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娣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泉水小學,遼寧 大連 116000)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為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內容。信息意識就是學生對信息進行篩選和判斷的能力,可以敏銳地覺察到信息的變化,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恰當地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確保信息的有效性。計算思維就是模擬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思維,把實際問題抽象建模,組織相關數據,然后依據計算機學科的基礎概念,對數據進行自動化處理,從而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把計算機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與方式,遷移到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中。數字化學習就是可以利用數字化工具和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多媒體教學、線上教學平臺、新媒體教學等,都屬于數字化學習,都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及進行知識的交流溝通和分享傳播。信息社會責任就是在信息的使用和傳播的過程中,要遵循法律法規、道德規范、行為修養等,確保自身使用信息的安全性,同時,也尊重社會公共規范,維護信息公共安全,保持良好的網絡環境,積極學習新鮮事物與新觀念,并對網絡信息具有判斷能力,可以對自己的網絡行為負責[1]。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大背景環境的影響,對學生的教學一直處于,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層次水平,教學改革以后,核心素養的目標被明確提出,教師只有全面解讀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在教學活動中,依據教學內容,明確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才能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培養。從上面核心素養的內涵中,不難看出核心素養目標,不僅僅包含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還包含學科思維和能力,以及學科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明確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并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成長需求,來設計具體翔實、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不能過于籠統寬泛,使教學目標難以執行和檢驗[2]。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內容“我的積累筆記”時,筆者經過教材研讀和學情分析后,設計本節課的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如下。知識技能目標:學會啟動、退出“WPS 文字”程序,了解“WPS文字”窗口的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可以在WPS中輸入文字,學會保存“WPS文字”文件。思維能力目標:通過啟發教學和任務驅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篩選和存儲信息的意識,初步了解計算機軟件的功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到計算機軟件“WPS”的實用性功能,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這樣設計教學目標,使本節課的教學清晰明了,重點突出,同時,還涵蓋了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目標,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著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要豐富多彩,迎合學生的身心特征,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要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吸收和模仿操作;要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便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便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轉變觀念和轉換角色,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并非直接傳授者,考慮學生的學習視角、學習體驗,靈活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多種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創設情境教學法,就是直觀地呈現或者模擬某種情境,營造情境的氛圍,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識內容,提高了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可以利用情境來激發學習興趣,也可以利用情境來呈現知識內容,比如在教學“我的積累筆記”時,筆者就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課堂導入:為了使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野生動物,教師把野生動物的信息整理成輯了,做了兩種效果的展示圖,大家喜歡哪一種呢?出示兩種風格的展示圖,帶動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然后引導大家自己學習制作展示圖的技術。
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利用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影響,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由于一個教師要面對眾多學生,而每個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有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小組間的成員可以通過互相幫助,來提升學習效率,并發揮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一些難度較高的教學和任務。
任務教學法就是以任務為驅動,通過任務情境,構建出一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應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常這三種教學方法都會結合運用,以提高教學的成效。比如在上面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了WPS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后,教師就可以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小組合作的任務,用WPS建立一個自己小組的文件,對WPS的使用和保存,進行完整的演練,在文件內對小組名稱和成員,進行簡單的介紹,通過這個小任務,檢驗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并通過學生間的互相幫助,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增加學生間的感情。
核心素養背景下,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要注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