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懿
(滿洲里市融媒體中心,內蒙古 滿洲里 021400)
媒介融合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眾多類別的新聞媒體也逐漸融合。媒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聞采編產生了影響,為了避免產生的影響,相關人員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媒體融合對新聞采寫業務的影響進行相應的策略分析,下文作者將圍繞此進行詳細討論。
新聞的核心是“人”,而“人”又是新聞的主體和客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高新聞的質量成為新媒體記者的首要任務。第一,新聞的采集與編輯。在信息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也使得傳統的電視媒體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了。因此,要想獲得受眾的關注就必須有高質量的內容進行支撐。而融媒記者的采寫能力直接影響著其新聞報道的效果和水平。第二,采訪與寫作。新聞記者的工作就是要對社會中的熱點事件或現象,通過多種渠道,以最直觀的形式向公眾報道,并將這些事實公之于眾,并讓大眾了解到。這就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現場調查能力,能夠及時地將第一手的資料提供給受眾,使之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之能準確地傳達給讀者。所以說新聞工作者的采訪與寫作能力對于一個新聞的傳播過程至關重要。
第一,專業化。融媒體記者的新聞采集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進行把關。第二,技術化。在各媒體記者的新聞采寫中,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來提高新聞的質量和水平。第三,多樣化。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內容也更為豐富。第四,創新性。新媒體時代,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它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格局,也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新媒體的出現與應用,使傳統的紙媒的生存空間受到沖擊,同時,也給傳播者帶來了機遇,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所以說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是當前的重要問題。因此,要不斷地加強對新興媒介的開發與運用,才能讓我國的文化產業更上一層樓。第五,個性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或者興趣,而不是一味地去復制別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量。
第一,新聞專業性的缺失在融媒體環境下,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新聞素養,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質量與效果。但是由于我國的特殊情況,很多人對記者的素質沒有很好的認識與重視,導致在報道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標題黨”“假新聞”“虛假信息”等。這些現象的發生不僅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形象,而且嚴重干擾了社會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和諧穩定的建設進程。因此,要想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就需要提高記者的職業道德,加強其責任感,培養其責任意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受眾。第二,缺乏創新意識。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媒體工作者,都還停留在原來的工作模式,他們只注重自身的業務能力的提升而忽略對其他方面的提升與完善。這種思想上的落后是阻礙融媒體事業向前的重要原因。
首先,新聞學是一門科學,它要求我們的每一名新聞記者都必須牢記“正確的輿論導向”,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把握好輿論的走向。其次,還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覺悟。只有樹立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為社會服務。最后,要有大局意識。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活動,都是與周圍的環境相聯系的整體性的工程項目,所以說培養全過程的、全局性的眼光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還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融媒體工作者的采訪技巧,包括文字的語調、語法的運用,以及各種形式的提問方式等,都是為了實現新聞報道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因此,在報道的時候,不能只看表面,而應該注重對其內在的內容挖掘,使其能夠真正地發揮作用。
媒介融合推動著多個媒體共同發展,因此,新聞的傳播也越來越多元化,新聞素材的收集方式不斷增加,因此,要提高新聞的競爭力,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采寫時,就要對新聞內容進行有效整合,避免信息冗余,從而不斷提升新聞的競爭力。
在對新聞進行采寫時,工作人員首先選擇的應該是新聞受眾更加重視、關心的新聞事件,具有代表性的新聞事件也應該優先采寫、整合,信息采集完畢以后,工作人員要注重對新聞內容進行再加工。
首先,工作人員要及時轉變工作理念,注重提高與用戶之間的交互性。在采寫新聞時,除了讓工作人員到新聞現場等,媒體也可以選擇其他途徑提高與群眾的交互。比如新聞媒體可以建立官方網站,在其中設立接受投稿模塊,讓投稿成為新聞采編的途徑之一,提高與群眾的交流。還可以采用電話熱線的形式,強化媒體和觀眾之間的互動。與此同時,新聞媒體要提高對新聞觀眾的意見和建議的重視程度,對于群眾提出的意見要及時改正并給出反饋,從而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與體驗感,讓用戶樂于使用新聞媒介。
進行新聞采寫工作時,工作人員可以應用現有的技術手段有效提高新聞推送的準確性。在該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數據獲取用戶觀看信息,分析出不同受眾的信息偏好,在進行采寫工作時,要結合受眾偏好,進行采寫工作,這樣,在后續的新聞傳播過程中,相關媒介就可以為受眾推送其偏好的新聞類型,以此提升新聞推送工作的準確性,吸引用戶使用新聞媒介。
工作人員應用信息技術獲取到用戶的信息閱讀習慣后,要對用戶的新聞需求、信息偏好類型等作出判斷,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統計分析用戶新聞的使用方式。采集好基本信息后,工作人員就可以以這些受眾基本信息為依托,開展采寫工作。不同受眾,瀏覽信息的方式、喜好是不同的,因此,要想提升新聞推送的準確性,就必須對用戶的新聞閱讀趨勢進行詳細分析。
如今越來越多的社交平臺、網站都成為新聞傳播的媒介,而這些平臺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新聞實用信息進行分析,以期為用戶帶來其偏好的信息,提升用戶體驗,因此,在進行采寫工作時,工作人員就可以充分利用平臺的多樣化、廣泛化,開展新聞采寫工作。
工作人員通過對受眾在各個平臺上的瀏覽痕跡等進行分析,實時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在利用平臺開展采寫工作時,要提升新聞推送的精確性。以當下熱門的直播平臺為例,工作人員可以精準地獲取到每一場直播的內容、受關注度等數據信息,而在此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就要根據在不同平臺獲取到的信息,對直播內容、直播受眾等進行記錄分析,在進行采寫工作時,工作人員已經獲取到了直播觀看情況,那么工作人員就要根據這些數據,對受眾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推測、分析,在進行采寫工作時,要將這些內容與采寫工作有效融合,采寫工作完畢后,工作人員又可以利用直播平臺以及其他社交平臺對信息進行精準投向,通過此種方式,可以使采寫工作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雖然提高新聞推送的準確性,迎合了新聞受眾的信息偏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聞的競爭力,吸引用戶觀看新聞,但是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新聞采寫時,工作人員也要采取更靈活的方式,避免新聞采寫工作僵化,許多新聞工作者進行采寫時,根據信息技術手段提煉出受眾偏好信息后,就只對所監測到的新聞類型進行報道,導致了新聞信息的單一。
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新聞采寫工作時,編輯符合受眾需求、喜好的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工作人員也要注意提前新聞內容的豐富性,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對新聞采寫內容進行擴展,深入地挖掘用戶的多方面需求以及喜好,推進新聞傳播的多元化。工作人員在采集新聞信息時,要注意尋找一些與受眾偏好有關的其他信息,在編輯時可以將這些信息進行融合,當新聞被傳播給用戶后,工作人員仍可以使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對用戶的信息接收狀況進行分析,如果發現用戶不滿意,新聞收看率下降,那么工作人員在日后編輯同類型新聞時,就要對內容作出修改,以更加貼近用戶需求,而如果收視率趨勢良好,那工作人員就要不斷對采寫內容進行拓展,提高新聞的豐富性。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人們對于新聞報道的需求越來越高,而作為一名融媒主體的融媒工作者,更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以身作則,為受眾服務。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把握。融媒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必須不斷地強化自身的理論基礎,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要注重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業務技能,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記者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提升媒介記者的新聞采寫能力,除了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外,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從而使之適應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給新聞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為了提高新聞在媒體市場的競爭力,相關工作人員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提高新聞采寫工作效率,提高新聞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