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鳳
(江蘇省東海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300)
中職機電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十分復雜,除理論層面的教學指導之外,還要幫助學生掌握硬性操作技能,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使其形成從業就業的良好素質。面對社會環境所提出的嚴格要求,傳統的滿堂灌、一把抓已經無法在中職機電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發揮作用,全面改革、不斷創新、及時深化,這才是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所必須要走的創新發展之路[1]。
理實一體化是中職機電專業課程必須要走的發展之路,課程本身的教學模式便將理論、實踐兩大教學要素同步帶入到了教學活動當中,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全新的教學框架,盡早落實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指導方針,才能提高中職機電專業課程的競爭力,使得相關教學活動發揮出預期中的教育價值[2,3]。
對于部分涉及到理論知識、實操技能的教學課程,教師要結合理實一體化的教育思想對其進行創新,加快學生吸收理論知識的速度。以中職機電專業課程中機械制造工業基礎的有關教學為例,本專業課主要向學生介紹了機械制造工業的基本技能要求與學習任務,具備理論、實操兩大板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以專業課程中“鑄造”的有關教學為例,可設計理論、實踐兩個板塊的教學任務。在理論教學板塊,要求學生配合教材與教學課件對“鑄造”的概念進行整理,掌握鑄造、鑄件、砂型鑄造、特種鑄造等專業概念,對于即將涉及到的教學知識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而在理論教學活動中,則可以選擇溫度低、成型快的材料開展鑄造實驗工作,如利用鋁水進行鑄造實驗,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對傳統人力生產的短板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理實一體化是中職機電專業課程必須經歷的發展之路,實現專業課程的創新與深化,必須將這一任務提上日程。
信息化教學是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演化而來的全新教學模式,也是帶動教學課程深入改革的有機推手[2]。在幫助學生掌握技能與理論的同時,其能夠以更為直觀、全面的方式向學生展出當前的關鍵知識點,進而訓練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與實操意識,促使學生取得全面進步。在創新教學模式、深化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下,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結構,開辟信息化教學的新出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以中職機電專業教學中“造型”的有關教學為例,這一板塊的教學對鑄型的基本過程進行了講解,在給出造型的有關概念的同時,還向學生展出了手工造型、機器造型、自動化造型等專業知識,如果將各個板塊的教學內容混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整體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三維模型與知識導圖,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技能知識。以手工造型和機器造型的有關教學為例,在教學中,可圍繞有關板塊的教學知識分別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在觀察思維導圖的同時了解手工造型與機器造型的不同特點,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于關鍵知識點的記憶。手工造型施工靈活,具備簡單的工具、人工即可開展造型工作,但人力成本開支大,造型緩慢,精度低,難以滿足大規模的造型要求。機器造型則可以在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借助機器設備開展的高精度造型,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批次的造型任務,提高造型質量,但造型設備的開支較大。對于理論知識,信息技術能夠發揮出出色的教育功能。而對于隨后涉及到的實操教學,信息技術也能夠發揮出作用。教師可通過課件開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整理技能難點、重點,進行強化訓練。信息技術下的教學,有助于機電專業課程的深化改革。
在重新規劃并深化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中職教師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展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機電技能的同時,對學生的技能、思想和學習態度發起針對性訓練[4]。正視學生在能力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差異,針對教學內容與學生素質落實有的放矢的教學理念,才能使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實現全面育人的基本目標,開發學生的專業技能。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設計教學計劃。以中職機電專業課程中的工廠供電教學為例,在講解布線、配線等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嘗試調整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在小組教學活動中,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學環節搜集有關知識: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搜集理論,對布線的功能要求、絕緣要求進行整理,為其他同學的“施工”創造條件,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實操檢驗工作,可通過模擬布線圖的方式來說明本小組的布線計劃,掌握相關教學技能。在落實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學習能力,針對學生的能力靈活調整教學計劃。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組建線上群聊,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的同時,定期給出教學指導意見,幫助學生突破當前的瓶頸,幫助學生而不干預學生,提升教學質量。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需求導入資源、開展教學,將本校配置的教學資源應用起來,提高教學的整體有效性。
中職學生同樣渴望得到認可,其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素質不夠出色,導致其在受教育活動中長期扮演著“配合教學”的角色,學生的主觀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被教師所提出的諸多學習任務所破壞,導致后續的教學質量無法提升。但對于一些難度較低、便于理解的教學板塊,可將教學活動的主導權轉交給學生,開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以“入戶線的絕緣設計標準”有關板塊的教學為例,相較于其他板塊的復雜知識,這一環節的教學任務較為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理論層面的知識。但在深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教師可重新調整教學思路:在將教學的主導權轉交給學生的同時,引導學生嘗試進行實踐,深入解讀專業知識。在教學中,可利用低壓電源、導線模仿入戶線的設計,向學生提出互動問題: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入戶線的設計要遵循哪些原則?學生從現實生活入手分析問題:入戶線必須做好絕緣工作,確保不會漏電、觸電,保障正常供電和人身安全;線路與線路之間不得互相影響,避免出現擊穿等問題。在教學的主導權轉交給學生之后,每個學生都能夠各抒己見,表達學習意見。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編排為不同的小組單位,將其探究成果在教學中展示出來,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多互動,多交流,提高教學的整體有效性。
要推行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活動的創新和改革,教師必須積極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借助信息化教學、互動式教學、理實一體化等理念重新定義中職機電專業的教學工作,對于不同板塊的教學知識,有關教學活動提出了不同的育人任務,在規劃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區別對待”,進而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機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