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山東職業學院 4號書院,山東 濟南 250104)
高校不僅肩負著為國家培育專業人才的重擔,還承擔著為學生塑造良好政治修養的重任。大學生的思維模式非常活躍,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有的平臺會拿國家的英雄等作為玩笑,一些沒有正確是非觀念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誤導。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政治修養,提升其辨別能力,是高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黨的建設和高等教育事業的核心工作是強化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將二者進行融合,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而且還能推動我國黨建事業的發展。
時代的發展和政策的需求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創新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學生黨建工作方法,成為高校思政工作者和黨建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學生黨建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黨建工作者應充分了解高校思政教育和學生黨建工作的關系,讓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和黨建工作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的工作效率和質量[1]。
黨建工作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黨建工作,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因為黨建工作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積極奮進的工作作風。并且黨建工作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提升其辨別能力和思想政治素養,避免其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己。黨建工作的內容全面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基本都概括其中,保證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進而提升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2]。
學生黨建的工作內容龐大且復雜,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黨建工作完成工作目標,所以說,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黨建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文化皆走進了大學生的生活,部分落后、錯誤的思想也會對思維活躍的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部分高校為傳承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文化,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會將這些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這與黨建工作的內容相符合,能夠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持續進行提供動力[3]。
黨建工作是施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但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存在配合、聯系脫節的問題,導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工作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在進行學生黨建工作時,思政教育存在育人效果未達到理想化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黨建協同育人模式對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黨建工作者沒有形成協同育人意識,進而導致二者相互獨立,導致高校的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協同育人模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4]。
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仍缺乏健全的協同工作體系。盡管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較高關聯性,但是黨建工作屬于黨建組織的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教育部門的工作范疇,二者相互獨立,但二者皆在高校黨委組織的管理范疇中。國內高等教育普及化、信息網絡化、價值多樣化的大環境下,導致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行其是、條塊分裂,對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政工作協同育人的整體規劃帶來消極影響。在欠缺頂層設計的背景下,較易產生兩者工作矛盾沖突、互相推諉或者簡單交叉等問題[5]。
堅持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黨建工作的終極目標,強化學校教育工作者與黨建工作人員的協同育人意識,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建工作進行有效融合,保證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具體方法如下:第一,進一步加強教育和引導,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黨建工作者充分認識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重要性。第二,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和黨建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其協同育人意識[6]。第三,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黨建工作人員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梁,積極引導思想政治教師與黨建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讓思想政治教師與高校黨建工作人員攜手達到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7]。
健全和完善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協同育人體系需要從高校的各個方面著手,第一,落實構建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體系的工作,務必做到形式與制度相符,保證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的有效性。第二,建設并完善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制度,為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堅實保障[8]。第三,設立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監管組織,強化監管力度,實時監測思想政治教師和黨建工作人員對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落實情況,確保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9]。
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黨建工作質量的重要載體。因此,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資源體系建設,具體方法如下:充分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構建“互聯網+”型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進而保證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10]。
教師和學校黨建工作人員是學生樹立優秀思想道德的榜樣,具有崇高理想的思想政治教師和黨建工作者會通過自己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因此,教師和黨建工作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至關重要。高校可使用以下五種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師和黨建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修養:第一,引導思想政治教師和黨建工作人員樹立協同育人意識,鼓勵教師和黨建工作者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黨建工作的質量。第二,組建一批具有崇高理想政治素養的教師隊伍和黨建工作隊伍,對完善學校的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提供意見,并對學校內的其他教師和黨建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二者的思想政治修養,為學生思想政治修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11]。第三,組織教師和黨建工作者參加思想政治理論培訓,并設立培訓打卡機制,將教師和黨建人員的參加課程的次數和質量與其綜合評價掛鉤,進而保證對其進行培訓的有效性。第四,落實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實現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為學生良好思想的樹立奠定基礎。第五,鼓勵高校輔導員在管理學生日常事務性工作的同時,承擔起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任務,保證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12]。
綜上所述,建設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校的黨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樹立協同育人意識,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大學生做好榜樣,攜手推動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建設和發展。還應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入手,保證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建立高校協同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進而達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