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瑩虹
1 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0 2 銅仁學院藝術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鄉村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城鄉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農村經濟也在此基礎上得到了顯著發展,但在當前的規劃過程中,因城鄉規劃空間結構的發展變化以及規劃策略的不足,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有待改善,以建設新理念、新模式的美麗鄉村。
當前農村中,青壯年男子多選擇外出務工,在農村種田的多為老人,留守在農村的也多為婦女和兒童,近兩年來根據統計,我國的農村人口總量每年新增只有一兩百萬,總量也只有約2.5億,大部分的鄉村都面臨著衰敗和空心的趨勢,微小且在不斷萎縮,有50%的鄉村都瀕臨凋敝,我國的城鎮化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鄉建設中的弊端也日益顯現,許多的縣域城市受城市產業聚集帶的影響,面臨著人口流失、資源流失等諸多問題,經濟發展壓力巨大。要改善這一問題,將鄉鎮的人口以及產業聚集到縣城中來,讓縣城成為發展的聚集點,控制縣城的房價來吸引縣城的人口增長以促進經濟發展,將鄉村的人口都聚集到縣城中來,統籌安排,這也是因為鄉村的衰敗是不可避免的,未來的鄉村人口只會越來越少,經濟也更難發展[1]。
現如今,鄉鎮建設正在減少投資,加強服務,未來小鎮改鄉也會成為主流趨勢,將小城鎮改回鄉一級的管理,許多城鎮化進度比較快的地方都有明顯的鎮改鄉的現象。而在鎮改鄉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很難題,比如空間功能的轉化問題,以及一些發達地區的小鎮已經融入城市群中,但一些大鎮卻因轉型升級的困境而難以融入城市建設中去等等,同時,由于鄉村的萎縮,小城鎮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未來的小城鎮經濟衰減的發展趨勢也在提醒著我們要轉變小城鎮的發展思路,控制城鄉規劃中的超前因素,實現小城市鎮的普遍增長那個,優化基礎的鄉村設施規劃建設,促進我國的城鄉規劃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
現階段,許多的鄉村建設是為落實黨的“三農”政策,其發展模式多為結合開發鄉村農業和旅游業,構建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新農村,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但同時也出現了問題,許多美麗鄉村的建設過于注重經濟的發展或過于形式主義,并沒有完全地考慮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除此之外,在對鄉村具體的規劃過程中,并咩有全面地了解鄉村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切入點,制定出來的規劃方案的發展思路和模式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并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麗鄉村的建設,導致鄉村的規劃內容十分不合理,不利于鄉村的長遠發展[2]。
其實,以上所說的鄉村的衰敗并不是真正的鄉村衰敗,而是自然生態發展的一種必然的態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城市在不斷的發展,我國城鎮化的進程在不斷地加速,而在此發展過程中,也會越來越科學精準地把握鄉村的重構與發展,根據實際情況來布局鄉村的基礎格局,不斷提高鄉村的服務程度,促進鄉鎮的聯動發展,這也是當前我國城鄉規劃中鄉村的發展趨勢,將市區的人口聚集到鄉村發展來的城鄉邊界,減少其他地區的投入,重構城市的周邊鄉鎮和城市功能,帶動鄉鎮產業鏈的協調和升級,同時帶動鄉鎮之間的聯動和融合,以實現超前的鄉村格局的融合[3]。
城鄉規劃能夠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科學的指導,對鄉村建設十分重要,在對鄉村建設規劃中,一定要堅持綠色生態的理念,才能夠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在建設規劃前,一定要深入鄉村,了解清楚自然資源、氣候環境、人文風俗等各方面的鄉村實際情況,在建設規劃時保護好當地原有的資源環境,并且充分發揮當地的優勢。其次,在對鄉村進行建設規劃的過程中,要讓廣大村民積極地參與到其中,政府可以通過鄉村的微信群或者一些鄉村集會等線上線下的方式加大對鄉村建設的相關宣傳和推廣,推廣生產和生活中資源環境的相關知識,讓村民意識到鄉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進而加強村民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共同營造出美麗、和諧的新農村。鄉村建設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態環境的建設,因此,在建設規劃美麗鄉村的過程中,一定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整合鄉村的資源,在促進鄉村的經濟高效發展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完善鄉村建設的環保制度,提升鄉村整體的環保效益,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4]。
2020新冠疫情席卷而來,互聯網營銷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與傳統的網絡營銷相比,疫情中誕生的網絡營銷會進行綜合的服務定制,這種營銷方式能夠為鄉鎮的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渠道,拓寬鄉鎮產業的發展空間,并且能夠聯動當地和鄰近縣市的鄉鎮產業,在全國打造出更優質的品牌,比如對生態茶進行精加工、研發茶工藝的周邊產品等等,縮減鄉村的產品數量,優化鄉村產業的產品質量,精加工化鄉村的產業品牌,打造出鄉鎮自己獨特的精品品牌,為鄉鎮城市的產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縣域的經濟發展,進一步縮短了鄉鎮產業與城鄉產業間的差距。同時,隨著鄉村經濟的穩定提升,鄉鎮產業的發展也會越來越集聚化,各鄉鎮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進行重新分工,重構鄉鎮特色產業的產業模式,積極地打造特色化的鄉鎮產業,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轉型升級。
許多鄉村中都有十分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也有許多還蘊含著非常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在對鄉村建設規劃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只注重對鄉村自然景觀的規劃建設,還要事先充分了解鄉村中的人文和歷史文化,在規劃時對這些景觀做好保護,讓鄉村能夠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內涵,并且能在原有文化基礎上將鄉村的歷史文化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繼承跟發揚。除此之外,在對鄉村進行規劃建設時,一定要從鄉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不可無規章的大拆大建,一定要對鄉村的文化歷史古跡加強保護,并將鄉村的特色文化融入到鄉村的產業發展中去,積極地構建特色鄉村,探索鄉村的新業態,將鄉村的特色文化展示、農耕體驗等方式規劃構建成鄉村發展的特色,吸引城市人群,進而促進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當前也有許多地方的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這種鄉村美食、旅游、農耕體驗、民風民俗等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建設規劃,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為游客帶來別具特色的鄉村生活體驗,也為鄉村的經濟引入新的發展動力,讓美麗鄉村的建設效果最大化[5]。
首先,鄉村的結構復雜多樣,并且有豐富的物質和文化資源,因此我們在對鄉村進行規劃設計時,可以用“整合設計”的方式來應對鄉村復雜多樣的設計要素,將鄉村規劃建設的內容分層次地進行梳理和歸納,在規劃建設之前對鄉村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規劃,針對具體的情況對鄉村的建筑、景觀以及標識等各要素進行詳盡的策劃,靈活的設計鄉村建設的規劃設計路徑。同時,在建設規劃的過程中也可以跟一些成熟的建設管理機構合作,利用機構的資本和資源將更多的資源精準地引入到鄉村來,進而推動整個鄉村的發展。其次,在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中,一定要事先深入的走訪調查,詳細的了解鄉村的實際情況,在滿足村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制定最合適的鄉村建設規劃。除此之外,在對鄉村的道路狀態修建規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證交通的通暢,所以,一定要格外注意對公路建設的強化和修繕工作,在建設的時候要從微處介入進行改造,在滿足當地村民生產、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要凸顯該地的鄉土風貌,不可丟了本地的特色,除了公路,對其他方面的建設也是,比如落地性的建筑、景觀以及各項系統,在設計規劃和指導施工時,一定要對設計方、建設方、施工方等各方參與建設的人員進行適時的培訓,嚴格地把控鄉村建設施工所需的各種材料,并且能夠共同地應對好在鄉村建設中的各種問題,鄉村建設不同于城市建設,除了規劃建設本身的問題,在建設的過程中還會出現許多民眾問題需要調解,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因此,為了促成鄉村建設的完美落實,相關的駐村建設部門在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鄉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發現并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問題,保證鄉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美麗鄉村建設一直是近幾年來國家十分關注的民生問題,也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當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山清水秀的鄉村生活,在節假日會選擇到景色優美、生態宜居的鄉村休閑娛樂,而我國美麗鄉村的建設也是一直致力于打造康養旅居的美麗新鄉村,在此過程中,城鄉規劃對美麗鄉村的建設就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城鄉規劃能夠幫助美麗鄉村在建設的過程中更有效地整合利用鄉村的資源,城鄉規劃建設在規劃的過程中會從鄉村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的發展需求出發,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規劃進行最全面的分析,進而設計出更加合適合理的鄉村建設方案,這樣,既能夠保護當地的自然景觀和資源環境的,突出鄉村特色,也間接加強了村民們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同時也能夠建立最適合鄉村的經濟發展模式,為鄉村的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營造出更加和諧、穩定和美好的鄉村氛圍,促進美麗鄉村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