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星期六宣布對美國、加拿大的相關人和機構進行制裁,被制裁者包括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曼欽和加拿大議員莊文浩等。這是美加因與歐盟聯動就新疆問題制裁中國人員和機構之后中方的必然反應,此前中方已經制裁了歐盟和英國的相關個人和機構。
圍繞新疆的沖突完全是美國為首的西方挑起來的,而且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中國除了進行堅決反制,別無選擇,這是對國家主權的守護,也是對尊嚴的捍衛。如果西方繼續采取行動,中國必將再次反制,我們將與制造沖突的國家共同承擔沖突螺旋式上升的后果。
與此同時,中國不希望世界分裂,不希望中西沖突加劇,而更愿意彼此妥善管控分歧,這一基本立場也是清楚的。重要的是,新疆反恐和去極端化涉及疆內穩定和2500萬各族人民的福祉,也對整個國家長治久安有重大意義。西方不能夠從它們的價值觀和立場出發對新疆局勢進行破壞性干預,這當中沒有商量余地,西方必須死了改變中國新疆政策這條心。
我們注意到,中西這一輪相互制裁聲勢很大,但象征意義強,彼此的官方行動都沒有針對經貿合作這一塊或者沒有做進一步的加碼。我們希望,這一隱約的界限能夠成為中西之間意識形態激烈交鋒中的潛規則,誰都不輕易跨越這個雷池。
中歐之間尤其要保持一個警惕:不要掉入美國的“預設戰場”。美國現在高調加強盟友聯系,其目的就是推動整個西方與中國的對立。它選擇新疆為沖突點,意在同時逼迫歐盟和中國:歐盟在炒熱的人權議題上無退路,中國在主權和國家穩定上無退路。中歐激烈沖突,從意識形態擴大到經貿合作領域,這就是華盛頓要打一場鞏固霸權超級博弈的預設戰場。
如果劇情按照美國的思路不停演下去,世界的分裂將加劇,重新朝著兩個陣營分道揚鑣,美國極端政治精英想要的“脫鉤”將逐漸實現。那么中國將失去對外開放的戰略大環境,歐洲將失去戰略自主的基本目標,損失大量中國市場,長期唯美國馬首是瞻。那將是美國獨贏、中歐雙輸的局面。
德國總理默克爾星期五強調,歐洲需要有獨立的對華政策,歐洲與美國有很多共同點,但并非完全一致。歐洲追求戰略自主,希望這一理性考量能夠在歐洲對新疆問題的態度上有所體現,不受美方的反華政策牽制,不在制裁問題上對美亦步亦趨。
從中國國內來說,我們需要認識到新疆議題已被美西方炒熱后的高度復雜性,它已不簡單是一個人權和主權之爭,而是觸及了全球治理邏輯和對全球體系的基本態度,它也在進一步定義大國嚴重紛爭時代的話語權。
中國的社會性力量尚缺少參與國際斗爭的經驗,政府如何借民意之力對外博弈同樣缺少經驗。但我們建設這種配合的標準應當是清楚的:中國主流態度的對外宣示應當更加明確,力量展示應當更加清楚,同時我們策略的彈性空間應當越來越大,斗爭所產生的強制性應當指向外方,而不是指向我們自己。
中美博弈拼的是力量、意志、謀略以及耐心,中國要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團結,與外界形成更多公開的規矩和潛規則,讓斗爭的線索和聚焦性不斷增強,深層的道義理解越來越廣泛,真實的沖突面逐漸縮小。那樣的話我們終將笑到最后。▲
環球時報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