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樹
(大連市金州區城內小學,遼寧 大連 116100)
鉛球項目在小學體育課程的運動項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術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開展鉛球項目的體育教學活動時,應著重引導學生科學地掌握鉛球項目的技術要領,提升學生的鉛球投擲水平,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較佳的體育成績。
鉛球運動是體育教師用來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選擇,只是目前以鉛球運動為主的體育教學存在著一些明顯的教學問題,體現為以下兩大方面:
有些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鉛球教學時,更加關注學生在鉛球運動中的成績,對技術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在于學生最后的投擲結果,卻疏忽了學生在投擲鉛球過程中的鉛球技術運用情況;另一種是教師在指導學生投擲鉛球時,重心在于讓學生如何投擲得更遠,卻疏于提升學生的鉛球技術水平,最終導致鉛球技術訓練的教學質量不高。
小學體育教師在對學生的鉛球技術進行訓練時,所使用的技術訓練模式比較固式化,如教師更多的是通過自身示范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鉛球的投擲技術要點,缺乏創新的技術訓練方式。教師要讓學生的鉛球技術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還需建構更科學的技術訓練模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鉛球運動的技術要點,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鉛球技術水平。
小學體育教師可將傳統的教師示范指導方式轉變為微視頻指導方式,即教師可將鉛球技術訓練的要點錄制為微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微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直觀地看到鉛球技術動作的演示過程,并使其把握好鉛球技術的關鍵要點。這種技術訓練指導方式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投擲鉛球時的用力部位、動作要領。教師還可在微視頻插入一些錯誤的技術動作,讓學生在技術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避免出現這些錯誤的技術動作,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鉛球技術動作的正確概念[1]。
如在“背向滑步投擲”的鉛球技術訓練方面,教師可將背向滑步技術的預備動作、握球和持球時維持平衡的姿勢、擺動腿的方法、用力時的肩部位置等等技術要點插入微視頻之中,讓學生在一邊觀看微視頻時,一邊模仿這些技術動作的姿勢,并運用微視頻演示的預備動作、擺動腿的方法、肩部用力的技術動作,將背向滑步的鉛球投擲技術過程展示出來。這種滑步技術能夠很好地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水平移動速度,為學生的最后用力投擲鉛球技術動作創造良好的條件。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需要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做到對鉛球技術動作的運用熟能生巧。教師依托微視頻向學生展示背向滑步投擲的技術要點,能夠讓學生在反復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存在差錯的技術動作,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鉛球投擲技術能力。
分組訓練是指教師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組合的專項訓練,能夠增強技術訓練的針對性。小學生在鉛球運動中的技術能力、技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遇到的技術訓練問題也有差異性,教師可了解學生的這些差異化問題,然后通過分組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鉛球技術訓練中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與技術水平。在“原地側向推鉛球”的技術訓練中,有些學生把握不好鉛球的出手高度,教師可讓這部分學生各自組成兩人小組,然后開展“推手擊掌”的訓練,讓學生在掌心相對、推手伸臂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出手高度,找出最合適的出手高度,感受當時的技術動作要點。如學生將左手壓住自己右手中間的三指,將自己的右手用力地向前推時,可將肘關節抬起的角度控制在38度—42度,能夠保持良好的上下肢協調性,這也是學生最合適的投擲鉛球高度,也可以采用對著墻投擲實心球,把角度控制在38度—42度,效果也很明顯。
此外,對于沒有把握好原地側向推鉛球的用力順序的學生,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以兩人為小組,開展正面徒手做推球動作的技術訓練,使其掌握好“蹬”“轉”“挺”“推”和“拔”等推球動作的用力順序,使其在正式進行側向推球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技術動作水準。
專項模仿是指學生對專項的技術訓練內容進行全面模仿的訓練方式,小學體育教師可抓住小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引入專項模仿訓練方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模仿能力,在體育訓練中提高自己對某一技術要領的模仿能力,將自己模仿的技術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技術技能。在“原地背向推鉛球”的技術訓練中,教師可讓學生參與到“原地正面推球”“原地側向轉髖用力”“原地側向轉髖用力推球”“原地背面推球”等一系列的模仿訓練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熟練掌握原地背向推球的預備動作、原地背向推球的最后用力動作、原地背向推球的完整技術要點,在有球練習過程中,球的重量由輕到重,例如,先采用海綿球到實心球再到鉛球。教師在學生結束專項模仿訓練后,組織學生展開創造性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在模仿訓練中掌握的技術要點靈活地運用到競賽活動中,有利于提高學生鉛球技術的掌握程度。
總之,小學體育教師應理清當前鉛球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鉛球技術水平低的現象,科學地加強鉛球技術訓練的教學活動,以強化學生的鉛球技術技能,提高鉛球技訓練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