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援
(湛江科技學院,廣東 湛江 524900)
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時代隨之而來,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各產業結構逐步改革發展,使經濟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但也需要認識到“互聯網+”為產業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采取科學的產業經濟發展策略,促使產業融合,實現新業態的穩步高效發展。
首先,傳統產業經濟理念受到挑戰。新時期,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時代性明顯,但對于一些思想保守的人來講,這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互聯網+”背景下,經濟十分靈活,為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必然會消耗較大的精力,承擔較大的風險。由于長期行業發展思想以及固定模式的限制[1],有些人員習慣安逸穩定的工作,自我提升和創新意識不足。在新經濟態勢下,傳統產業經營理念必然受到沖擊,無法獲得好的發展,甚至會被淘汰,無法順應新時期互聯網經濟的優勢,產業必然無法持續成功。
其次,給行業壁壘帶來挑戰。互聯網經濟條件下,產業快速發展,并呈現出很多新的產業態勢,這也就使得傳統行業受到極大的挑戰。隨著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監管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于未知經濟問題也無法提前預知監管,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經驗、健全制度。通常而言,對于新興產業,市場經濟是表示鼓勵的,但一些新興產業缺乏市場開放性,轉讓門檻高。在“互聯網+”時代下,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會遇到更加明顯的行業壁壘,會給企業員工的熱情、積極性與產業效率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受到干擾。
最后,產業經濟信息安全受到挑戰。“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呈現出網絡化、跨時空的趨勢,這為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助力,但由于網絡具有一定的虛擬性等,使得信息安全問題也十分嚴重,多元化的信息不斷出現,由于網絡信息的根源把握比較困難,而且民眾甄別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致使社會中虛假信息遍布。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泄露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一些不法分析通過非法手段竊取企業信息、數據,導致產業經濟發展面臨嚴重的安全問題。
“互聯網+”下,為實現產業經濟發展,就需要積極發揮時代以及環境優勢,提高市場開放性。對于新興產業,要將市場的準入門檻適當地降低,積極與其他行業協作融合,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共贏。作為政府部門要逐步完善監管機制與職能,依據互聯網經濟的實際完善發展體系[2],并健全法律法規,使產業經濟有好的環境條件,促使其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持續穩定進步。基于長久發展,行業要結合互聯網經濟發展實際,發揮出大數據的優勢,促使產業經濟的進步,消除行業壁壘的不利影響,通過發展的觀點樹立正確的產業經濟目標,使產業經濟更具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經濟應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對傳統產業經濟發展理念進行優化創新,將個體的能動性發揮出來,把握時代機遇,使產業經濟創造更大的價值。產業經濟的價值增值、持續發展要求發揮互聯網信息的發展理念與模式,樹立全新的思維模式,打破傳統工作模式的不足,使管理、運行方式滿足互聯網時代發展需要。也就是說要基于互聯網建立多元化的綜合性模式,優化客戶服務機制,將客戶放在主要位置[3],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保證服務質量效果,促使產業經濟達到較高的效益。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安全也是極為重要的,在產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產業經濟發展依托大數據平臺,通過產業數據管理對生產過程進行影響。對于數據隱患要求產業經濟實體提高重視程度,強化管理,維護產業信息安全。對于違法行為,信息管理部門、安全部門要嚴厲打擊,科學預防管理信息安全。產業管理者要強化信息安全的防護意識,在企業的整體規劃中融入信息安全的內容,保護好數據,結合企業形式需要增加資金投入,優化信息安全管理人才,設置防火墻并升級更新信息系統。積極做好信息安全保護的宣傳,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保護意識,防止信息泄露等,使產業發展有堅實的屏障。
作為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為實現產業經濟的長久穩定發展,還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配置。新形勢下,在企業管理中,優化人力資源管理,高效開展管理工作成為重點內容。作為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形勢下的人力資源管理也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積極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優化團隊素質水平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任務。過去培訓方法與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為此企業需要從市場以及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科學地處理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優化人力資源流動機制,積極引進新鮮的血液,推動企業的持續進步,為企業發展增添活力。
總而言之,“互聯網+”背景下,產業經濟發展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迎來了一定的挑戰,為此企業必須要科學地認識這些挑戰,采取科學化的策略促使產業經濟的持續穩定進步,為社會發展以及時代進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