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家慶

摘 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RIMPA,是文件信息管理領域的典范協會。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對其職能定位、業務執行、團隊建設進行論述;從職業教育模塊、職業進修項目、職業宣傳渠道、職業培育環境等四個維度,厘清其職業培育體系結構。同時,結合我國檔案機構改革現狀以及職業培養實踐,得出建議性啟示:靈活開展繼續教育,探索職業資格認證;聚焦職業能力提升,優化精細化培養模式;依據能力標準框架,穩步提升職業認同感;抓住機構改革機遇,激活社會化聯培活力。
關鍵詞:檔案職業;職業認證;職業培育體系;機構改革
分類號:G279.1 G271.6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System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ustralasia (RIMPA)
Long Jiaq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l00872)
Abstract:RIMPA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s its core, is a model association in the field of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uses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ain its function positioning, business execution and team building then clarifies its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system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dul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jects, professional promotion channels, and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archives institutions and the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suggestive enlightenments are put forward: flexibly carry out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explor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optimize refined cultivation models; steadily improv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e competency standard framework;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to activ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joint cultivation.
Keywords:Archival Profession;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System;Reform of Institutions
職業協會是領域專業人才的孵化器和培育場。大洋洲文件和信息管理職業協會(The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ustralasia,以下簡稱RIMPA)作為南半球最大的信息管理類職業協會,整合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檔案館、第三方組織機構的優勢資源,為文件和檔案管理從業者提供職業培訓、資格認證和智庫支持。近年來有關檔案職業資格制度[1]、檔案職業核心技能[2]、檔案學會建設[3]、信息行業新興職業[4]等內容,已成為學界業界探討重點。2020年11月27日,國際檔案理事會召開了ICA“賦能檔案事業和職業 2021-2024規劃”(Empowering Archives and the Profession)戰略會議,旨在為檔案從業者提供職業規劃,號召檔案協會加強職業能力培訓。[5]《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指出,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檔案工作領域不斷擴大、檔案數量激增,但人員保持原有數量不變甚至反減的情況;有的檔案工作人員身兼數職,對檔案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專業水平不高。新《檔案法》增加第十一條強調:“國家加強檔案工作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檔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檔案專業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定專業技術職稱”。由國家檔案局、全國人大法工委和司法部聯合編寫的《檔案法釋義》對此做出解釋:檔案工作人員除了忠于職守、遵紀守法外,還需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按照有關規定評定專業技術職稱,有利于檔案專業人員弘揚“工匠精神”,努力鉆研業務。[6]可見,提升檔案職業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頗受重視。基于此,筆者對RIMPA政策文本、指南工具及其Twitter新聞資訊進行分析,探究其建設特色與職業體系,希冀為我國檔案(文件)機構的職業培育提供經驗。
RIMPA始建于1969年,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面向1700余家文件信息管理相關的政府部門、私營企業、高校團體,提供職業咨詢服務。經過多年探索,在行業領域樹立良好口碑,并體現在職能定位、業務執行和團隊建設等方面。
1.1職能定位:文檔信息領域的專業中心
RIMPA引領行業最佳實踐、研制通用標準、塑造職業能力,并與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工作者協會和新西蘭信息治理組織統成戰略聯盟,是大洋洲地區信息管理領域的職能機構。[7]其愿景是在倡導專業價值觀的同時,促進和突出文件和檔案工作等信息職業的專業特色。按照2019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職業分類標準(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ANZSCO)“文書行政崗”的技能要求,包括了文件接收、分類、鑒定、歸檔,文本數據深度加工處理,檢索、更新、存儲檔案數據[8],該協會不斷設定并更新專業能力指標,使其適應數字轉型。在優化自身職能過程中,定期開展文件信息管理成熟度評估,著重于關鍵業務技能和數字領導力的高級管理計劃的開發,以增強會員的職業領導力水平。
1.2 業務執行:探索精細化的職業培育
RIMPA面向不同群體發展需求,提供了精準化的會員服務。一方面,不斷拓寬受眾范疇,面向各級政府、圖檔博文獻機構(GLAM)、商業組織、歷史協會等提供量身打造的職業方案。共同價值認知是誠信、合作、問責和創新,這一精神也始終貫穿于職業培育全過程。另一方面,會員類別劃分較為精細。組織會員按照性質和規模被分為四類,個人會員則按照信息治理能力評估賦予級別。劃定會員類型和晉升評議的定級工作,主要參照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Australia)提供的18種信息管理技能和8種數據技能,同時還考慮到文檔管理經驗年限、參與職業培訓時長和專業項目完成情況。為了讓協會會員能與時俱進地融入數字轉型期的文檔工作,專門負責調查職業發展趨勢的工作小組還利用專家意見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按照各崗位需要深入社區開展實踐,從而及時獲取文檔管理的基層需求,以調整職業培育的目標和規劃。
1.3 團隊建設:聚集豐富經驗的從業者
RIMPA不斷吸納具有文檔專業經驗的工作者。主要負責識別哪些信息資源具有商業價值,以及提供公共管理和企事業運營建議,如為政府和企業單位確立文檔保管期限、優化文件保存流程。這支工作團隊也有特色鮮明的分工:首先是理事會層面,輪值主席和分區負責人都是高級文檔管理專家,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例如副主席皮塔·斯威妮(Peta Sweeney)曾擔任圖書館助理和檔案館顧問,參與過昆士蘭州《公共檔案法》實施和電子文件管理系統設計;其次是職業認證團隊,現有認證研究員、特許研究員和終身研究員三類職稱,專門負責職業準入評估;最后是后勤支撐團隊,具體分為財政組、市場銜接組、會議籌備組、期刊通訊組和活動協調組。
該組織始終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搭建了完善的職業教育模塊,是依托會刊和年會展開宣傳交流,以CPD項目為執行手段,從而落實文件和檔案領域的最佳實踐。同時通過與圖書館、檔案館、美術館、企業機構建立合作伙伴聯系,為會員職業訓練和項目孵化提供平臺,進而優化RIMPA的職業培育體系(詳見圖1)。
2.1形成完善的職業教育模塊

職業教育是RIMPA的主要業務,是提升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的關鍵。在不斷動態調整和完善中,探索出了三類教育模塊:一是日常培訓,可按自身需求選擇不同課程。從最基礎的文檔知識,到較高階的信息資源規劃設計,共策劃了22類102個培訓主題,涵蓋了文檔基本術語、檔案法規標準、檔案鑒定理論和電子文件管理系統等方面;且課程與時俱進,如在數字存檔問題上,課程不僅描述了文件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業務內容,而且新增數字連續性環境中的檔案鑒定的例外情況,并利用數字治理成熟度模型展開風險評估。二是指導計劃,在職業導師的指導下增強技能知識。參與該指導計劃的人員,均有一位職業導師來協助其職業成長,但該項計劃僅面向會員開放。在正式的指導計劃中,參與者將聯合導師合作完成相關課題,內容涉及文檔管理技巧、詞庫著錄與分類、封裝技術、信息架構設計、信息保密安全、云存儲實施、信息治理框架等23項。三是課程教育,包括學位教育和課程認證兩類。前者與莫納什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科廷大學達成協議,為在職學習者提供學位認證,包括7種學位證書和17種特色文憑,其中,信息管理碩士中又分檔案管理文憑、圖書館文憑、商業信息分析文憑;后者對課程進行認證,在遵循ISO 15489文件信息管理標準和AS4390國家標準基礎上,展開社區實踐的評估認證和學分互抵,節省培訓人員精力。總之,經過RIMPA體系化的職業培訓,從業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專業短板、洞察行業發展前景。
2.2實施持續化職業進修項目
文件信息管理能力的保持與更新,在于持續化項目的穩步推進。因此,RIMPA為會員量身打造了持續化職業進修項目(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9],其特點包括:第一,執行目標明確。鑒于文檔工作者迫切需要更新知識體系的現狀,CPD項目通過設置嚴格但靈活的課程方案,從不同學習單元補足工作短板,使其更契合數字轉型期的用戶需求。會員在每個周期學年需要參與不同培訓才可獲得相應積分,在“寬口徑、嚴認證”的審核機制下不斷提升會員職業的持續發展能力。第二,學習內容多元。政策學習涵蓋了最新檔案保存與鑒定法規,定期召開“權威鑒定論壇”;信息化培訓包括了數字化工具使用和前沿技術應用;分享知識板塊則為會員們提供信息共享平臺,如讓他們學會用電子郵件分享機構知識和社群文化。第三,執行方式靈活。在項目周期內,CPD為會員提供了六種靈活的積分認證方式即正式脫產教育如大學課程認證,非正式培訓教育如在線網絡教學,各分支機構開設的專題研討會、信息峰會和行業年會,發表專業論文、出版物或會議演講,參加學術服務活動,如會刊審核校對、IT21標準研制,參與行業實踐活動,如圖書出版可獲20積分、撰寫實踐白皮書可獲15積分。
2.3搭建多樣的職業宣傳渠道
RIMPA圍繞文件信息管理職業能力發展,借助各類媒體并定期召開年會,對其進行立體化宣傳報道。首先,每年一度的RIMPA大會,聚集了超過400余個組織機構,共同商討文件檔案領域的前沿議題,為文檔工作者提供行業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臺。至今已舉辦38屆,每屆主題均代表行業面臨的轉型機遇和職業發展動向,如2019年以“發現藝術可能性”為題,將信息管理與藝術開發相融合;2020年以“超越數字連續性”為題,面向未來數字實踐,聚焦組織機構應如何施用數字技術工具;2021年將以“與時俱進:面向文件信息管理的現代化和整體性方法”為題,探討更為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因而透過歷年大會主題即可洞察出,它始終以文件管理和信息治理為背景,探討文檔職業的能力需求和社會匹配。其次,該協會也探索出傳統媒介和社交媒體相融合的宣傳方式。《IQ季刊》作為協會雜志,重點刊載有關文件信息管理的學術理論,以及大洋洲地區信息管理的最佳實踐動態。協會網站開設“在線學習庫”專題板塊,將有關信息法規標準、元數據、風險管理、數據治理、檔案保管期限、檔案價值鑒定的有關文獻和音頻視頻資料收錄其中。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成為職業培育的主要方式,通過開設線上資源數據庫,將歷年學習資源和錄播節目進行“云直播”。再次,為將職業培育成果向國際推廣,還對外開設RIMPA TV專題節目,節選年會發言、會員職業成長和專題訪談。最后,為擴大協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協會不僅利用Twitter、Flickr發布新聞資訊,還通過YouTube開辦直播培訓,并將有關資料存檔至學習庫。
2.4塑造協作性職業培育環境
為確保職業培育和組織機構的銜接一致,RIMPA和有關機構團體達成了良好協作關系,爭取為成員提供職業鍛煉機會。現有的職業培育環境主要由兩個層面組成:第一層是專業團體,包含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澳大利亞檔案工作者協會、澳大利亞圖書與信息協會、新西蘭信息治理組織等,這些專業團體主要提供專業學術指導。例如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提供不同文獻資料的原始素材,包括名人手稿、歷史文書、地圖海報、皇家文件等,檔案類別上包括移民、兵役、土著、外交、藝術和殖民檔案等,有助于協會成員提高對不同類別文檔的感知。第二層是企業機構,包括信息咨詢公司、數字化掃描企業和數字設備提供商等。因為有的培訓是面向該類企業職員的,或是公司未來潛在的職工,所以相關培育也是“定向培養”的,與職業深造是無縫對接的。與此同時,RIMPA也會為上述組織機構提供技術援助和知識反哺。譬如在澳大利亞山火爆發期間,協會為受災企業提供志愿服務[10],包括受火災損壞文件檔案的備份、搶救和恢復,制定檢索和存儲系統的保全方案,提供應對未來災害的檔案異地備份策略。總之,在與不同專業團體協作的過程中,會員均可參與各個環節,在實踐中培養職業能力和提升應急技巧。
RIMPA從能力學識、資格認證、課程教育、規劃設計和持續研究等多個維度,為文檔工作者的職業生涯提供支持,也為我國提供了部分經驗。僅針對檔案領域而言,職業能力建設一直是我國檔案工作發展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國有“數以萬計”的檔案工作者,據國家檔案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2886個,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綜合檔案館共有專職人員41495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檔案專業程度的13人,占總人數的0.03%;具有碩士研究生檔案專業程度的427人,占總人數的1.0%;具有大學本科檔案專業程度的4709人,占總人數的11.3%。[11]他們正面臨著數字轉型的挑戰,需要提升職業競爭力。除了高校學位教育承擔了育人功能以外,檔案學會和相關研究機構亦可成為職業培育的重地,尤其在后機構改革時代,檔案學會將增強獨立性和自主性[12],可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抓住檔案職業的發展機遇。
3.1靈活開展繼續教育,探索職業資格認證
繼續教育是職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資格認證是隊伍質量的有機保障。檔案工作團隊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影響到檔案事業的長久發展,因此持續性的職業培育至關重要。國際上也紛紛加緊人才培育,如日本公文書館將檔案研究能力納入職業標準和認證清單;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成立檔案工作者資格認證學會;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將職業培育納入數字轉型重點工作等。繼續教育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包括學位教育,也涵蓋非學位教育;既包括日常培訓,也涵蓋項目培育;既包括線下實地教學,也可納入線上遠程培訓。實際上,我國部分地區實行的檔案職稱“以考代評”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檔案職業資格制度做出了有益嘗試[13],新《檔案法》提出的“檔案專業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定專業技術職稱”,實行檔案職業資格與檔案系列職稱制度銜接,能夠減少重復認證精力。另外,嘗試“項目認證”“成果認證”“考級認證”相結合的形式,能夠為資格認證提供新思路;同時也可借鑒RIMPA的等級認證和課程認證,進而探索更為合理的檔案職業資格制度。
3.2聚焦職業能力提升,優化精細化培養模式
不同行業組織對檔案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各有差異,需要探索符合職位需求的精細化方式。RIMPA針對不同類型政府機構和企業組織,提供不同設計的培育課程,從不同維度塑造職業能力。檔案職業的核心技能是檔案職業技能體系中起關鍵作用的存在,是決定檔案職業專業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對檔案職業發展至關重要。[14]尤其檔案工作正在經歷從實體管理到內容管理、從數字管理到數據管理、從分散利用到集成開發的變革,迫切要求從業者提升技術應用和管理規劃的能力。如在CPD項目中,循序漸進地培育政策解讀、信息化服務、知識轉移、內容分享和戰略表達等能力,又如美國的檔案職業核心技能體系框架,均從各層面設計了不同場景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因此,引進專業人才做到“對癥下藥”,設計培育方案做到“因地適宜”,可持續發展做到“因勢利導”,可提高檔案職業的匹配度和競爭力。
3.3依據能力標準框架,穩步提升職業認同感
組織機構對職業能力培育要有的放矢,優先關注職業能力標準中的事項。RIMPA主要依據的是《國家行業能力標準》《國家文件和檔案能力標準》《澳大利亞文件管理標準》等各項標準,并比照18項信息能力和8項數據能力,將現有會員進行分級培養。在該標準規范的指導下,對普通、特許和資深等三級會員進行定級培訓,只有獲得資質認證才能進階,從而證明自身信息治理能力;在賦予能力級別過程中,承認會員對國家或機構組織的特殊貢獻,表達國家對文檔管理事業的認可和鼓勵。因此,一方面我國檔案學會等機構可以探索“會員升級”制度,考核內容可涵蓋學歷層次、任職時限、研究能力或其他貢獻,在規則上尊重不同會員的差異性和多元性,也可刺激會員通過持續學習提升職業能力。另一方面,在職業宣傳方面,不能僅留在政策釋讀和績效考核上,還應加大對檔案工作者職業的報道。因為檔案職業被社會認可、被公眾認知,增強全社會的檔案意識,能夠極大提升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讓其體會自己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和特長。
3.4抓住機構改革機遇,激活社會化聯培活力
社會分工產生了各類職業,將職業培育置身于社會化環境中,有利于發揮職業的專業性和獨特性。以檔案學會職能轉變為例,機構改革前其屬于依附性組織,大多掛靠在檔案主管部門;改革之后有利于學會“解綁”,使其可能脫離掛靠關系[15],進而拓展專業學術服務職能。例如廣東省檔案學會逐步完成這類轉變,成為自負盈虧的社會組織,為新一輪機構改革下檔案社會力量的轉型提供參考。[16]RIMPA作為非行政非強制的群眾性組織,偏向于自發式的職業深造組織,所涵蓋范圍更為廣泛,涉及單位部門更為多元;與之相比,我國檔案學會職能分工更加明確,關注領域更為聚焦,包括基礎理論、文獻編纂、整理鑒定、檔案信息化、影像技術、檔案保護、企業檔案等多個細分領域,更有利于職業專項知識提升。因此,盡管國情有所差異,但是在社會化聯合培育方面仍有可借鑒之處,如RIMPA除了定期召開年會和運行期刊以外,還組織會員深入企業進行見習鍛煉,在項目制運作中廣泛征求社會意見,以保證人才供求的匹配性。我國也可充分采用這種聯培模式,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質量。
RIMPA作為文件信息管理職業培育的典范,為我國檔案職業培訓提供思路,包括職業資格認證、持續培育計劃、職業精細分類提升職業認同感,打造職業培養環境等方面。與時俱進和科學高效,是職業可持續發展的要義。僅以職業課程培育為例,RIMPA不定期更新培訓內容,如提供開發風險管理矩陣的詳細方法,以識別高價值重要記錄并及時應對數字化風險,幫助從業者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研”一體化的培育模式中獲得職業銜接契機,這對我國職業培養提供了先進經驗。因而無論是面向政府機構領域文檔工作者,還是面向企業商業的文檔咨詢工作者,都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總之,檔案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和職業能力,是影響國家檔案事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信息管理類新興職業的沖擊下[17],檔案職業將面臨數字轉型的機遇和挑戰,負責職業培育的機構團體,更應持續培育職業發展韌性,穩步提升專業競爭力。
*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9ATQ009)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13]徐擁軍.論我國建立檔案職業資格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浙江檔案,2020(8):13-16.
[2][14]王向女,袁倩,戶勝南.國外檔案職業的核心技能要求及對我國的啟示[J].檔案學研究,2020(1):131-136.
[3]曹宇,王聞博.澳洲文件信息管理專家協會述評——兼論對我國檔案學會建設的啟示[J].檔案與建設,2013(6):16-19.
[4][17]張鵬翼,王漢楨,劉鴻彬,等.信息管理學科新興職業研究——以用戶體驗相關職位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9(6):25-36.
[5]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Empowering Archives and the Profession Webinar: ICA Strategic Plan and Constitutional Reforms[EB/OL].[2020-11-25].https://www.ica.org/ en/ empowering-archives-and-theprofession-webinar-ica-strategic-planand-constitutional-reforms.
[6]袁杰.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釋義[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46-47.
[7]RIMPA. About Us [EB/OL].[2020-11-27].https://www.rimpa. com.au/about-us/about-rimpa/.
[8]A u s t r a l i a n B u r e a u o f Statistics.1220.0 - ANZSCO -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EB/OL].[2020-11-21]. https://www.abs.gov.au/ANZSCO.
[9]RIMPA. CPD Program[EB/ OL].[2020-12-06].https://www. rimpa.com.au/join-now/cpd- program/.
[10]RIMPA. Disaster Recovery[EB/ OL].[2020-12-14].https://www. rimpa.com.au/news/disaster- recovery/.
[11]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研究司.2019年度全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基本情況摘要 [EB/OL].[2020-12-15].https://www.saac.gov.cn/daj/ zhdt/202009/5ce902bafc3f490d99596d 55c8c33954.shtml.
[12]陳艷紅.后機構改革時代我國檔案學會發展的機遇與路徑[J].檔案學通訊,2019(5):104-105.
[15][16]徐擁軍,李孟秋.再論檔案事業從“國家模式”走向“社會模式”[J].檔案管理,202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