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榕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事業不斷推進與發展,由此對大學生的培養也有了全新的要求。就我國社會的發展現狀而言,對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一些先進的企業也越來越喜歡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由此可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會引發市場需求的轉變,當代的高等教育若想做到與時俱進,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對此,高等院校需要結合各種方面進行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的構建。
文獻研究法,就是指在此次的個性化模式構建中,通過搜集與分析相關的文獻對模式構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實際的教學建議進行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具體辦法是整理與歸納一些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個性化模式構建相關的文獻,比如書籍、論文、網絡數據等,從而更加全面豐富地了解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中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并且根據文獻中豐富的經驗,結合高校自身的發展教育實際,進行補充與概括,從而更好地構建一個適合本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
案例研究法,就是指相關的專業教師,通過深度研究與剖析一些比較經典的教學案例,而后總結出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具體事項,通過教師這樣的及時總結與反思,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的構建,讓“教學實際服務于實際教學”。
觀察記錄法,就是指相關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通過“旁觀者清”的教學方式,觀察并記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過程中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也能夠讓教師根據學生們在創新創業能力上的表現及時地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完善,從而促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更加科學、更加完整。
最后是歸納分析法,這種方法是在最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研究結束之后,通過上述方法中整理的各種資料,對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以及優點進行歸納分析[1]。
為了推動高校向創造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轉變,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對高校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大學生人才。為此,高等院校要將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轉變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觀念,將傳統的定向培養理念轉變為全面培養理念,讓當代的大學生能夠同時具備多種多樣的生存技能,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另外,還要在校園內為學生們提供一定的實踐平臺,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促進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2]。
另外,就是要及時轉變高校教師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要讓他們明白,大學生不只有就業這一條道路,還可以進行獨立自主的就業,要讓教師明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遠比一味地追求就業率重要得多;還要讓大學生懂得,除了傳統的就業、考研、公務員之外,進行獨立自主的創業也是一個發展的重要途徑。另外,還需要教師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互動,不斷地引導學生們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養成。
現如今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的教師隊伍薄弱,專業化技能不足等原因是阻礙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所以就必須要建立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教師隊伍。對此,學校可以鼓勵教師們進行自主創業,并且給予一定的培訓以及支持,以此來增加具有實際創業經驗的專業教師數量。另外,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當地知名的創業企業家,到校內進行演講,甚至可以將他們發展為校內師資力量中的一員,從而形成一個種類與層次豐富多樣專業教師隊伍。
對于日后的發展的設想進行簡單的總結:首先,就是要設計一個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工作能夠長期有效的方法;其次,就是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工作的使用方法變得更加科學規范,激發學生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個性化模式構建工作的興趣和意愿;最后,就是培養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意識,使教育工作者的創業能力和素養變得更強。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是快速發展變革的社會,處在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若想站穩腳跟,在畢業之后更好地扎根于社會中,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高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