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麗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西江小學教育集團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英國培根也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蹦敲丛鯓訋椭荒昙壍暮⒆幼吆萌雽W的第一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底色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培養:
古語說:“定能生慧,靜納百川?!彼缘谝粋€星期的常規教育,始終圍繞著一個“靜”字展開。講課的聲音盡量放輕,而不是擔心學生聽不清使用“小蜜蜂”來增加音量。學生讀書時要求用心讀但要輕聲,課中反復表揚完成學習任務后安靜看書的孩子。當需要學生安靜的時候,可以采用蒙臺梭利教育法中的靜寂游戲:“現在我們安靜下來,我們變成了石頭,我的頭不動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靜下來了,我的手不動了,我的腳不動了,我像塊石頭。”隨著老師說話聲音的降低,學生會慢慢靜下來。但這個游戲用的次數多了,所起的效果會達不到預期。薛瑞萍說:“優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雅,同時,也使他們對音樂有了鑒賞能力?!币虼耍P者經常在午休的教室里,播放《天空之城》、《云水禪心》、《梁?!贰ⅰ肚锶账秸Z》等優美的樂曲,提醒學生說話聲不要超過音樂,然后慢慢調低音量,孩子們的聲音也會慢慢低下來,并漸漸安靜下來。在課堂上,學習一段時間之后,也可以選擇播放柔美的樂曲,讓學生靜心休憩幾分鐘后再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這樣天天浸潤在音樂中,孩子們身上的靜氣就會慢慢顯現。
一年級的孩子都很好動,注意力時常不集中,怎樣讓他們能盡快懂得日常行為規范并遵照執行呢?教師可以創編一些內容淺顯,篇幅短小,節奏明快的兒歌,讓學生一邊念,一邊按兒歌中的要求去做。例如:課前:上課鈴聲響,悄悄進課堂。文具書本放桌上,等待老師把課上。課中:背挺直,坐如鐘,老師講,用心聽,動腦筋,會思考,想發言,先舉手,站起來,聲響亮,同學講,專注聽。讀書:身坐正,腳平放,眼離書本一尺遠。左手輕輕壓,右手慢慢指,眼睛跟著看,嘴巴讀出聲。寫字:提筆即是練字時,手握筆,要牢記:胸一拳,眼一尺,手一寸,背直頭正腳放平,聚精會神來寫字。下課:人離桌,凳歸位,課前準備先做好,再去喝水上廁所。課間:課間活動有趣味,我們一起做游戲。不推不擠不吵鬧,安全第一心中記。課間鍛煉:排排隊,靜齊快,一二三四向前看。動作一致成直線,跑步跳繩勤鍛煉。在這些兒歌的指令下,孩子們行有所依,日常行為規范得以落實。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而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特別吸引孩子們。筆者就針對班級學生存在的行為偏差,精心選擇一些繪本故事來讀給他們聽。例如:《在教室里說錯了沒關系》,可以讓孩子學會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擔心說錯,也不嘲笑別人說錯?!妒芘u也沒關系》,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和老師的批評,是為了發出糾正錯誤的愛心信號,教給孩子一個好方法:“在小本子上把缺點一條一條列出來,然后鼓足干勁改正,成為更受歡迎的好孩子?!薄恫灰S便發脾氣》,給孩子們提出了一些如何發泄憤怒的建議,既可以排解情緒,也不會傷害其他人。在有感情地講述上述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談談感受,孩子們在與故事中的人物行為的對比中,明確了什么樣的行為屬于良好品行,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確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利用故事來教育,所收到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反復的過程。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制訂并實施了一套獎勵制度,只要達成其中的一小項,就可以得到一張銀卡,十張銀卡可以換一張金卡,五張金卡可以換取一份禮物——一本課外書。學生獲得禮物后再在學校的文化墻前留影,拍攝的照片發到班級釘釘群里永久存檔。
這樣將評價始終貫穿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使評價常態化、動態化,每評價一個項目,學生就經歷了一次反思和總結自己行為的修正過程,從而能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在反復的不斷強化作用下鞏固下來。
附“爭卡達人”評選表:

看云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處罰是必須和善良的——同時又不能讓他們將懲罰看成游戲?!睂τ谀切┬袨榱晳T特別不好的,做出違反原則行為的孩子,要進行適當的懲戒教育。比如:下課了,把課前準備沒做好的孩子留在教室里單獨練習;把課間大喊大叫的孩子請回教室里靜坐;把亂丟垃圾的孩子選作環保小衛士,撿拾教室里出現的垃圾;把路隊說話、打鬧的孩子請出列訓練站姿 ……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朝一夕不斷地努力,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生活中,心甘情愿地接受紀律的教育,需要學生自身長期的努力,更需要教師抓住恰當的時機,合理、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堅持不懈,經年累月,才能促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