,崇明區圖書館堅持每年不定期為農家書屋配送書籍,自2016年起根據實際情況每年還為每個農家書屋訂閱雜志和報紙,給當地農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書本,同時,也打下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1]。
盡管崇明區農家書屋工程在十多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過在具體實施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促進農家書屋工程的發展。具體存在的三個問題如下。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而農家書屋剛剛成立是無法馬上立竿見影的,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無法在短時間內就實現明顯的提高,且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對農民群眾的了解,難以對應農民群眾真正的需求。當前一些農村地區的農家書屋的建設僅僅是一個形式,政府相關部門的建設工作只是建設了一個書屋,書屋里的書籍和農民文化需求不對口,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也影響了農家書屋的作用發揮[2]。同時由于相關政府部門把大量心血耗費在書屋的建設上,忽略了對農家書屋的宣傳工作,很多農民群眾都不知道農家書屋的存在,這也是因為相關部門缺乏專業人員,導致和農民群眾溝通交流不順暢,對此并沒有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那么就會延長鄉村振興戰略的時間。
相關政府部門在建設農家書屋時,為了加快建設進度,并沒有在當地進行深入調研,也就是沒有了解農民群眾需求就開始實踐,導致所建設的農家書屋不符合農民群眾的需求,因此,農家書屋的書本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閱讀能力有限,建設的書屋如果不與他們閱讀喜好和閱讀能力相匹配,則會嚴重影響農民群眾的閱讀時間。由于農家書屋的書本未得到農民群眾的閱讀,導致大量書本在農村書屋里是一個擺設,資源利用效率非常之低。此外,一些農家書屋向農民開放的時間也不科學,首先,一些農民的家離農家書屋較遠,且在農忙時節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使得書本閑置起來。而在農民群眾有足夠閑余時間時,卻因為開放時間短而無法滿足閱讀需求,農家書屋的功能也就被湮沒。其次,因為農民群眾文化程度低,大多數農民群眾對閱讀都沒有需求,閱讀興趣較少,而相關政府部門舉辦的活動較少,無法引導農民群眾展開閱讀,閱讀興趣也沒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很容易出現農家書屋沒有農民群眾閱讀的問題。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時代來臨,各行各業都應用了數字化技術,然而當前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源都是以單一的紙質資源為主,時間和空間上都是非常的不便。春節期間,全家老少都在家,對書本的閱讀需求集中在一起,所以紙質版的圖書出現了明顯的弊端,體現出了嚴重的供需矛盾。農家書屋也需要優化改進,將紙質升級成電子版,能夠滿足農民群眾更多時間和空間的使用。農家書屋的建設竣工并不代表工程項目的結束,在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下,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優化改進,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所以必須解決數字服務存在短板這一問題。
農家書屋在鄉村戰略中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對農家書屋的創新,對管理方式和設備設施的創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當下農民群眾對閱讀的需求,進而發揮對農民群眾文化熏陶的作用,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然而很多農村地區的相關政府部門并沒有意識到農家書屋在鄉村戰略實現中的作用,所以建設的效果并不理想,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沒有具體地使農民群眾參與到落實中,進而使圖書資源閑置,難以發揮提高農民群眾文化素養的作用,進而就限制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在采取農家書屋的發展戰略過程中,需要根據農村當地的習慣和文化等實際情況,并且還要結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特色來打造,只有在兩種方面的結合下,才能夠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特色且農民群眾口味的策略。
資源閑置是當前農家書屋存在一個最廣泛的問題,大多數農家書屋的讀者都很少,甚至一些地區的農家書屋還沒有農民群眾閱讀的問題,因此,當前亟須解決問題之一,便是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
1.1做好書刊資源的陳列工作。很多農民群眾之所以沒有在農家書屋閱讀是因為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難度較大,農家書屋的展陳沒有規律,致使農民群眾難以在較短時間內找到自己所愛好的書籍。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注意做好書刊資源的陳列工作。將迎合廣大農民群眾需求的書籍類型放在顯要位置,方便農民群眾的查閱,將相似類型的書籍放在旁邊,用以拓展農民群眾的閱讀需求。此外,在陳列中還應該引入新穎的方式,可以在網絡上、身邊圖書館實例中學習先進的具有個性化的陳列需求,有助于吸引農民群眾的閱讀心理。最后在陳列的過程中,也要考慮農家書屋的特點,如種類少、規模小等,再根據農民群眾閱讀需求來調整陳列位置,并配明顯的指示牌,讓農民群眾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所查閱的書籍。
1.2鼓勵農民參與選書。農家書屋是為農民群眾而建立的,因此選擇的書籍需要迎合農民群眾的需求,除了需要在選書之前征詢當地農民群眾的意見之外,還可以鼓勵農民參與到選書環節中,確保農家書屋的書籍是農民群眾所喜愛的。為激發農民群眾參與到選書中的積極性,需要采取激勵措施,向他們發一些慰問品和一定數量的物質獎勵,進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舉辦讀書活動。為了能夠讓整個村的居民參與到閱讀中來,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多舉辦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詩歌朗讀大賽、讀書分享會等,這些活動的舉辦有利于營造全村的好讀書風氣,激發全村人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1]。受到以前年代背景影響,很多老一輩的農民群眾不識字,加大了閱讀難度,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開設故事說講會,也就是讓一個識字且復述能力強的農民群眾給老一輩的農民群眾講授書籍中的內容,這樣可以讓農民群眾減小閱讀難度,有利于全員參與。針對中年人不識字的情況,可以采取讓人領讀的策略,讓這部分群眾在長期跟著領讀的閱讀下,能夠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這是提高文化素養的基礎。只有在全員農民群眾的參與下,農家書屋在鄉村振興戰略上才會發揮最大程度的作用。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應用到了各行各業,促進了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在農家書屋的建設發展中應與時俱進,引入信息技術,以加強對農家書屋的技術支持。上海圖書館在2014年介紹并推行了“愛悅讀”電子書的閱讀計劃,用新理念和新思維為廣大讀書者提供新的服務,讓閱讀者閱讀更加方便。在文獻的閱讀中,也發現一些學者提出農家數字移動屋的策略,通過建立新媒體信息傳播平臺來展示紙質書籍,這種電子形式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農民群眾閱讀起來更加方便[2]。在農家書屋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農家書屋的可行性,很有可能會實現質的跨越。在一些偏遠地區,農民群眾了解外界的世界是通過天線來完成的,信息技術的加入,可以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了解外界的平臺,進而實現信息扶貧,讓農民群眾可以掌握更多知識和信息,在全員都掌握了先進思想之后,才更有可能實現鄉村振興。
由于諸多政府部門都把農家書屋的竣工當成目標,導致農家書屋沒有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重視,因此,相關政府部門需要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農家書屋建設目標。首先,把農家書屋打造成一個社交場所,讓農民群眾能夠在農家書屋里對書籍內容進行探討,大多數農民群眾在勞作之余都有閑聊的習慣,但是他們聊的內容大多是八卦,沒有實質性的營養,還會發生很多謠言和誤會。將農家書屋打造成社交場所之后,引導農民群眾探討書籍內容,不僅能夠增長他們的知識并且還能促進他們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穩定。其次政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農家書屋的組織管理,如加大對農家書屋的財政支持,引導農民群眾建立一個閱讀的組織,相鄰村的農家書屋聯合起來探討管理策略,設定一個可續而合理的目標,進而保證農家書屋的有效性。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民群眾對精神需求越來越高,且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也離不開全員農民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而農家書屋就是提高農民群眾素養的一項工程,需要各個地區政府部門加強重視。在促進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中,首先,需要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策略,結合農民群眾對書籍的需求來選書,且還要注意書籍的陳列,以方便農民群眾的查閱,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舉辦一些活動來刺激農民群眾的閱讀心理,讓全員農民群眾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其次,還需要加強對農家書屋的支持,使農家書屋的發展可以跟上時代的發展。最后,應該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建設目標,引導相鄰村之間建立閱讀組織,將農家書屋打造成社交場所,讓農民群眾參與到書籍討論中,才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群眾的素質,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