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繼春節檔創下總票房78億元人民幣的紀錄后,只有3天的清明檔又創造了中國影史新紀錄,總票房超8億元,創下同檔期最高紀錄,清明節當天票房更是達到3.19億元。在《我的姐姐》《第十一回》《西游記之再世妖王》和《明天會好的》等國產新片以及《哥斯拉大戰金剛》《阿凡達》等好萊塢大片共同發力下,今年國內電影市場又迎來一個小高潮。
類型多樣
今年清明檔影片類型豐富,從突出特效的視覺系大片和動畫片到專注于親情和愛情的情感題材,再到較為小眾的藝術電影,都能找到合適的目標觀眾,其中最大贏家當屬“00后小花”張子楓主演的《我的姐姐》。4月2日開畫的《我的姐姐》,目前累計票房已突破4億元,豆瓣評分7.3,票房比和排片比都領跑整個假期,其女性題材和二胎故事背景更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
《我的姐姐》由女導演殷若昕和女編劇游曉穎攜手打造,講述剛踏入社會的護士安然準備考研,和男友籌備二人生活的時候,突然要面對父母意外去世,還不得不照顧素未謀面的6歲弟弟的困境。張子楓演出了當代女性追求個性獨立的執著,但同時又難以回避中國式家庭的親情傳統。在與弟弟的相處中,那種“血濃于水”的母性和責任感又被慢慢激發,讓她難以下定決心把弟弟送給陌生人領養。
影片中朱媛媛和肖央飾演的姑媽和舅舅,則作為“上一代無私奉獻的姐姐”和“上一代不成器的弟弟”,成為安然的人生參照,這樣充滿矛盾的情感主題和人物關系,自然能引發觀眾的討論和思考。
藝術片也有不錯反響
相比《我的姐姐》的女性和家庭視角,由陳建斌導演,周迅、大鵬、春夏、竇靖童等人出演的《第十一回》則是一部有點“門檻”的藝術片。影片講述話劇團把一樁30年前的舊案改編上演時,陳建斌飾演的當事人被牽扯進來,而其妻子和女兒等人也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參與其中。《第十一回》曾入圍北京電影節“天壇獎”,無論是場景還是表演都帶有強烈的舞臺風格,黑色幽默橋段更加受影迷的追捧。目前該片票房3622萬,豆瓣評分7.5,對于一部藝術片來說反響不錯。
而斬獲5000萬票房《西游記之再世妖王》則又是一部源自“西游IP”的動畫片,講述孫悟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過程中,與前世妖王“元蒂”的大戰和對小妖“果子”的照顧。作為一部“二次開發”的國產動畫,片中的百妖造型、特效和動作設計較為突出。此外,還有網紅Papi醬(姜逸磊)和張超主演的都市愛情喜劇《明天會更好》,也算是為清明檔期里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
“后疫情時代”情感濃烈
從春節檔的“50億爆款”《你好,李煥英》到清明檔票房冠軍《我的姐姐》,“后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市場熱門正在從宏大敘事和特效大片轉為家庭、情感類現實主義題材。其實,早在去年影院全面復工之后這一趨勢就已經露頭: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家鄉》與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在視角上有所不同,同樣是五個小故事,但都淡化了重大事件的歷史背景,更多關注普通中國百姓、鄉村教師和基層扶貧干事的日常生活,其情感投射更加細膩;去年底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則是聚焦普通抗癌家庭的不懈堅持、年輕癌癥患者的互助互愛和樂觀精神;賈玲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你好,李煥英》,雖然借助“穿越”這種奇幻套路,但內核還是感人至深的母女情,關注上世紀中國年輕女性的獨立意識……
這些具有濃烈情感支撐的作品,更能讓今天的中國觀眾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經歷疫情這段特殊時期后,人們更加珍惜身邊的親情和愛情。可以預見,在《送你一朵小紅花》《你好,李煥英》和《我的姐姐》大獲成功后,國內影壇將會出現更多此類基于平凡生活、挖掘身邊人物情感世界的“現實主義”作品。但這類影片要想獲得廣大觀眾的認可,除了需要導演技術和表演技巧,更需要主創投入真誠的情感和“接地氣”的劇情細節,這樣才能夠讓普通觀眾“感同身受”。▲
美媒擔憂,大片救不了電影院(相關鏈接)
中國電影市場全面開花、打破票房紀錄的同時,北美票房的復蘇因為觀眾的“觀望情緒”依然緩慢。《哥斯拉大戰金剛》3月31日在北美影院上映,目前本土票房不到5000萬美元。
據專業票房網站“boxofficemojo”統計,《哥斯拉大戰金剛》在北美3064塊銀幕上映4天后的總票房為4850萬美元,僅占全球總票房(2.85億美元)的17%。當然,這個復活節假期的票房成績,足以安慰因疫情而困頓一年的影院從業者(去年被認為能重振北美影院的《信條》總票房僅4600萬美元)。
“boxofficemojo”網站評論稱,最高興的還是《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出品方華納兄弟公司,這才是好萊塢一直期盼的“巨獸電影”,該片吸引的關注度超過去年的《神奇女俠1984》,帶來線下票房的同時,也創造HBO Max流媒體平臺自上線以來的最高播放紀錄(超過1490萬次)。
雖然洛杉磯和紐約地區的影院已于近期陸續復工,但由于美國疫苗接種進度不均衡,許多觀眾對于現在就回歸公共影廳抱有顧慮。美國《綜藝》邀請媒體和影評人討論如今人們還會不會像過去那樣到影院看電影,“我承認在Imax大銀幕下看電影感覺很爽,”影評人彼得·德布魯格表示,“但我一聽到有人咳嗽或打噴嚏,腦子就不自覺地開小差”。
《洛杉磯雜志》則更為悲觀地斷言:“隨著流媒體套餐越來越普及,窗口期越來越短,家里的電視屏幕越來越大,人們去電影院的老習慣將被疫情徹底改變。”▲
環球時報2021-04-06